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陽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610000)
在現代社會當中,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基本的滿足之后,更加注重了自身的文化生活建設和精神需求,博物館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場所。在社會主義大發展和繁榮的背景下,尋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發展和生存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的優勢來服務社會和公眾,已經成為博物館界的共識。博物館作為一個典藏和展示文物的場所,是聯結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文化紐帶,是透視一個城市文明發展的窗口。博物館的功能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延伸和完善,博物館文化的每一次進步和變革,都將豐富和提升城市生活的文化含量。現代意義上的博物館在社會職能方面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革,博物館不僅是具有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的機構,而且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多功能的社會公共文化設施,更加關注社會大眾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博物館的思想觀念和相關管理也必須與時俱進。
臨沂市博物館,是中國地市級綜合類博物館,位于山東省臨沂市北城新區蘭陵路中段,為國家二級博物館,是一座集歷史、藝術、民俗為一體,體現臨沂文化特色,反映臨沂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大型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主體建筑外觀采用四本書疊加的造型,象征臨沂濃厚的歷史文化。館內設有八個常設展覽、三個臨時展廳以及文物修復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游客服務中心、科普報告廳等配套服務設施,融合了教育、科研、游覽、休閑等多項功能。臨沂市博物館曾先后被命名為臨沂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臨沂市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等。
1.開放狀況
根據收集到的資料以及現場調查顯示,博物館目前開放狀態良好,官方開放時間為9點到17點,16點停止入館,17點閉館,每周一閉館。通過調查,館內三四層展廳周末才會開放,平時工作日只開放一二兩層。臨沂市博物館自2012年7月1日全面正式對外開放至今。
2.機構設置
臨沂市博物館機構設置大致遵循了一般博物館機構的設置原則。分成館長、副館長、行政財務部、典藏研究部、公共服務部、安全保障部、信息中心、文化產業開發中心等部門。每個部分既獨立運轉又聯系密切。
3.公共服務
臨沂市博物館和其他博物館一樣提供講解服務。在春節期間更是提供公益性的免費講解。并且響應國家號召,積極舉辦各種精品、有意義的臨時展覽,以及各種社會教育、親自體驗活動,充分體現博物館“以人為本”,為觀眾服務的特性。在今年的五月十八日,更是配合國際博物館日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如主題展覽“壯麗70年,經典永流傳”沂蒙紅色經典歌曲展、臨沂旅游精品景區展,公益活動博物館郵局、“我和我的祖國”主題快閃以及各種社交活動、主題講座、公益講解、文化助殘等。
1.人才短缺以及研究團隊的不成熟
人才短缺是大部分博物館所面臨的困境之一,特別是地方的博物館。一般高學歷的人才都流向大館以及省會城市的博物館,導致一些偏遠地區和市縣級的博物館缺少人才及團隊的培養。根據實地調查表明,臨沂市博物館也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像在給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或者臨時展覽策劃時,就缺少一個完整的策劃團隊,以之代替的是由各部門的工作人員臨時組成的團隊,滯后于博物館的發展需求。
2.人民生活水平不達標,博物館參觀者少
人們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像地方博物館所在的區域,人們的生活水平與一二線城市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人們的物質生活有時候甚至都滿足不了,何談精神生活的享受,像博物館、科技館這種集休閑娛樂學習為一體的場所往往會被人們忽視。臨沂市博物館同其他地方博物館一樣,面臨著如何吸引更多觀眾來參觀的難題。
3.缺乏創新意識以及工作積極性
創新不僅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也是博物館生存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千館一面”,難顯歷史波瀾壯闊;“突出特色”,方知歷史精魂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要求,博物館不要“千館一面”,要突出特色。臨沂市博物館需要緊跟時代步伐,創新策展理念和組織方式,整合社會資源,引入社會力量,這樣才會有動力發展。另一方面,由于運營資金難以保障、博物館發展前景也不明朗,現有體制也缺少切實可行的激勵機制以及個人晉升空間,造成人們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很難組成一個完整的高質量的團隊。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有博物館4800多座,根據2012-2016年全國博物館名錄統計,5年間博物館數量增長了24.8%。任何一家博物館想要生存和發展,必須有品牌意識,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打造城市名片,提高博物館的知名度。博物館品牌定位它是基于市場定位和產品定位的基礎上,對博物館品牌文化取向及個性差異上的定位,目的是在市場上樹立一個明確的、區別于競爭對手的、符合觀眾需要的博物館形象,以博物館張揚的魅力來吸引更多的觀眾,獲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戰略策略。
臨沂市博物館,積極配合市政府“一帶一路”建設,打造“紅色記憶”,樹立自己的“紅色城市名片”,與“沂蒙精神”相結合,成為進行革命教育、弘揚沂蒙精神的基地,以此為依托講好自己的故事。
現在已經進入互聯網+的時代,每個人都多多少少的接觸到互聯網,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宣傳和營銷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博物館同樣要重視互聯網宣傳,譬如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官網等途徑。并且要建立與當地企業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加強與學校的聯系。青少年是當代社會的主力軍,也是求知欲比較旺盛的階段,利用青少年的力量讓博物館“活起來”。從博物館開始發展其社會公共教育職能之初,青少年學生就是博物館最關注的群體,對青少年的教育也是促進博物館發揮社會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徑。博物館與學校開展教育合作,為青少年學生提供了將理論結合實際的研究學習機會,為開展校外學習、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搭建了良好的平臺,而博物館的館藏資源也為學校實施課程改革,編寫校本教材提供了珍貴的素材。
通過現場調查顯示,臨沂市博物館的參觀者配合調查的積極性很低,拒訪率較高。博物館向來都是“以人為本”、“以觀眾為本”。服務對象和主體都是參觀者。博物館要營造一個舒適的氛圍,能夠吸引到參觀者,一個好的博物館在觀眾參觀完之后往往會“口碑相傳”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其次要發展好文化產業,開發特色的文創產品,與當地的旅游業有機結合,博物館本身所具有的傳播特性也使得自己發展文化產業有了先天的優勢,博物館應該結合自身的藏品開發特色的文創產品,既能夠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也能夠贏得更多參觀者的關注。
人才是博物館發展的支撐,是博物館發展的中堅力量。策展人制度流行于歐美發達國家,是普遍采用的機構運作模式。雖然中國的國情、發展體制等與國外有較大差異,近些年來,也逐漸引進策展人制度,“獨立策展人”一時成為熱潮。中國的博物館要以本國的國情為基礎,走有中國特色的策展人制度。地方博物館更應該積極學習,在自身能力允許的范圍內,設立策展人制度,“館校”合作,“館館”合作,聯合策展,推出精品陳列和展覽。
不管社會如何發展,科技如何進步,功能如何演進,博物館保護歷史遺產,傳承優秀文化的終極使命,始終不會改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熱又迎來了新一波高潮,博物館不在于擁有什么,而在于能給人們帶來什么。作為一個地方的“旅游城市名片”,必須要好好經營,當好企業家和收藏家之間的“紅娘”,配合當地特色,走自己的博物館之路,走可持續發展的博物館之路,走有中國特色的博物館發展之路。只有這樣才能緊追時代的步伐,不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