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莉


【摘 要】 目的:探討在小兒護理中應用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本院收治的12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60例。參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靜脈留置針護理,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的護理總有效率較高,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組間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靜脈留置針護理對靜脈治療的患兒有重要作用,可以減輕穿刺痛苦,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護理有效性。
【關鍵詞】 靜脈留置針;小兒護理;針對性護理
靜脈留置針為兒科常見療法,是患兒進行輸液和實施胃腸外營養最有效的途徑之一[1]。由于其具有保留時間長、輸液種類廣泛、留置針彈性好等優點,現在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但如果留置針置管后護理不當,會影響留置針置管的繼續使用,并給患兒造成痛苦[2]。本次研究選擇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了在小兒護理中應用靜脈留置針的有效性,總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治療的12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60例。參照組女28例,男32例,平均年齡(4.00±1.26)歲,平均輸液時間為(3.26±0.59)h。研究組女27例,男33例,平均年齡(4.62±1.30)歲,平均輸液時間為(3.49±0.72)h。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小,gP>0.05,符合研究對比指征。
1.2 方法
參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內容包括對患兒采取常規輸液和輸液觀察護理,對患兒表現的異常情況有效及時處理。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實施靜脈留置針護理。
1.2.1 穿刺護理 穿刺期間臨床護理人員應對患兒臨床反應以及表情變化進行嚴密觀察,若室溫較低,可適當加熱輸液液體。穿刺期間護理人員應做好巡回護理以及健康宣教工作。患兒穿刺時,護理人員應加強巡視力度,密切觀察穿刺點外滲情況,了解針頭回血情況。若患兒表現出哭鬧、不配合,需及時采取心理護理干預,使患兒緊張、煩躁和恐懼感及時得到緩解[3]。另外,在穿刺間隙,可適時向家屬講解輸液相關知識、輸液的重要作用,重點告知準確的輸液量對治愈疾病的重要作用。
1.2.2 并發癥的護理 1)出血護理:留置針后由于局部壓迫時間短或活動過度,會造成患兒凝血功能異常,進而導致針孔滲血或皮下血腫。當留置針處滲血過多時,應盡快更換敷貼,并以無菌紗布吸收傷口處滲血。應指導患兒在留置針置管后的24h內減少運動量,且限制插管部位活動。一旦患兒留置針位置出現出血,會導致輸液受到影響,甚至影響患兒情緒,導致患兒治療依從性受到影響。2)針管感染護理:若留置針或治療時未能進行無菌操作或者針管留置時間過長都會加大針管感染的幾率。靜脈流管的過程中若發現患兒發熱,應考慮是否是針管感染,若是針管感染,要盡快拔管,針管留置時間不可過長。有研究人員對患兒實施針管感染的護理干預以后,患兒針管感染發生率顯著降低,降低幅度達到16.67%。3)針管阻塞護理:針管阻塞可能是由于體位不當針管受壓及反折,或是長期輸入營養藥后其中的陽離子復合物殘留使針管難以洗凈所致[4]。一旦發現針管堵塞,應用尿激酶或肝素稀釋液溶栓,并且針管阻塞會嚴重影響輸液治療的效果。因此,在留置針以后,需要護理人員對針管是否阻塞以及阻塞發生原因進行密切觀察。4)針管脫出護理:靜脈留置針置管對患兒的日常生活影響較小,很多患兒家屬會忽視對針管的保護。護理人員在每次更換敷貼及固定針管時要注意觀察針管深度。一旦發現患兒針管出現脫落,應立刻拔管,不能將脫落針管再送回血管。
1.3 效果評價
對兩組患兒臨床護理效果進行評估:穿刺以后患兒沒有發生不良反應為顯效;穿刺后患兒發生不良反應,經過簡單護理以后消失為有效;穿刺以后患兒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為無效。同時觀察記錄兩組不良反應(靜脈血栓、堵管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處理所得數據,(±s)用于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率(%)用于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
研究組護理總有效率為95.00%,參照組為76.67%,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對比兩組的不良反應
參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1.67%,研究組為5.00%,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一次性靜脈輸液鋼針在短時和單次的給藥中比較適用,留置針在臨床中的應用能夠降低患兒由于反復穿刺而產生的痛苦,消除患兒對治療的恐懼,穩定患兒家屬的情緒,對臨床中的用藥有明顯的幫助,在急危重患兒搶救用藥中應用效果較好,能夠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在臨床中的應用比較廣泛[5]。此外,由于小兒的靜脈比較細小,容易滑動,加上小兒的配合度較低,因此難以進行穿刺。而靜脈留置針能夠降低患兒的痛苦,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量,但是在使用的過程當中容易造成導管堵塞、脫落等負面情況,這使得留置后非計劃性的拔管率有明顯的提升[6]。本次研究顯示,研究組護理總有效率明顯大于參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參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高于研究組,兩組數據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在小兒護理中應用靜脈留置針護理模式,能夠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護理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葉爾丹.靜脈留置針在小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06):186-187.
[2] 張榮杰.靜脈留置針在小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03):262-263.
[3] 張曉影.靜脈留置針在小兒護理中的臨床應用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08(26):180-181.
[4] 李玲燕.靜脈留置針在小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08(31):239-240.
[5] 宋亞欣.靜脈留置針在小兒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03(07):103,184.
[6] 章靜.靜脈留置針在小兒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6(02):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