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花
【摘 要】 工程竣工驗收合格以后,結算資料審核和工程價款結算就成為施工單位和高校之間為爭取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一場博弈。而結算效果的基礎和關鍵均在于結算資料的質量。從高校內部審計視角,多角度揭示工程竣工結算資料質量風險點,深刻剖析原因,提出了針對性較強的對策和建議,以期進一步提升工程結算風險防范水平,提高建設資金使用效率,推動高校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 高校基建工程; 結算資料; 風險管控
【中圖分類號】 F23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9)13-0032-03
按照《建設工程造價咨詢規范》(GB/T51095-2015)有關要求,工程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后,施工單位收集、整理和核實結算資料,并在約定時間內將真實完備的結算資料提交給高校基建部門,高校內審部門應按規定程序開展審核和審定工作,嚴格劃分高校及施工單位之間的權利義務和應承擔的合同風險,做出科學客觀的審計結論。而結算資料是工程結算是否科學合理的基石,加強結算資料風險管控,有利于高校強化項目成本控制,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更有利于促進施工單位參與公平競爭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一、結算資料內容
工程結算審計涉及項目設計、招投標、合同、款項支付等各個環節,工作復雜,任務艱巨,加上制度性和專業性強的特點,必須按照國家和行業有關規定進行。因此,突出工作重點,明確結算資料內容是推動整個結算審計工作順利進行的首要環節。
依據有關規定,工程竣工結算資料應能準確、詳實、全面記錄和反映施工發生內容。主要包括施工合同及補充協議、招投標文件及招標答疑紀要、施工組織設計、設計變更單及圖紙會審紀要、工程洽商單、技術核定單、工程簽證單、工程洽商記錄、甲供材料收貨驗收簽收單、竣工驗收資料、工程招標及竣工圖紙、結算書及工程量計算書,材料調價認價單、開(竣)工報告及工期延期聯系單、其他有關質量和獎懲資料等。[1]
二、結算資料存在的風險點
在工程結算審計中,真實完整的結算資料是科學審計的重要依據,也是避免工程結算失真、合理評價工程造價、做出客觀審計結論的重要前提。結算資料如果存在瑕疵,審計效率和效果會大打折扣,審計風險也會大為增加。在具體工作中,結算資料風險主要存在于項目缺失、信息不實和內容失真等方面。
(一)結算資料項目缺失風險
完整的工程結算資料內容廣泛而復雜。在工作中我們常常發現,受各種因素制約,在施工管理過程中,有的高校基建部門僅高度關注質量、進度等方面,而對相關簽證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重視不夠。一些項目有層層轉包甚至是肢解工程的現象,有的項目在竣工驗收后沒有按規定程序及時開展結算,還有的由于施工單位心存僥幸,在報送結算資料時,僅提交涉及費用調增的簽證,故意不報涉及費用扣減的變更簽證,結算資料很難一次性提交完整,這些都直接導致審計過程一波三折,審計依據缺失,審計結果出現偏差,勢必損害高校利益。
(二)結算資料信息不實風險
一些施工單位結算編制人員缺少應有的專業精神和專業素質,為了追逐企業利益,通過編造虛假變更簽證、高套定額違規計取費用等方法對結算額進行人為的高估冒算,還有的利用結算時補辦簽證的機會,多計變更數量,甚至把根本沒有發生的變更或合同內已包含的費用項目亦作為變更事項列入結算依據,這些編報的不規范導致了工程結算金額的不合理增加。
如某教學樓主體工程竣工經驗收合格,施工單位按合同約定提交結算資料。基建部門現場管理負責人在初審結算資料時,發現部分變更簽證內容與其留存簽證內容存在不一致的現象,并進一步對所有變更簽證資料與其存檔的原始資料認真細致地進行逐一核實,發現施工單位結算編制人員有多處利用變更簽證人為捏造變更事項、虛增變更內容和結算價款的情形。隨后,高校通過律師向施工單位發函,令其限期整改竣工結算資料并保留高校追責的權力。
(三)結算資料內容失真風險
施工單位一方面利用隱蔽工程的特點故意虛增工程量,另一方面利用高校基建部門現場管理人員對工程造價有關規定不熟悉、管理經驗不足等情況,誘導其誤簽有關簽證資料,導致費用項目虛列、費用重復計算,工程造價虛增。
某高校周轉房項目進行結算審計時,審計人員在對簽證單進行核對審查時發現有兩個簽證存在問題。單號003的內容為“某建筑物A軸線的位置有一處坑,需要購買680m3土方進行回填”;單號006的內容“某樓土方回填工程,考慮到施工因素,與甲方協商后建筑物及建筑物外10米內均需回填,建筑物內回填至±0.000位置,建筑物以外回填至室外地坪位置,現場實測實際土方回填量共為42 734.08m3”。審計人員認為,無論是單號003還是單號006的簽證單均是現場實際發生的,簽證單006是本工程所需的全部回填土的工程量,而簽證單003僅是該樓A軸線缺少的土方,是簽證單006的一部分。審計人員進一步調查核實后,對簽證單003對應內容進行了扣減。
三、結算資料風險成因分析
高校基建工程竣工結算資料風險既有高校基建部門的施工管理水平不高、資料管理重視程度不夠和內審部門履職不力、審計方式存在局限性的因素,也有來自施工單位人為違規操作和咨詢機構能力不足的因素。具體來講,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現場簽證管理不到位
基建部門對工程施工的科學管理水平和對結算資料的真實有效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結算審計時,對于設計局部更改和隱蔽工程都必須有相關的簽證資料方可作為結算依據。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施工單位常常通過變更簽證等手段,將應由承包單位承擔的風險轉嫁給高校承擔,從而規避合同義務,增加工程價款,從源頭上導致了結算資料的質量瑕疵。而有些基建部門履職不力,施工過程中對資料管理不嚴格,導致簽證不能真實反映施工現場,還有的脫離正常審批程序、手續不規范,給日后結算審計工作帶來極大難度。
如某高校學生宿舍樓工程合同專用條款第四十七條約定“人工費及所有材料按施工當期發生的政府指導價,超過2010年第二季度價±5%時,調整超出部分。施工工程量超出投標時的清單工程量±10%時,按實調整工程量”。在該工程竣工結算審計時,審計人員發現一張單號067的工程施工現場簽證單,其內容為“合同約定實際施工中工程量超出投標時工程量±10%時,按實結算工程量。經與甲方協商后,改為實際施工中工程量超出投標時工程量±5%時,按實結算工程量”。審計人員根據“現場簽證不能變更合同實質性條款內容”的有關規定和合同中針對工程量風險范圍的約定,得出了施工現場簽證單單號067不得作為結算依據的結論。
(二)結算資料把關不嚴格
按照有關規定,施工單位在工程竣工驗收后編制工程結算書,應先送達基建部門對其完整性和真實性進行初審并經認可后,方可轉交內審部門。但有些基建部門對施工單位提交的結算資料不加嚴格審核,尤其是對涉及工期、變更、簽證等資料的真實性沒有做到逐一核實把關,導致報送到內審部門的結算資料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施工實際情況。[2]
比如,某工程簽署的合同形式為固定總價(包含施工圖紙內全部工作內容),結算形式為“合同固定價+變更簽證”,現場簽證單單號017內容“8/C軸的風管在施工過程中遇到一個梁,需要翻彎,增加500×1 200的彎頭2個,增加風管2.5米”。該簽證是現場實際發生內容,但是該工程的合同價款為固定總價,而且明確了固定總價的內容為“施工圖紙范圍內的全部工作內容”。而風管施工碰到主體結構需要上翻下翻的情況,在未出現任何設計變更的情況下,任何翻彎的處理均應包含在合同價款內。像這類簽證,基建部門人員在初審資料時,應明確合同價款包含內容及范圍,避免因重復簽證增加不必要的造價。
(三)審核方式存在局限性
高校工程投資大、施工周期長,要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對工程造價的控制監管必須貫穿始終。但部分高校由于機構設置和職責分工等原因,工程的前期準備和施工過程管理均由基建部門負責,內審部門只能在施工結束后依據結算資料進行事后的審計,很少對施工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跟蹤審計,因此很難全面把握工程實施的來龍去脈,更難取得施工中的第一手詳細資料[2]。在審計過程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形,即當對某些材料認質認價情況需要進一步核實時,只能根據相關部門的口頭或事后補充確認來判斷。而工程建設大部分材料價格在不同時段、不同品牌之間差距很大,由于時間太長,材料市場價格變化而出現難以核實甚至無法核實的現象,導致結算審計工作出現扯皮現象。因此,缺少過程監管的事后結算審計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稍有疏忽,就很難發現和查實其中的漏洞,給高校帶來直接損失。
四、結算資料風險管控措施
面對結算資料存在的各種風險,高校相關部門應從工程項目的設計、施工、結算等重要環節入手,采取有力措施規范資料的收集、整理、報送和審核工作,盡可能地降低風險,推動結算審計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使高校利益得到有效保證。
(一)明確資料報送要求
為規范結算審計工作,內審部門要制定一份規范的資料清單,該清單應包含結算審計所需全部資料,內容要全面,表述要清晰。所有資料應盡可能地以原件形式報送,如提供的資料為復印件,基建部門初審時應逐一核對簽字確認,確保內容真實。一般而言,結算資料要集中一次性報送,若特殊情況確有漏報,必須由監理工程師、項目總監和高校現場管理等有關人員確認并經高校內審機構負責人同意后,方可并入結算資料作為審計依據。值得強調的是,為防范串通舞弊和暗箱操作行為發生,在整個審計過程中,都禁止施工單位以任何形式越過基建部門和內審部門審核直接向咨詢機構報送資料。
(二)加強現場簽證管理
由于工程本身的特殊性,施工過程中發生變更簽證在所難免。而規范變更簽證資料的管理,是確保結算資料如實反映施工現場的基礎,直接影響著結算審計結果。在施工過程中,基建部門現場人員要深入施工階段各環節,對現場進行實地追蹤,對施工材料、標準控制、設計變更及隱蔽工程等實施有效的控制和審查。尤其是對現場簽證要做到一事一簽,簽證內容要清晰、具體、明確,不但要附有原始記錄和資料依據,而且對需現場計量的簽證必須由三方現場測量核實并簽字蓋章,以便于結算時計量計價。另外,在簽署涉及隱蔽工程的簽證前,應先明確簽署內容涉及的范圍,核實是否和已辦理的簽證相重復,確保簽證單內容前后鎖定。
(三)嚴格結算資料審核
從實際來看,來源于結算審計所涉及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是結算審計最大的障礙[3]。因此,高校相關部門應明確崗位職責權限,加強溝通協調,建立結算資料二次審核制度,切實發揮各自在確保結算資料真實有效工作中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基建部門一方面要從形式上入手,認真將結算資料與施工記錄進行逐一核對,確保所有應報送資料到位,避免因遺漏資料導致結算工作產生紕漏;另一方面要從經濟業務發生的實質入手,系統梳理、認真分析,對有疑問的資料進行查證澄清,確保資料真實再現工程施工過程。
內審部門要在認真研讀合同、招投標文件等資料的基礎上,掌握定額、清單范圍和工程費用項目組成內容,結合竣工圖紙和施工過程的動態資料進行實地核查,重點核查是否按清單完成全部內容、變更簽證時間邏輯是否合理、手續是否完備有效,避免施工單位把清單或定額中已包括的內容再拿出來重復簽證計取。同時,還要嚴格審核主要設備及材料的認價及暫估價材料的認定是否合理,相關報審手續是否完備,從而有效控制隨意變更和有意變更,降低潛在風險和不必要損失。
另外,對基建項目推行全過程跟蹤審計,也是從源頭上防范結算資料風險的有效手段。審計人員參與工程設計、施工、結算審計全過程,實時取得第一手資料,使原來現場亂簽證問題和資料收集不及時、不齊全問題得到有效根治,從而構建全過程、立體式的結算資料質量控制體系。[4]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設工程造價咨詢規范:GB/T51095-2015[S].2015.
[2] 孫曄.高校基建工程委托審計中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J].會計之友,2013(35):63-65.
[3] 方榮.提高高校基建工程結算審計質量管理初探[J].山西建筑,2016,42(24):215-216.
[4] 陳琳.加強高校基建工程審計的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