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艾蔚
醫保目錄預計7月出臺
國家醫保局17日發布《2019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及其政策解讀。第一,總體目標是根據醫保基金支付能力適當調整目錄范圍,進一步優化藥品結構,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益,提升醫保藥品保障水平,緩解用藥難用藥貴的問題。第二,調整的內容涉及西藥、中成藥、中藥飲片三方面,包括調入和調出兩項內容。其中(1)調入的西藥和中成藥應是2018年12月31日或之前經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的藥品。優先考慮基藥中的非醫保品種、癌癥及罕見病、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兒童用藥、和急救搶救用藥;(2)中藥飲片僅限按國家藥品標準炮制的中藥飲片;(3)已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的藥品將直接調出目錄。其他藥品若專家評審后認為不符合醫保用藥要求和條件,按程序調出。3)價格方面:價格或費用與目錄內現有品種相當或較低,通過常規方式納入;若價格較高或對醫保基金影響較大的專利獨家藥品應通過談判納入。4)程序及時間:準備階段(2019年1-3月)、評審階段(2019年4-7月)、發布常規目錄并公布擬談判名單(2019年7月)、談判階段(2019年8-9月)、發布談判準入目錄(2019年9-10月)。
強調“有進有出”及公平性
該正式文件與3月的征求意見稿的主要區別如下:(1)“適當擴大目錄范圍”更改為“適當調整目錄范圍”,強調有調進也有調出;(2)遴選專家人數從2萬人增加至2.5萬人,并強調需保證一定數量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家;(3)增加“醫保用藥咨詢調查”環節,確保品種與臨床需求契合,并提高目錄調整公平性。由此評審階段由4-5月延長至4-7月、發布目錄及談判名單時間由6月延遲至7月、談判階段由6-7月延遲至8-9月、談判目錄公布時間由8月延遲至9-10月;(4)獨家品種認定的時間節點明確為遴選投票日前一天為準。
預計影響于2020年開始顯現
根據2017年醫保目錄調整經驗來看,各省市區在全國目錄公布后6個月完成地區目錄調整并開始執行,因此我們推斷新目錄將在2020年Q1-Q2在各地區開始執行。此外,2017及18年獲納入醫保目錄的品種多數通過以價換量實現增速提升,對公司業績起到積極影響。我們認為此次可能納入的品種包括:(1)三生制藥(1530.HK)的百泌達,百達揚、益比奧用于非腎性貧血、以及益賽普和特比澳其它適應癥;(2)中國生物制藥(1177.HK)的安羅替尼;(3)石藥集團(1093.HK)的白蛋白紫杉醇;(4)歌禮制藥(1672.HK)的戈諾衛;(5)信達生物(1801.HK)的信迪利單抗(PD-1);(6)君實生物(1877.HK)的特瑞普利單抗(PD-1)。
持續關注有望受益企業
我們認為:(1)新版醫保目錄對藥品銷售的影響將在2020下半年開始顯現;(2)執行后1-2年品種進入快速放量期;(3)銷售額受降價幅度以及銷量的綜合影響。(4)藥企對招標工作的推進以及營銷隊伍對醫院終端市場的覆蓋也會影響整體銷售情況。此外,政策解讀中指出,臨床價值不高的、可替代的品種可能會被調出目錄,我們推斷輔助用藥使用限制將繼續收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