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今年7月以來,經依法偵查,徐州市公安局泉山分局成功破獲一起涉毒案件,截至目前共抓獲16名外籍涉毒人員,其中7人為來自英孚教育徐州中心的外教。這再次引發了外界對教育機構聘用、使用與管理外教的質疑。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聘請外教,與此同時,沒有相應從業背景,沒有來華工作許可證(或者相關證件早已過期),甚至有犯罪前科的“假外教”不時被曝光。有人調侃,在外國找不到工作、劣跡斑斑的外國人,只要有洋面孔,能說外語,就能在我國搖身一變成為拿著高薪的外教。針對這一亂象,輿論均強調要加強有關規范和制度建設,但其實,我國已有明確的規定和管理制度,并為提高管理效率,通過統一的外國人來華工作管理服務系統,對外國人來華工作進行規范管理。要求不得虛報、謊報,發生工作變動后應及時通過系統變更。用人單位要加強對辦理人員的培訓和管理,確保外國人來華許可工作依法、有序開展。
但為何仍有些劣跡斑斑的外國人能混入外教行列呢?這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部分人心中的“外教崇拜”,認為外教就代表了高水平、原汁原味的外語教學。因此,一些機構聘用沒有合法資質的“假外教”濫竽充數,這樣就不可能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背景審查。
二是監管機構監管不嚴,沒有按監管要求,及時跟蹤外國人的去向、工作變更情況。本來,我國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開通外國人來華工作管理服務系統平臺,就是為了加強統一管理,避免外國人離開一個單位后,不變更信息,以至于長期滯留,加大管理的難度。但是,要讓管理服務系統發揮作用,不能只等待機構和個人來變更信息,而是要由監管部門實時掌握外國人的情況,建立定期與聘用單位的聯系制度,追究單位變更、辭職離開單位卻不及時變更并報告監管部門的單位的責任。
隨著我國推進改革開放與教育國際化,外國人來華擔任教師會逐漸增多。對于外教,不論是機構還是學生(家長)都要更重視其資質、能力,而不是只看一個面孔。縱容沒有合法資質、濫竽充數的“外教”為非作歹,會把孩子置于危險之中。而監管部門必須加強監管,外國人來華就業,要合法、合規,中國的就業崗位絕不能給劣跡斑斑的外國人一席之地。▲(作者是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