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糧食信息和技術中心 陳子剛 傘學龍

2018年玉米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深入,黑龍江省玉米市場化購銷特征趨于顯現,供給側改革措施不斷落地,玉米去庫存明顯提速,玉米市場價格重心持續上移。但年中市場節奏多變,臨儲拍賣、干旱減產炒作、非洲豬瘟疫情、中美貿易摩擦、生產者補貼大幅降低、基層嚴重惜售等影響因素輪番上陣,使我省2018年玉米市場呈現出震蕩上揚的年度行情。
2018年,黑龍江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鼓勵大豆與玉米的輪作以及水改旱。但在國家生產者補貼及2017年玉米價格持續走高的刺激下,農戶種植玉米積極性提升,2018年全省玉米種植面積保持恢復性增長,但由于玉米生長期間我省部分產區干旱情況比較嚴重,導致玉米單產數量略有下降。據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數據顯示,2018年黑龍江省玉米產量3982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15.5%,玉米播種面積6316.8萬畝,約占全國玉米播種面積15%左右。

表1:2014~2018年黑龍江省玉米生產情況統計表 單位:萬畝、萬噸、斤/畝
回顧2018年度我省玉米市場走勢,年初起,承接2017年秋糧上市價格持續上揚的態勢,購銷價格呈階梯式上漲,在三月份達到一個高峰;而隨著4月份國家臨儲玉米開拍,市場供應持續寬松,價格逐步回落,8月份非洲豬瘟疫情爆發,養殖戶生豬出欄積極性較高,玉米飼料消費需求降低,現貨價格逐步探底;春播期間,因不利天氣頻繁發,導致我省玉米產區補苗、改種現象增多,因而導致秋季新糧上市日期推遲,新糧供應偏緊,農民惜售情緒較濃,推動價格再次直線上漲,在年底到達到了價格的最高點,按照2018年玉米市場價格趨勢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圖1:2017~2018年黑龍江省玉米市場平均價走勢圖 單位:元/噸
2018年元旦過后,我省玉米深加工企業逐漸進入春節前集中備貨期,市場購銷相對活躍,農戶售糧積極性較高,貿易商走貨心態較強,省內基層余糧漸少,加上我省部分地區中儲糧直屬庫輪換玉米收購工作尚未結束,且維持之前高價收購,另外由于船運費、鐵路運費的下調,我省玉米外流量激增,導致市場主體搶糧現象愈來愈濃,推動玉米價格持續攀升。2月份中上旬我國傳統春節,省內部分加工企業面臨放假,大多進入停收期,市場購銷基本停滯,行情以平穩調整為主;而2月下旬至3月初,春節假期過后我省玉米市場購銷逐漸恢復,用糧企業也陸續啟動玉米收購工作,但由于基層農戶余糧水平偏低、且尚未展開銷售,加上大部分地區迎來暴雪天氣,導致上量節奏趨于緩慢,實際各廠門到貨數量均不理想,為維持正常生產,及時補充庫存的缺口,只能采取繼續上調收購價格來刺激上量,另外,3月中下旬吉林、黑龍江玉米加工補貼政策出臺,分別對實際收購加工消耗的2017年產省內玉米每噸給予100元、150元補貼,導致部分貿易商惜售看漲情緒增加,階段性玉米供應偏少,提振玉米市場價格上漲,至3月末漲至1598元/噸,較年初上漲66元/噸,漲幅4.1%;同比上漲345元/噸,漲幅27.53%。
進入4月份,國家臨儲玉米拍賣全面開啟,由于拍賣底價遠低于市場價格,不足1500元/噸的成交均價使陳糧較2017年產玉米"性價比"突出,且每周投放近700萬噸,對現貨市場造成較大沖擊。另外,4月末我省玉米加工補貼收購期結束,深加工企業庫存充裕,收購心態轉弱,大多以隨用隨采為主,5月份之后臨儲每周供應更是增加到800萬噸,市場壓力進一步加大,玉米現貨價格逐步向臨儲拍賣糧出庫價靠攏,隨著7月份臨儲玉米出庫量增大,市場玉米供應量充足,下游企業采購積極性不高,玉米價格偏弱運行,3個月間我省玉米現貨市場價格下跌68元/噸,至1530元/噸,跌幅約為4.3%。
進入8月份,我國部分地區出現非洲豬瘟疫情,并逐步開始擴散,市場開始對后期飼用玉米消費持謹慎態度。但由于遼寧大部、吉林部分地區持續干旱,東北地區新玉米收割進度推后,市場對于玉米減產的預期逐漸升溫。同時,受我省玉米加工產業布局不斷落地,玉米就地轉化消化預期增強,9月下旬我省2018年產新季玉米開始陸續少量上市后,市場主體擔憂未來產需缺口放大,市場囤貨熱情高漲,貿易商入市較為積極,支撐玉米開稱后價格上揚。據了解,我省新季玉米開秤價格普遍較去年高50-100元/噸。但由于10月份我省臨儲玉米依舊持續投放市場,企業及貿易商對政策性低價玉米參拍積極性不減,從而抑制新玉米價格的大幅上漲。

表2:2018年東北地區玉米開秤價格對比表 單位:元/斤
11月初按照“為切實保障玉米和大豆生產者種植合理收益,促進種植結構調整”政策,我省啟動2018年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資金發放工作,其中,玉米生產者補貼標準為合法種植面積25元/畝,較上年大幅減少108.46元/畝。受玉米種植成本偏高,補貼遠低于預期的影響,農戶挺價惜售情緒漸濃。同時,受遼寧、吉林減產、上市拖后及國家有權威市場分析機構預測2019年玉米市場供需偏緊的利多消息的推動,貿易商采購積極性較高,提振我省玉米現貨價格大幅上揚,11月底至12月上旬省內部分地區玉米價格一度漲至1700元/噸以上,后受到玉米加工企業因前期拍賣糧庫存依然較高,收購不積極,加上中美貿易談判趨緩及非洲豬瘟疫情繼續擴散降低了消費預期,省內玉米價格持續回落。到月底時,省內收購價格維持在1650元/噸,同比漲11.4%,12月平均收購價1658元/噸,較上年增加214元/噸。
據統計,自今年4月12日國家臨儲玉米開始拍賣至10月26日,29周累計投放臨儲玉米21988萬噸,同比增加13372萬噸;實際成交量10012萬噸,同比增加4970萬噸;其中,我省臨儲玉米累計投放11561.91萬噸,同比增加7574.02萬噸;實際成交3725.74萬噸,同比2427.52萬噸。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數據顯示,2018年度我國玉米年度總消費量為27790萬噸,同比增加2023萬噸,增幅7.8%。其中,2018年度飼料消費為18500萬噸,同比增加1500萬噸,增幅8.8%;2018年度工業消費為7300萬噸,同比增加500萬噸,增幅7.4%。
自2018年8月3日遼寧沈陽確診首例非洲豬瘟疫情以來,非洲豬瘟疫情在中國快速蔓延,其中,遼寧錦州北鎮市、北京通州區、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和黑龍江省綏化市明水縣這四起被通報感染非洲豬瘟的均是萬頭豬場,而黑龍江明水縣的疫情也是國內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起,存欄73000頭,發病4686頭、死亡3766頭,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生豬存欄42817萬頭,比上年下降3.0%;生豬出欄69382萬頭,下降1.2%。豬瘟疫情蔓延導致生豬存欄下降的影響,快速向上游飼料原料行業傳遞,一方面,豬料消費大幅下降,市場預期2018/19年度豬料消費減幅可能達到30%,影響玉米消費大約在2000-2400萬噸;另一方面,飼料養殖行業悲觀預期持續,導致用糧企業原料庫存水平大幅下降。

圖2:2011~2018年國內生豬存欄量及出欄量對比統計表 單位:萬頭
工業消費是玉米的第二大消費,占據了25%,全國玉米深加工消耗玉米量大體在7000多萬噸,玉米深加工主要包括淀粉加工(占比68%)和酒精加工(16%),其次是味精、檸檬酸、賴氨酸和蘇氨酸等。玉米價格市場化后,玉米深加工企業在東北主產區轉移和新建產能,加工能力顯著提升。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顯示:全國在2017年和2018年兩年建成2600萬噸以上的玉米加工能力;2017年底之前,全國玉米加工轉化能力增加近600萬噸,2018年年末計劃新增近2100萬噸,主要集中在黑龍江地區。

圖3:全國玉米深加工項目占比圖
2018年我省玉米鐵路外運情況受季節性調整影響較大,年初春運鐵路運力緊張,玉米外運量大幅縮減;6月份華北地區麥收開始,當地積極出售玉米為小麥騰倉,導致我省玉米外運量減少;7月份兩湖、四川、廣西等地春玉米陸續上市,導致我省玉米外運量有所減少;但從全年鐵路外運情況來看,由于東北地區玉米減產及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影響,玉米替代谷物進口數量降低,而我省玉米質量相對較好且產量穩定,不少外省企業到我省采購玉米,支撐我省2018年玉米外運量整體好于上年。

圖4:2017、2018年黑龍江省玉米鐵路外運情況 單位:萬噸
2018年我國進口谷物明顯減少,維持1894萬噸左右,較去年減少515萬噸左右。其中,2018年玉米進口出現反彈,玉米進口總量352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115.4萬噸,但受玉米進口配額和中美貿易摩擦加征關稅影響,玉米進口量增長有限,并且352萬噸的進口量相較于國內2億噸以上的玉米消費量而言占比較小,對國內市場影響非常有限。DDGS進口總量14.79萬噸,在全球高粱減產的大環境下,中國高粱進口數量出現下滑,進口高粱365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141萬噸,降幅27.87%。大麥進口總量682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04萬噸,降幅23%;木薯進口總量480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33萬噸,降幅41%。

圖5:2014~2018年飼料谷物進口量 單位:萬噸
受2017年玉米價格偏高影響,2018年我省旱田土地流轉費整體呈上漲趨勢,玉米種植直接成本382元/畝,較2017年增加28元/畝;土地流轉費346元/畝,較2017年增加31元/畝;單產1028斤/畝,較2017年減少14斤/畝。若按開秤初期玉米市場潮糧平均價0.65元/斤計算,自有地種植玉米收益為286元/畝,較上年同期增加47元/畝;加上25元補貼后,收益為311元/畝,較上年同期減少61元/畝。租地種植玉米收益為-60元/畝,較上年同期減少36元/畝;加上25元補貼后,收益為-35元/畝,較上年同期減少92元/畝。
2018年大豆種植直接成本250元/畝,較2017年增加19元/畝;土地流轉費358元/畝,較2017年增加46元/畝;單產277斤/畝,較2017年減少4斤/畝。若按開秤初期大豆市場平均價1.70元/斤計算,自有地種植大豆收益為221元/畝,較上年同期減少43元/畝;加上320元補貼后,收益為541元/畝,較上年同期增加104元/畝。租地種植大豆收益為-137元/畝,較上年同期減少89元/畝;加上320元補貼后,收益為183元/畝,較上年同期增加58元/畝。
通過對比看,2018年,如果是自主土地種植,大豆種植收益比玉米多230元/畝,收益比約為54:31;如果是租種流轉土地,大豆種植收益比玉米多218元/畝,收益比為183:35。
國家鼓勵燃料乙醇行業發展,2018年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有序擴大車用乙醇汽油推廣使用,除黑龍江、吉林、遼寧等11個試點省份外,2019年將進一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5個省份推廣,到2020年,全國范圍內將基本實現車用乙醇汽油全覆蓋。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現有燃料乙醇產能為322萬噸,比上年增加75萬噸,其中玉米燃料乙醇產能270萬噸,比上年增加60萬噸。玉米深加工補貼力度下降黑、吉兩省降低深加工企業收購補貼,并縮短補貼期限。3月16日、23日,吉林公布了飼料及深加工企業收購2017年產玉米的補貼政策,實際收購加工消耗的2017年省內新產玉米每噸給予100元/噸收購補貼。補貼對象為2018年3月15日至2018年4月30日期間收購入庫且2018年6月30日前加工完成的省內產新玉米。黑龍江每噸給予150元/噸收購補貼,補貼對象為2018年3月23日至2018年4月30日期間收購入庫且2018年6月30日前加工完成的省內產新玉米。
2018年全省玉米深加工能力已經達到2000萬噸。目前,玉米深加工已成為消化糧食存量、解決農民賣糧難、穩定玉米市場價格的重要渠道。近年來,一大批國內大型企業集團投資建設玉米深加工項目,目光放眼黑龍江,多家新落戶企業達產達效,形成產業化集群。
黑龍江2018年下半年酒精和淀粉新加工項目還在陸續投產,北安、富錦象嶼的玉米淀粉開工率都可以達到100%,2018年玉米新增消費仍主要集中在酒精、淀粉等玉米深加工行業。
展望2019年,市場化程度必將進一步提高,市場因素對玉米價格走勢的影響將更加顯著,市場各方仍舊會圍繞臨儲拍賣、新糧種植、種植季天氣、收獲季天氣、中美貿易談判等因素炒作,玉米多空雙方斗爭勢必更加激烈,價格漲落可能更加頻繁。供應方面,政策引導和利潤驅使相互制約,年度種植面積有望持平,在沒有大范圍、長周期不利天氣的影響下,年度供應量預計與2018年持平;需求端,飼料行業增長速度預計放緩,雖然深加工需求方面依然會保持慣性增長,但增長幅度可能不如往年,因此年度玉米消費增長速度下降的可能性較大;進口玉米及替代品受政策影響,不確定性較大,目前分析可能會有所增多,但影響有限;臨儲方面,所剩庫存已經下降到不及2018年全年成交量的水平,因此2019年很有可能通過推遲起拍時間、降低投放頻率、降低單次供應量、提高底價等方式延緩供應,這也是多頭最重要的看漲預期。預計2019年玉米價格將以高位震蕩為主,市場參與主體對于短期節奏的把握將成為影響收益的關鍵因素。有消息稱,為深入推進種植結構調整,促進米豆合理輪作,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保障農民種植玉米和大豆的基本收益,2019年,黑龍江省將繼續實行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在上年基礎上適當提高玉米生產者補貼標準,大豆生產者補貼每畝高于玉米生產者補貼200元以上,大豆生產者補貼每畝不高于270元左右,由此推算,玉米生產者補貼應在每畝25-70元之間。根據玉米和大豆的種植收益比較,如果大豆生產者補貼每畝高于玉米生產者補貼200元以上的話,農戶種植大豆的積極性將顯著提高,玉米種植面積或將縮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