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春以來,佳木斯市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春天的起點勾畫農業“高質量”版。
佳木斯市郊區平安鄉雙興村的40多棟大棚統一種植同品種朝天椒,露天6公頃土地種植荷蘭豆。“如果按訂單要求種植,荷蘭豆畝產1000到1400公斤,畝產效益3000元以上。這可比種傳統‘老三樣’掙得多。”綠薈聯合社雙榮分社理事長陳維忠告訴記者。聯合社覆蓋郊區6個鄉鎮的9家合作社,攥指成拳,抱團取暖,在市場上贏得了話語權。
大面積種植蔬菜有風險,但聯合社很有底氣,因為他們與佳木斯富美嘉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簽了訂單,本土企業又與廣州汕頭海特果菜有限公司簽了蔬菜訂單。本地企業負責種的一端,廣州企業負責銷的一端,巧打“時間差”,保底收購讓合作社在這個春天的生產季輕裝上陣,干勁十足。
今年,聯合社按區域分配種植西蘭花500畝,棚室種植油豆角、番茄,茄子、黃瓜等300畝,同時引進萵苣、西芹、荷蘭豆、菜豆、辣椒等11個品種的蔬菜。蔬菜訂單還將分紅鏈接到貧困戶,撬動了“庭院經濟“,激活了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的空間價值。
佳木斯市堅持“穩糧、擴豆、優經、增飼”的總體思路,及時將大豆種植業補貼至少高于玉米200元以上的政策宣傳到鄉村農戶,引導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調整,種植結構呈現出“兩減三增”的特點。水稻、玉米計劃播種面積分別較上一年減少了55萬畝、57.3萬畝;大豆計劃播種面積由363.2萬畝增加到422.2萬畝,增加了59萬畝;。蔬菜等經濟作物計劃播種面積由23.7萬畝增加到28.3萬畝,增加了4.6萬畝;飼草飼料作物計劃播種面積由2.15萬畝增加到3.12萬畝,增加了0.97萬畝。
水田整地是水稻種植的一項重要環節,更是確保水稻豐產豐收的決定性因素。近日,樺川縣世平水稻種植合作社理事長早早就到田里,他帶著社員抓住天氣晴好天氣以早動爭主動,確保水田整地工作第一環節就高標準展開。
李世平告訴記者:今年合作社一共種植4000多畝地,其中有1500畝是和富樺公司簽訂了綠色長粒稻花香種植合同,其余的土地種植糯米,開始插秧。春耕生產以來,樺川縣農技推廣中心、農機總站堅持技術服務在前,引導種植戶環環緊扣搶抓農時開展農業生產工作。在專家的指導知道下,水田拖拉機配備攪漿平地機進行淺耕作業,水稻秸稈兒埋壓泥面5厘米以下,水田達到待插狀態。
“去年催了45噸,今年到目前已經達到100多噸了,總量是去年的一倍還多。我們必須精心管理,要對每一戶農民負責。”郊區平安鄉智能水稻催芽車間車間里工作人員一邊忙著查看各箱體里浸種情況一邊對記者說。按照省里有關文件要求,平安鄉全覆蓋廣泛宣傳解讀水稻催芽補貼政策。農民積極性非常高,為發展優質水稻提供了強大的基礎保障。
以智能化催芽車間檢修維護和育秧大棚扣棚為牽動,帶動水稻生產早啟動、高標準、快速度推進。截至4月15日,全市5001萬平方米水稻播種育秧工作全部結束,通過指導農民采取利用地膜、棚膜覆蓋和增溫球等多種方式成功抵御了偶發低溫,目前已全部出苗,長勢良好,播種較早的已進入2葉期。本田泡田整地陸續開始,已泡田27萬畝,水田生產進入秧田管理和本田整地并進時期。
在種子市場監管方面,佳木斯市先后下發了《種子市場監管工作方案》、《種子質量抽檢方案》、《轉基因監管方案》等文件,組織召開了全市種子市場監管會議,全面傳達了全省農作物種子市場監管工作會議精神,佳木斯市農業農村局與各縣(市)區農業農村局簽訂了種子市場監管工作責任狀。在重點村屯、主要營業場所都可看到宣傳條幅和口號,舉辦《農藥管理條例》等相關農業法律法規培訓班5次,共計560余人,開展農資市場執法活動50余次,出動執法人員523人次、執法車輛118輛。
今春種子、農藥、農膜等生產資料下擺進度整體快于上年同期。目前,種子、肥料、農藥等各類生產資料供應充足、品類齊全,完全能夠滿足春耕生產需求。已籌措春耕生產資金68.6億元,占春耕期需求量的90.4%,比上年同期快6.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