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飛揚


世上萬事萬物可以說都是時間的函數,并且都是通過空間來表達。金融市場中,更能直觀地體現“時”、“空”二字的重要性。
在證券行業,有關時空的理論非常豐富,最經典的便是被廣大投資者奉為圭臬的道氏理論,這是描述股市運行狀況的基礎。許多市場理論和分析工具是在美國大蕭條之后出現的,當時,為了解讀嚴酷而現實的經濟現象,尋求對策,研究空前活躍,著書立說者甚眾,其中艾略特波浪原理無疑是傳播最廣的理論之一。
不過,有讀者反映,在具體應用中,不太會找波浪的起止點位。究其原因,也許是因為他看的只是某個局部,而沒有看到整體。事實上,波浪原理是將市場置于全局的視野之下來考察的。浪形可以循環嵌套,有許多不同層次的浪級,如循環級、大浪、中浪、小浪等等。艾略特先生就曾把1857年至1928年的美股劃分為第一波超級循環5浪,時間跨度超過70年!(見圖一)
A股數浪宜從市場成立之初開始,而不是后來的某些個階段性低點。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上證指數浪形的起點便是開盤點位96點。(見圖二)
不難看出,上證指數超級循環浪scl、scⅡ與圖一中的美股相仿。從一分鐘線到年線,更多波浪層級的時空劃分可參閱表一:
縱觀全球股市,只有不斷提高上市公司可分紅業績,才能支撐指數長期持續攀升。而國內A股市場成立至今不到30年,超級循環浪剛走到第二波,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從某種意義上說,當投資者把上市公司當作自己的公司,上市公司高管真正把小股東當成公司所有者的時候,股市才會有希望。不過,在未來較長的時間里,這也許只是一個美好愿望。見微知著,從前段時間某上市公司股東大會上,年薪幾百萬的董秘對待持有100股的小股東的態度,便足以映射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另一方面,俗話說“一只巴掌拍不響”。每當聽到一些朋友在談論“進了什么票?要出什么票?”筆者總會感到些許不安。因為如果投資者都是玩票思維,僅僅把股份持有憑證當成一個“票”,關注的不是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只關心能否高拋低吸賺快錢的時候,股市也同樣是缺乏長牛基礎的。
在更深層面,“有恒產者有恒心”,如果對于國企民企齊頭并進發展缺乏長遠而堅定的共識,還要討論孰進孰退,或經常處于搖擺之中的時候,那股市就會像一頭跛腳牛,無疑是走不遠的。其實,無論是什么公司企業,只要依法經營、照章納稅、服務社會,都是國民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
如何為迎接牛市創造條件?市場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2017年12月發表的“股市大盤浪形的解構與前瞻”一文中,就曾簡要探討了長牛到來的幾大前提,即“解禁拋售大潮基本消退;強制性高比例分紅政策落實;部分國有股劃轉給養老和社保基金完成;房地產投機火焰熄滅;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相對穩定。”雖然比較粗線條,但包含了歷史遺留問題、激勵約束機制、內外部環境等方面,只是現在有些條件還不具備,時機尚未成熟。
上月中旬至今,主要指數走勢出現了5波震蕩調整小浪(見圖三)。在本周的國證A指30分鐘K線上,可以看到一段躑躅猶豫的延長浪,使得浪形更為復雜多變。當前,C-3-1-5浪似乎尚未走完整,短期來看,有繼續向下運行并尋找支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