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 目的 探討血清降鈣素原在細菌性感染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動期鑒別診斷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50例細菌感染患者和150例自身免疫疾病活動期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分別設為細菌感染組和自身免疫疾病活動期組,統計兩組患者的CRP和PCT水平。 結果 感染組患者的CRP水平為(0.1161±0.0182)g/L、PCT水平為(0.08±0.01)×10-3g/L,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動期患者[CRP:(0.0637±0.0181)g/L、PCT:(2.36±0.03)×10-3g/L]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ROC曲線下面積(AUC)和95%可信區間(CI)水平存在統計學差異,PCT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均優于CRP檢測,但聯合檢測優勢并不顯著。 結論 在細菌性感染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動期鑒別診斷中,血清降鈣素原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均優于血清C反應蛋白,鑒別能力更優異,但聯合檢測的意義并不顯著。
[關鍵詞] 血清C反應蛋白;自身免疫性疾病;細菌性感染;血清降鈣素原
[中圖分類號] R593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13-010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erum procalcitonin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active autoimmune diseases. Methods A total of 150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150 patients with active autoimmune disease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8 were enrolled as subjects of this study, set as bacterial infection group and active autoimmune disease group, respectively. The CRP and PCT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unted. Results The CRP level of patients in the infected group was (0.1161±0.0182) g/L, and the PCT level was (0.08±0.01)×10-3g/L, which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patients with active autoimmune diseases [CRP (0.0637±0.0181) g/L, PCT (2.36±0.03)×10-3g/L] (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level among three group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PCT detec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RP detection, but the advantage of combined detec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active autoimmune diseas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serum procalcitoni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and its discriminating ability is more excellent, but the significance of combined detection is not significant.
[Key words]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Autoimmune diseases; Bacterial infection; Serum procalcitonin
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動期與細菌性感染的臨床特征與實驗室檢測結果一致性較高,兩種疾病的錯誤診斷會延誤患者的治療,其早期診斷的可靠性非常重要[1-3]。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是臨床上常用的檢測標記物,但區分是否為感染或免疫問題的能力有限,因此,尋找新的生物學標志物對疾病的防治和檢測至關重要[4-5]。降鈣素原常用作感染性疾病的診斷,炎癥刺激能誘導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產生,其作用效果逐漸得到重視且應用范圍逐漸擴大[6-7]。本文就血清降鈣素原在細菌性感染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動期鑒別診斷中的應用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50例細菌感染患者和150例自身免疫疾病活動期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分別設為細菌感染組和自身免疫疾病活動期組。細菌性感染組患者中,敗血癥47例、化膿性腦膜炎16例、肺炎25例、重癥細菌性肺炎31例、尿路感染19例、腸炎12例。年齡28~66歲,平均(46.25±5.03)歲。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動期組患者中,強直性脊柱炎5例、風濕性關節炎83例、結節性多發性動脈炎4例、系統性硬化病9例、系統性紅斑狼瘡49例。男74例,女76例,年齡平均(45.36±11.58)歲。兩組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次實驗,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于清晨空腹狀態,采取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動期患者與細菌性感染患者的血液標本進行PCT和CRP檢測,3500 rpm離心5 min后將所得血漿置于-20℃的環境下存儲及檢測。血清CRP及PCT均采用乳膠增強免疫散射比濁法測定,應用羅氏E411型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進行檢測,試劑為羅氏原裝試劑,100份/盒。PCT及CRP的正常范圍參考值分別為<0.5 ng/mL、<8.2 mg/L。
1.3 評價指標
統計患者的PCT和CRP水平,測定受者作用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和95%可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CI)水平。估計的最佳臨界值靈敏度和特異性可通過ROC曲線計算。
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動期診斷標準:經檢測,患者排除由藥物或感染引起的疾病后,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硬化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相關活動性指標評分增高,無其他原因不明性疾病。
感染患者診斷依據:患者經影像學檢測、病原體試驗等檢測后,各類標本(痰液、血液、尿液等)或與感染有關的臨床體征為診斷主要依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進行 Mann-Whitney U 檢驗,利用估計的受者作用特征曲線評價AUC獲得的CRP和PCT水平。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清CRP和PCT水平比較
感染組患者的CRP水平為(0.1161±0.0182)g/L、PCT水平為(0.08±0.01)×10-3 g/L,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動期患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CRP和PCT AUC的95%CI比較情況
PCT的AUC為0.87,CRP和PCT聯合預測的AUC為0.82,兩組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PCT(0.87)與CRP(0.74)的AUC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CRP的最佳臨界值為0.0721 g/L,靈敏度為73.4%,特異性為69.3%,PCT的最佳臨界值為0.09 ng/mL,靈敏度為82.3%,特異性為72.9%,PCT的靈敏度和特異性較優于CRP,但兩項聯合的優勢并不顯著,見表2。
3討論
細菌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動期兩種疾病之間的診斷和辨別非常重要,由于二者在檢測結果上較為相像,而治療方法卻不同,一旦出現疾病判斷錯誤的問題,不僅會延誤患者治療時期,還會加劇患者病情惡化,嚴重的可威脅到患者生命健康,致患者死亡[8-9]。因此,如何正確區分二者的檢測結果,尋找敏感度和特異性較高的生物學標記物區分細菌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義[10-11]。
降鈣素原(PCT)是1993年發現的一種無激素活性糖蛋白,內含16個氨基酸,半衰期為20~24 h,體內外的穩定性均較高,檢測波動較小,靈敏度和特異性均較高。正常人體的PCT水平為<0.05 ng/mL,主要由甲狀腺C細胞分泌而來。當患者受細菌或病毒入侵導致機體處于病理狀態時,血清PCT還可由肝、肺等器官進行分泌,細菌病毒的刺激也會導致PCT水平增高[12-13]。因此,眾多研究者認為PCT可作為細菌性感染的標志物之一,能為疾病的早期診斷提供有效指標和判斷方向。王琳等[14]在其研究中指出,血清降鈣素原定量檢測能有效診斷細菌和感染,在對感染程度的判斷中,有著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本次試驗中,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PCT水平升高,這與部分學者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感染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動期血清PCT水平不同結果相一致[15]。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降鈣素原相較血清C反應蛋白,在靈敏度和特異性方面優勢較高,進一步肯定了血清降鈣素原在細菌性感染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動期間的鑒別能力,但表2 中結果顯示,CRP和PCT聯合檢測的AUC結果為0.82,與單獨PCT相比并無顯著性差異,表明二者聯合進行檢測的效果并不顯著。全身性感染的PCT值高于局限性細菌感染的PCT值,但不同患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PCT值的最佳臨界值尚無統一標準[16]。本研究發現在細菌性感染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動期鑒別診斷中,血清降鈣素原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均優于血清C反應蛋白,鑒別能力更加優異。這與國內外眾多研究結果相一致。在本次研究中,血清降鈣素原的準確性和特異性均得到了證實和肯定,這為尋找新的生物學標志物,為細菌性感染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動期的預防和檢測提供了新的可能。就本次試驗而言,PCT對具體患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診斷價值還需進一步擴大樣本來探究,增強試驗的可信度。
綜上所述,血清降鈣素原在細菌性感染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動期鑒別診斷中的應用效果顯著,相較于傳統血清C反應蛋白的診斷效果而言,PCT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均有所提高,診斷準確性也顯著增強。但血清C反應蛋白聯合PCT進行檢測的優勢并不明顯。血清降鈣素原的檢測效果良好,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謝艷紅,陳家惠. 血清降鈣素原對重癥患者細菌感染性疾病預后評估和病情嚴重程度判斷的價值[J]. 河北醫學,2016,22(10):1652-1653.
[2] 梁偉,楊立新. 血清降鈣素原在血流感染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16):2430-2432.
[3] 王凌,韓文瑞,李艷玲,等. 血清降鈣素原對炎癥性皮膚病患者伴細菌感染的早期鑒別診斷意義[J]. 河北醫藥,2017,39(20):3088-3091.
[4] 佚名. 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在肝硬化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診斷價值[J].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6,23(12):1446-1449.
[5] 宋俊,方麗君. 血清降鈣素原在兒童感染性腹瀉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 蚌埠醫學院學報,2017,42(9):1232-1233.
[6] 張薇,羊玲,鐘麗花,等. 血清降鈣素原對手足口病患兒伴細菌感染的早期鑒別診斷價值[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5):1143-1145.
[7] 趙立杰,王玉鵬,趙卓華,等. 血清降鈣素原聯合C反應蛋白濃度指導抗生素治療發熱患者療效研究[J]. 山西醫藥雜志,2017,46(21):2592-2594.
[8] 楊秀賢,許琴. 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小兒急性細菌性腦膜炎及病毒性腦炎鑒別診斷價值分析[J].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7,6(2):237.
[9] 李海峰,陳成水,李略,等. 血清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對COPD急性期患者肺部細菌感染的臨床診斷研究[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6):3639-3642.
[10] 李娜,馬科. C反應蛋白血清降鈣素原和血常規聯合檢測在兒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 山西醫藥雜志,2016,45(20):2440-2442.
[11] 官永海,陳福剛. C-反應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降鈣素原聯合檢測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J]. 河北醫學,2017,23(1):94-96.
[12] 宋邵華,田惠玉,楊秀芬. 降鈣素原在可疑細菌感染患者疾病嚴重程度的早期預警價值[J]. 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6,22(1):56-57.
[13] 韓小娟,倫瑞花,張軒. 血清降鈣素原對血流感染病原菌的鑒別診斷[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0):2186-2189.
[14] 王琳,秦加巍,梁紅芬. 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在早期血流感染中的診斷價值[J]. 中國醫學工程,2015,(6):112.
[15] 郭艷梅,李永偉,楊玉林,等. 血清炎癥因子對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早期鑒別診斷價值研究[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8,28(2):192-195.
[16] 張亮,吳振安,付慧哲. 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惡性腫瘤患者感染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6(28):3152-3153.
(收稿日期:201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