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穎
(河間市沙洼鄉南冬小學 河北 河間 062450)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豐富的德育教育內容,教師在提升學生文化知識水平的同時,要加強德育教育內容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并提高滲透的效果,為學生未來打下良好基礎。
1.1 提升學生對語文德育的認知。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內容是滿足學生需求,符合時代發展的做法。我國提倡素質教育,因此更加注重學生的德育素養的培養,教師要充分意識到語文學習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現在很多語文教師因為受傳統教學形式的制約,不注重語文知識中德育內容的挖掘,導致學生心理發展和素養提升方面存在問題。所以,要盡快對語文知識進行挖掘,提升學生對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內容的認知,從而將其培養成為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1.2 豐富語文課堂。在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內容,能夠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加入到教學活動中,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同時,還能積極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尊敬師長、熱愛集體等優良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行為習慣和文明語言習慣等。在整個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德育教育內容的挖掘和滲透,提升學生的基本素養和道德認知,使得學生能夠長遠發展。
2.1 創設滲透情境。小學語文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情感認知和語言能力等,在教學中要結合語文教學內容為學生構建滲透德育教育的情境。比如:在學習部編版 《我們奇妙的世界》時,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世界的新奇景觀等,吸引學生的眼球,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緊接著為學生播放一組破壞環境的圖片,使學生在感官上形成強烈對比,能夠激發學生無限的遐想。教師要適時告訴學生造成這一情況的直接原因,進而引發學生產生保護環境的認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共同保護環境,為維護生態系統平衡貢獻自己的力量。總之在教學語文知識中,教師要借助任何可能的內容和信息創設情境,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幫助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三觀,促進學生的發展和進步。
2.2 有效挖掘語文課本知識中滲透德育的內容。語文教材內容在設計之初就融合了很多德育教育內容,編者將很多德育資源和信息融入到語文課本知識中,因此,教師在教學前要詳細認真的挖掘課本知識內容,進而在教學中可以滲透給學生,在傳授語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教學延伸,提升學生道德意識,積極培養學生形成優良品質,全面整體的促進學生的發展和進步。
2.3 通過實踐活動進行德育教育內容滲透。語文教師要加強教學效果,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活動,積極帶領學生到實踐活動中去學習,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拓展學生語文知識面和學習能力,在活動中積極探索,將文化素養培養滲透其中,通過實踐活動加深自身理解和掌握,有效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美德。
例如,教師可以針對語文課本內容為主題展開研究和分析,也可以在學生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時,為學生組織德育教育內容演講、繪制手抄報等不同活動,使得學生感受語文知識中德育教育內容的魅力。也可以為學生組織一些攝影展覽活動,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等。還可以針對學生的興趣和年紀,結合語文知識為學生組織紅歌演唱、革命歷史事件介紹、紅色經典詩歌朗讀等活動,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活動充分發揮語文知識的價值和作用,將德育教育內容滲透到學生的心中,使其銘記于心,并以自身行動踐行德育教育內容。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德育教育的滲透,充分挖掘德育內容,不斷提升德育教育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