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雄平 (汕頭職業技術學院 515000)
宋代山水畫和元代山水畫都是我國古代山水畫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兩個朝代山水畫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風貌有一定的差異。宋代山水畫傾于自然,側重“真”和“實”,提倡山水畫的寫實風格。而正是以此為基礎,元代山水畫實現了種種轉變。事實上,以“元代四大家”為代表的山水畫家,從分吸收和借鑒了前朝繪畫的成果,以個人主觀情感為依托,融入筆墨情趣,這對于山水畫中寫意風格逐步取代寫實風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宋元山水畫既有一定的藝術方面的關聯,又有著各自的藝術特征。本文將整體對比分析并綜合概括宋元山水畫的藝術特征,希望能夠對這一時期的山水畫有一個更清晰、更深刻的認識。
作為中國傳統山水畫發展的巔峰時期,宋元時期涌現出一大批具有深遠影響的山水畫名家。從本質上來說,中國山水畫是世俗地主的藝術。相對于我國封建王朝其他階級來說,地主階級和下層人民之間有著更為廣泛的交流,因此宋元時期山水畫不僅題材上更為豐富,而且思想情感也表現出濃厚的人民性。北宋時期、南宋時期、元朝時期三個階段的宋元山水畫,表現出不同歷史時期的特點。在南宋時期和北宋時期,雖然民族矛盾極其尖銳、階級矛盾也非常突出,而且還有連年的戰爭破壞,但是社會卻始終處于不斷的發展之中,無論是工業還是商業、手工業,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尤其是文化藝術的不斷發展,更是為繪畫藝術的進一步突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北宋建國初期,我國傳統宮廷繪畫藝術的發展進入了巔峰時期。山水畫始終是北宋畫壇中最為璀璨的一顆明珠。這一時期的畫家們,以歷朝歷代傳統繪畫技藝為出發點,通過對世態人情、自然風光的細致觀察,嘗試以不同的筆法去表現山石樹木,并由此涌現出一大批對后世繪畫創作影響深遠的名家、大家,比如,李成,范寬,米芾,王詵,郭忠恕等,可謂是人才濟濟,名家輩出。
中國山水畫重視具有一定穩定性的整體境界給人的情緒感染效果。要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出整個生活,人生的環境,理想,情趣和氛圍。北宋山水畫在創作的過程中基本以滿畫面的整體描繪為主,在客觀上給欣賞者以寬泛而豐滿的審美感受。同時,豐滿而不細致,繁復而氣勢恢宏,都是該時期繪畫的重要藝術風貌特征。
到了南宋時期,詩意的、精細的山水開始逐步取代此前北宋時期整體、豐滿而雄渾的山水,兩美并峙,各領千秋。正如我們所了解的那樣,南宋時期的山水畫作多以精巧取勝,以通過精巧的布局手法,將有限的長江、題材轉化為詩情畫意的抒情畫面,這也是其最為核心的美學特征。對詩意的追求以及對細節真實性的把握,實際上是通過局部對象苦心孤詣的安排和經營而實現的,以有限的對象的某些細節的描繪來凸顯既定的思緒、詩趣或者情調。在南宋時期的山水畫作中,所表達的情感、想象在方向上更為確定,往往有著明確的主題。
事實上,南宋時期的文人畫,不僅在理論層面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而且在實踐層面上也同樣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現在我們所推崇的梅蘭竹菊等題材,在南宋時期就早已成為文人畫的常見題材。
為了鞏固本民族的統治,元代統治者不重視科舉,尤其是對于漢族的知識分子,更是沒有加以重用,也沒有給足夠的晉升通道。無法治國平天下的元代漢族知識分子們,只能通過山水畫作等不多的途徑宣泄胸中的憤懣。這種情況之下,意興心緒在極短時間內就取代了此前所追求的寫實風格,成為當時畫家們所重點強調的方向。“氣韻生動”作為我國傳統畫作基礎的美學原則,在這里開始從客觀對象身上轉移到主觀意興上,并逐步從人物畫蔓延到山水畫的創作中來。
突出強調筆墨,始終是元畫至關重要的一個特色,而這不僅是我國傳統繪畫藝術所取得的重大創造性發展,也同樣在客觀上賦予了元畫獨有的審美成就。繪畫中筆墨的本身,也同樣是繪畫之美的重要體現。筆墨不僅可以表現出脫離于表現對象的結構沒、形式美,而且以此為基礎所傳遞出來的主觀精神意境更是重要的美學因素。元代中后期,“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在藝術思想和創作方法上每個人都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和特色。元四家在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所開展的積極探索,是當時山水畫藝術發展的重要潮流和主要方向,對后期乃至現在的山水繪畫都具有突出的影響能力。元代繪畫大家將移情寄興手段的山水畫發展到了一個巔峰,不僅為個人情感的表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在筆墨技巧上的探索也同樣取得了中國傳統繪畫史上令人矚目的成就。
作為我國古典美學中的審美主體,“心”也就是人;而作為審美的對象,客體則是“物”。石濤在《畫語錄》中主張心與物的高度統一,這里的統一就是“神遇跡化”。他說:“山川脫于予也,予脫胎于山川也。搜盡奇峰打草稿也,山川與予神是而跡化也,所以歸于滌也”。這里所強調的“山川與予神是而跡化也”實際上就是主客觀相結合的典范,是情景交融、意境交融的表現。實際上,此時期繪畫作品中的事物、景物都是創作者情感化的產物,即我們所熟悉的“化景物為情思”。同時,藝術家在表達感情時化情思為景物。意境就是“化景物為情思”和“化情思為景物”二者的有機統一。所以在郭熙的《林泉高致》以及范寬的《溪山行旅圖》中所表現的意境,正是情景交融、心物統一、情景交融的美學思想的集中體現。
五代以荊、關為代表的北方畫派對北宋時期山水畫的創作有著突出的影響。此時期作品多以山、石、云、樹等來表達創作者的審美情趣和個人情感。所以,在欣賞北宋時期山水畫作品的過程中,往往能夠感受到作者獨特的思想情感,而這種創作手法實際上正是我國傳統“天人合一”哲學思想在繪畫藝術創作中的集中體現。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下,許多藝術家隱居山林,追求自然情趣,在審美標準上提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大巧若拙、天趣大補”。所以,藝術并不是單純的主體亦或者客體,而是兩者之間的有機融合。客體為主體所反映的同時,客體的再現也同樣是對主體的反映。兩者的割裂,嚴重損害雙方的表達;而兩者的結合則使二者實現了更高維度上的共贏。
以上,我們從宋元山水畫名家輩出、宋元山水畫氣韻生動,移情寄興、宋元山水畫心物統一,情景交融這三個角度對宋元山水畫的藝術特征進行了一定的論述。限于篇幅,本文所分析的宋元山水畫僅僅是冰山一角,關于宋元山水畫的研究,更多的還需要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