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仙


【摘 要】 目的:探討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的心理護理要點及心得。方法:以云南藝術學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調查的50例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未給予心理護理,觀察組應用心理護理。比較兩組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患者離開門診時填寫的滿意水平;護理前后患者心理狀態以及痛經水平。結果:觀察組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患者離開門診時填寫的滿意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心理狀態以及痛經水平相似(P>0.05);護理后觀察組心理狀態以及痛經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心理護理的實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緩解痛經和提高就診滿意度。
【關鍵詞】 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心理護理;滿意度
原發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中沒有生殖器損傷的痛經,一般發生年齡為15~25歲,多在未婚女性中出現,患者出現腰酸、下腹痛等癥狀,嚴重的患者可出現冒冷汗、臉色蒼白、休克等癥狀[1-2]。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和情緒變化關系密切,過度疲勞和緊張可導致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加重,因此,需要重視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患者的心理護理和疏導,減輕其恐懼、緊張和焦慮等心理狀態[3-4]。本次研究對50例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的心理護理要點及心得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云南藝術學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調查的50例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隨機分組,觀察組首次就診、再次就診例數分別為20和5,年齡16~23歲,平均(19.24±2.14)歲。對照組首次就診、再次就診例數分別為21和4,年齡16~23歲,平均(19.10±2.0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未給予心理護理,觀察組應用心理護理,具體為加強大學生月經教育,告知原發性痛經的產生和面對方法,強調原發性痛經在月經期間輕度不適是正常的,但中度至重度疼痛則可通過某種方式進行干預以緩解疼痛,指導其不要對痛經癥狀產生煩躁和恐懼情緒,囑咐其積極配合治療,保持平和心態。對于原發性痛經且存在不良情緒的大學生患者需要先了解其發展不良情緒的因素,并給予針對性指導,正確專業的指導可減輕其負面情緒。如指導患者參加戶外活動、培養豐富的興趣愛好等,促使大學生能夠減輕對痛經的注意。除此之外,還需要糾正大學女生的不良生活習慣,注意加強營養,囑咐患者避免月經期進食生冷刺激食物,可通過熱敷,喝紅糖姜水、熱牛奶等減輕疼痛。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患者離開門診時填寫的滿意水平(發放滿意問卷,選項有滿意和不滿意兩項);護理前后患者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價,臨界值是50分,分值越低越好)以及痛經水平(采用視覺模擬評分進行評價,得分越低則痛經程度越低)。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行卡方檢驗。P<0.05顯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患者離開門診時填寫的滿意水平比較
觀察組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患者離開門診時填寫的滿意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2.2 護理前后心理狀態以及痛經水平比較
護理前兩組心理狀態以及痛經水平相似(P>0.05);護理后觀察組心理狀態以及痛經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月經期伴有各種不同癥狀,痛經是最常見的一種[5]。痛經是指月經前后下腹痛以及腹脹、腰膝酸軟等,癥狀嚴重的個別患者可出現面色蒼白、冒冷汗等,情況嚴重會影響生活質量和學習,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影響學習[6]。
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其中,原發性痛經一般有較高的發病率,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影響較大,導致其學習、生活受到不良影響。研究表明[7],原發性痛經和較大的社會壓力、遺傳,不良習慣,情緒狀態等有關。其中大學生心理因素與痛經有一定關系,且心理因素尤為關鍵。多數患有痛經的大學生經常表現出煩躁、焦慮、厭惡等不良情緒,而不良情緒的存在可對內分泌媒介產生抑制作用,導致痛經癥狀進一步加重。通過有效的心理護理,可促使患者明確痛經產生的原因并進行有效應對,提高自我效能,積極應對,保持樂觀的心理狀態[8]。
本研究中,對照組未給予心理護理,觀察組應用心理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患者離開門診時填寫的滿意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心理狀態以及痛經水平相似(P>0.05);護理后觀察組心理狀態以及痛經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可見,心理護理的實施有效緩解了大學生痛經的壓力,使其提高了對痛經和應對方式的認知,從而減輕不良情緒和有效緩解痛經程度。
綜上所述,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的心理護理的實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緩解痛經和提高就診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陳黎萍.高校女生原發性痛經的護理措施及療效[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03):147-148.
[2] 張麗凡,鄭麗英.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3,34(06):71-74.
[3] 梁雪迪,王文慧,王聰,等.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02):43-45.
[4] 張慧君.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J].醫藥前沿,2016,06(22):288-289.
[5] 張娜,劉洋,張鮑歡,等.2014年廣州市某高校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現狀及其與生活習慣關系[J].實用預防醫學,2016,23(12):1537-1539.
[6] 秦山艷,韋美璠,盧月清,等.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的心理護理[J].醫藥前沿,2018,08(21):272-273.
[7] 白潔宇,潘瑩,桂立輝,等.新鄉市3所高校女大學生痛經現狀調查分析[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6,33(04):318-320,324.
[8] 花琰,李晉華,范艷婷,等.某醫學院在校女大學生痛經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03(0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