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藝禎 (南京林業大學 210000)
《末日哲學家》這部影片主要是圍繞哲學老師給出的特定情境然后同學進行頭腦風暴,對于末日哲學的一個探討。影片給我們展示的內容涉及大量哲學知識,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可以用于相關的哲學討論。
影片的開端就由學生提出的三個哲學問題,分別是無限猴子理論、電車難題和無知是福悖論。首先,是無限猴子理論,其實這也是我們平時所提到的概率問題,影片中提到,假如給出的時間無限,猴子依靠隨機的打字動作,最終打出一整部《哈姆雷特》一字不差的概率微乎其微。從側面來將,在生活中類似于這種事情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人們通常將這個概率約等于零,但是,仍然有科學家執著于無限時間,猴子隨機打出一整部《哈姆雷特》的概率問題,科學家這種堅持不懈的鉆研精神非常值得我們思考。如果我們每個人對待極其微小概率事件都保持一份熱心,那么,微小概率事件很有可能會發生。從反面來講,只要有足夠多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極其微小概率事件,那么我們平時生活中,對于一些有概率的事情就不要放棄,應該要為了夢想、為了生活努力拼搏。
第二個是電車難題,這個確實是無法兩全的難點問題,對于軌道岔路上都捆綁了人,無論怎么選擇,都是違背倫理的問題。或許會有人像影片中的女同學一樣從功利的角度出發,用一個人的生命換另外五個人的生命,但是這對于那個頂替的人是非常不公平的,他也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他也有活下去的資格,而且假如列車按原本的行駛軌道行駛,他的生命完全受不到威脅。同樣的,那五個人也渴望能夠存活,希望能夠獲得生的權利。無論我們怎么選擇,無論列車駛往哪條軌道,都是在謀殺、殘害生命,從倫理的角度來講,這個電車難題無論如何選擇都是有悖人倫的,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并非五個人生命的價值就一定高于一個人的。這樣做出的選擇實際上就是不殺人和救人,但是救人意味著要殺人,不殺人則意味著見死不救。這個問題我們平時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比如說兩個人同時掉河里先救哪一個?電車難題與無限猴子理論都屬于世界上著名的十大悖論,這兩個問題在邏輯上推導出的是互相矛盾的結論,盡管表面上都能夠自圓其說。
第三個問題則是無知是福悖論,這個主要是講生死關頭朋友為了自保沒有救你,但是你卻存活了,對于這樣的朋友你是選擇無知繼續與他們相處還是選擇遠離他們?無知是福悖論是三個悖論中在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比如說你的配偶曾經傷害過你,但是你選擇了原諒,你明知道他可能會再次傷害你,但是還是選擇了與他攜手共度一生;又比如說你的朋友欺騙了你,但是你卻選擇假裝不知道,繼續與他相處等。這一系列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存在,所以,是選擇活的通透,還是選擇活的糊涂,這個是個人的選擇,這個雖然屬于悖論,選擇之間相互矛盾,但是這個答案主要取決于個人的主觀意識。這是個人的利弊分析,就像這兩個生活中的例子,配偶傷害過你,但是他可以給你想要的生活,他可以照顧你,包容你的一切,假如這些都可以彌補造成的傷害,那選擇“無知”,選擇淡忘傷害,未嘗不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對于欺騙過你的朋友,假如他的欺騙沒有觸碰你的底線,再加之他的欺騙并不會讓你對他恨之入骨,那為什么不選擇遺忘,選擇原諒呢?我國有句老話叫“得饒人處且饒人”,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仇人好,可能在某件事上他就可以給予很大的幫助,發揮很大的作用。我覺得這邊的“無知是福”與中國傳統文化“吃虧是福”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雖然無知是福悖論給出的答案相互矛盾,但是,這個根據個人的主觀意識還是可以選擇出最優選項的。
接下來是影片重點講述的內容,三次哲學邏輯分析。最先來談一下是否選擇哲學老師扮演的神秘人進入避難所,第三次基于對前兩次的神秘人的作用以及他的所作所為,則是選擇拒絕他進入避難所,所以,這邊討論的這個問題主要圍繞第一次和第二次哲學邏輯分析。第一次,由于神秘人殘暴的殺害了他認為不能進入避難所的人,遭到了其余人的反抗,使他最后沒有能夠進入避難所,在他臨死之前他通過紙條的方式告知幸存者他的作用,他是唯一知曉避難所出口密碼的人。于是,在接下來的一年中避難所里的幸存者則一直處于不安、焦慮的狀態,他們無法獲知一年后離開避難所是否需要密碼,一年之后,他們通過各種方式想要離開避難所,但是,事與愿違,他們在糧食耗盡的時候食用同伴的尸體,最終由于無法打開避難所的逃生通道,所有幸存者選擇了用槍快速了結自己的生命。而第二次,在第一次邏輯分析的積淀之下,選擇了神秘人進入避難所,第二次的選擇是以繁衍后代為最終目標,所以所有的幸存者是以繁衍后代作為他們這一年首要任務,他們在不停的嘗試中。由于目標無法順利實現發生了爭執,并且神秘人被刺傷了,一氣之下打開了避難所的大門,使得所有幸存者受到了核彈的攻擊,最終死亡。這兩次的結局都是一樣,都是全部死亡,但是這兩次在心態上還是有所差別的。第一次沒有選擇神秘人,得知神秘人作用后害怕一年后面臨死亡,精神上沒有放松過、愉快過,相反,第二次對于死亡沒有太多的顧慮,更多的是生育的煩惱。放眼我們現實生活,神秘人就像是人生路上的新的嘗試,選擇過后等待你的是未知的驚喜或者失落,然而,假如不進行嘗試,則是幾乎一眼望到頭的生活。
其次對于這三次邏輯分析,主要是看一下第三次的人物選擇與第一、第二次的差別,第一次的選擇主要是根據職業來選擇的,第二次選擇是根據每個人不同的來歷來選擇的,第三次選擇則是由女主獨立完成的。第三次選擇有顛覆性的改變,第一、第二次對于延續人類種族的作用不大的都被排除在外,比如說這兩次詩人都是第一個被槍斃的,哲學老師認為詩人在延續人類種族的過程中完全起不到作用;第一次選擇中,豎琴演奏家由于沒有豎琴,價值得不到體現,就被排除在外,葡萄酒拍賣師、客房服務生等這一些對災后重建貢獻不大的則直接排除;第二次選擇中像可能患有埃博拉病毒的骨科醫生、沒有子宮的心理醫生等這一些對延續人類種族起不到作用的人也沒有進入避難所。第三次女主的選擇都很獨特,比如智商極高的葡萄酒拍賣師,便于在野外考察時幫助幸存者品茗葡萄、葡萄酒;服裝設計師有助于重建文明;每次都直接被哲學老師排除在外的詩人這次有幸被選上了,因為他有屬于他自己獨特的價值;患有自閉癥的豎琴演奏家,是上天的恩賜等。這些選擇雖然沒有得到哲學老師的認可,但是這正是體現了事物的多樣性,假如這個世界僅僅是為了生育、為了延續人類種族,則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從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來看,沒有誰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單純為了延續后代,而且現在是一個平等的社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死的權利,并不能根據職業的不同或者是來歷的不同來決定每個人的生死、每個人的價值。這個也啟示我們,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類特殊的人群,要以包容來代替偏見,這樣,我們的社會將會綻放不一樣的花火。
《末日哲學家》這部影片以獨特的頭腦風暴的方式向我們闡述了相關的哲學知識,從中也學習到了許多人生哲理,這些能夠廣泛地運用于生活,無論是影片中還是現實生活中,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要延續人類精神文明。
注釋:
1.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AB%E6%97%A5%E5%93%B2%E5%AD%A6%E5%AE%B6/13214942?fr=aladdin.
2.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135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