樓青青
宮頸環形電切術(LEEP)具有治療快、安全、療效明顯等優勢,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宮頸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宮頸上皮內瘤變(CIN)的治療[1]。但是部分患者進行LEEP治療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陰道出血、腰腹墜痛、宮頸狹窄等并發癥,從而影響其康復及生活[2]。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手段進行干預,促進LEEP治療后創面愈合,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3]。筆者嘗試在宮頸疾病患者LEEP治療后應用宮頸抗菌膜,并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在本院行LEEP治療的203例CIN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 33~54(40.5±5.8)歲。納入標準:(1)術前本院陰道鏡下活檢病理學結果為CIN 2~3級;(2)外院宮頸活檢病理且經本院病理科切片會診診斷為CIN 2~3級;(3)所有患者知情同意[4]。排除標準:(1)合并生殖道急性感染性疾病;(2)血常規及凝血功能異常;(3)術前耳道溫度>37.5℃;(4)合并嚴重的全身性疾病;(5)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6)對本研究所用藥物成分過敏;(7)3個月內接受過其他物理治療;(8)溝通障礙[5]。其中100例患者術后應用宮頸抗菌膜,為觀察組;另103例未應用宮頸抗菌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年齡、病變程度及術中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方法兩組患者月經干凈后3~7d內行LEEP。從宮頸3點鐘位置開始順時針緩慢、均勻、連續地移動電熱圈,參照宮頸轉換區的類型作蘑菇狀或牛仔帽狀切除,切除深度1.5~2.5cm,厚度0.3cm。術后予抗生素口服3d,以預防感染。LEEP治療后,觀察組予殼聚糖宮頸抗菌膜(浙江三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外用,1次/周,共4周。5%聚維酮碘消毒創面后,用夾持器將宮頸抗菌膜送至宮頸創面位置,將乳頭狀部分嵌入到宮頸管內,其余部分吸附在宮頸創面,置入一個帶線棉球固定,24h后患者自行取出帶線棉球;對照組僅予5%聚維酮碘消毒創面,1次/周,共4周。囑患者術后1個月內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體育活動;避免進食活血食物和藥物;保持外陰清潔,禁盆浴,禁陰道沖洗;禁性生活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術后發熱、腰腹墜痛發生率及持續時間;(2)脫痂期出血量(根據出血期間衛生巾用量來判斷,要求至少滲濕半片衛生巾才更換,1片衛生巾約含血40ml)及持續時間;(3)宮頸愈合時間(創面痂皮脫落、鱗狀上皮完全覆蓋呈粉紅、光滑外觀為宮頸愈合);(4)術后3個月宮頸狹窄發生率(術后出現經血不能排出致新發痛經或原痛經程度加重,或較既往月經期延長3d以上,探針檢查宮頸外口或宮頸管有粘連診斷為宮頸狹窄)。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發熱、腰腹墜痛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發熱(耳道溫度>37.5℃)、腰腹墜痛發生率分別為2.0%(2/100)、23.0%(23/1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 5.8%(6/103)、48.5%(50/10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術后發熱、腰腹墜痛持續時間分別為(1.2±0.4)、(3.2±1.3)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2.6±0.6)、(6.9±2.4)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2.2 兩組患者脫痂期出血量及持續時間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脫痂期出血量較少,出血持續時間較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脫痂期出血量及持續時間比較
2.3 兩組患者宮頸愈合時間及宮頸狹窄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宮頸愈合時間為(32.2±3.5)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39.5±4.3)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個月宮頸狹窄發生率為18.0%(18/1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 56.3%(58/10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采用LEEP治療宮頸疾病后,患者創面修復需要經過“滲液-脫痂-出血-愈合”的過程,這個周期一般需要5~6周[3]。由于生理性原因,陰道口毗鄰尿道口和肛門,環境潮濕,陰道內寄生菌復雜多樣,加上術后宮頸修復過程中創面開放,因此宮頸面臨著較大的感染、出血風險。炎癥組織增生及瘢痕形成,易致宮頸狹窄,甚至可致部分患者分娩期宮頸擴張困難[6]。因此,臨床上對宮頸疾病患者LEEP治療后的宮頸修復相當重視,并針對以上問題進行了探索。
宮頸抗菌膜是一種由殼聚糖和碘絡合而成的新型生物材料,殼聚糖所帶的正電荷與細菌細胞膜所帶的負電荷結合,可破壞細胞膜的完整性,從而起到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同時,它能激活凝血系統,使血小板聚集,從而減少創面出血量;還能促進宮頸鱗狀上皮化生,加快創面愈合;殼聚糖的吸附作用,還能有效減少創面滲液[2]。宮頸抗菌膜的草帽狀設計,使其能與宮頸完全貼合,24h后軟化成凝膠狀并形成保護膜[7]。本研究對LEEP治療后患者應用宮頸抗菌膜,并觀察其在宮頸創面修復、抗感染、減少術后出血等方面的臨床效果;結果發現應用宮頸抗菌膜后,患者術后發熱及腰腹墜痛發生率明顯降低,脫痂期出血量明顯減少,出血持續時間及宮頸愈合時間明顯縮短,術后3個月宮頸狹窄發生率有所降低。
綜上所述,LEEP治療后應用宮頸抗菌膜,能縮短患者臨床癥狀持續時間,減少脫痂期出血,促進宮頸創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