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聰聰 (上虞區文化總站湯浦分站 312000)
群眾文藝創作是繁榮文化中的重要基礎與保障,同樣也不斷推動及促進者我國群眾事業的發展進程。提高群眾的文藝創作水平,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需要,是我國在新時期大力建設文化任務的需要。群眾文藝創作的發展,有利于增強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里,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源泉充分地涌流。群眾文化創作的繁榮不僅是群眾文化需求的重要體現,也能夠啟迪群眾的思想,抑制社會不良腐敗風氣的產生,促進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
從當前的文藝創作的作品來看,其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作品質量偏低,創作水平不高,無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好地構建人民的精神世界。究其原因來看是由于當前的基層群眾文藝創作的主體是基層的普通百姓,他們當中很少有人受到過專業的培訓,并不具備獨立創作的能力。與此同時由于自身的局限,導致創作思維短缺,創作的形式也受到影響。因為閱歷不夠,其在審美能力方面也無法得到有效地提高。
雖然文藝創作的形式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其中囊括了戲劇、舞蹈等,但是在群眾文藝創作的過程中由于種種因素的局限,讓其創作形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也制約了群眾文化創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對基層群眾文化創作進行調查研究的時候發現現階段的群眾文藝創作呈現了單一化的特點,文藝創作的主流是以文學創作為主要的載體。在基層群眾文藝創作的過程中無法將音樂、舞蹈等文藝形式和文學進行有效的融合,制約了我國文藝創作的進一步發展,也讓群眾文藝創作的形式受到了限制。
文藝創作人員在進行創作的時候不僅要在其創作過程中體現其技巧性,也要結合時代背景,利用文藝作品來傳達正確的藝術導向,和現階段獨特的藝術審美價值。還需要借助文藝作品來反映時代風氣,揭示社會中的一些不良問題,引發群眾的思考,達到改變社會風氣的目的。但是現階段的文藝創作者缺乏足夠的創新意識,沒能夠在文藝創作的過程中不斷地創新,賦予文藝作品新的意義和內涵。這種文藝作品即使被創作出來也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但是創新意識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基層群眾文藝創作的發展。
在文藝創作過程中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但不管怎樣群眾都是文藝創作的核心及基礎,創作人員需要對群眾的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追求有非常深刻的認識才能夠尋找到足夠的生活素材進行創作。群眾文藝創作和文藝創作相比具有更大的難度性,也正是因此我國的群眾文藝創作人才非常地缺乏。群眾文藝創作的隊伍在現階段已經存在著嚴重的人員老化問題,如果不進行及時地團隊更新,那么長時間作用下必然導致人才斷流,對群眾藝術創作繁榮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在基層群眾文藝創作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地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時代的發展特點,以黨提出的文藝方針作為方向,共同創作現代化的精神及輝煌事業,對改革開放以來層出不窮的領導人物及先進事跡盡情的歌唱,營造一種昂揚向上的積極力量。相關的文化主管部門如基層的文化站與文化館等地方應始終正確的引導人民群眾藝術創作的正確方向,不斷提高群眾在創作過程中的自主意識。我們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應始終貫徹及落實對民眾主流意識進行強化,堅定不移的對“三個代表、兩個方向及雙百方針”等原則進行執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二是要提高作品針對性,有明確的創作計劃,在創作對象上,面向區域內全體社會成員,作品能夠雅俗共賞;創作隊伍以培養基層群眾文化單位的創作助力為根本,促進自身創作能力提升的同時給予群眾相應的輔導及幫助;最后還應重視創作質量,在創作的過程中追求完美及高質量,要求將藝術性、欣賞性、科學性及思想性等展現出來,幫助群眾樹立“高質量的品牌”形象,為廣大的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幫助。
對于群眾文藝創作而言,我們應以創新改革、發揚民族精神等為基礎及時代的代表。重視文化傳統中最基礎的特點是時代性及民族性,要知道創作中如果沒有時代性及民族性就等于失去了靈魂。首先,民族性是群眾文藝創作必須堅持的第一要素,只有真實記錄和展示我們民族和國家的成長足跡,才能藝術地譜寫歷史的真相,講好中國故事,表達真善美。俗話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當然,在堅持了民族性基礎之上,我們還應該發展個性,要有自身特色。其次,群眾文藝創作必然要反映人民群眾的美好理想與精神,要能夠經得起時代發展的考驗。反映時代精神是文藝創作經典化的重要途徑。文藝作品一旦能夠在眾多的群眾文化創作中脫穎而出,經過時間的推移及發展逐漸的進入經典的行列中,成為經久不衰的作品,就必須在作品中融入時代化的特點。如今聚焦中國夢是當代時代性創作的鮮明主題,進入全新的時代中,在自由廣闊的空間中創作精品,在創作精品的過程中深刻的反映這一時代發展背景下歷史的變化,人們精神及思想境界的變化,為這一時代樹立典型,反映現實。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藝術創作也是如此。時代在不斷發展和進步,基礎群眾文藝創作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群眾文藝創作者要擁有敏銳的眼光,對新鮮事物具有更好的接受能力和評審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文藝作品的創新性。要不斷地走在信息的最前端,將新鮮的資訊傳遞給人民群眾,讓他們認識到世界的廣袤和日新月異。這就要求群眾文藝創作者時刻把創新的意識貫穿于群眾文藝創作當中去。其次,群眾文藝創作者屬于社會文化和教育范疇,每位群眾文藝創作者除了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健康的身心素質、良好的藝術修養、刻苦的學習精神,更要有文藝創新的能力。群眾文藝創作者要深入基層,走進生活,貼進群眾,不斷的挖掘、創新和拓展具有民族的、民俗的、民生的題材,創作出具有代表性的各類文學藝術作品和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精品。
文藝創作人才是群眾文藝創作持續繁榮和發展的基礎,因此群眾文藝創作部門要加強群眾文藝人才的培養工作。在具體的人才培養方案上要定期地對人才進行培訓,豐富其知識內涵,促進群眾文藝創作人才綜合素養的提升。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群眾文藝創作最主要的就是群眾二字所以在對其專業人才的培養上,要讓其深入了解人民群眾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能夠從人民群眾的身邊汲取足夠的創作素材,從群眾審美層次激發自身的創作靈感,賦予群眾文藝作品更深層次的內涵。并且要有針對性地對創作人才進行培訓,為群眾文藝創作的大發展大繁榮奠定人才基礎,做好人才儲蓄工作,這樣才能促使我國群眾文藝創作實現可持續發展。
總而言之,從我國現階段的群眾文藝創作的發展中可以看出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只有將這些問題挖掘出來,進行有針對性地改造,才能創作出優秀的群眾文藝作品,促進我國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在群眾文藝創作的具體實踐中,群眾文藝創作者要深入到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去,從人民群眾的身邊挖掘出文藝創作素材,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人民群眾更好地接受,使得群眾文藝創作作品更好地融入到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去,發揮其積極的影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