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陽 (江蘇師范大學 221000)
在《內時間意識現象學》中,胡塞爾開篇對布倫塔諾的時間學說進行了簡要的介紹與批判,并以之作為其對時間意識問題進行現象學分析的出發點。這一部分的文字既是兩位哲學家之間理論傳承關系的明證,也構成了對兩者進行比較和會通的橋梁。胡塞爾先行排除了客觀時間,確立的主觀時間的優先性,進而否定了以想象解釋主觀時間的進路,并以此為基礎對時間感知進行更為細致的分析。固然,促使胡塞爾對時間問題進行思考的原因具有多重性,但是,具體來看,對布倫塔諾的繼承與批判構成了胡塞爾的工作的起點。本文力圖以這段文本為根據,闡述布倫塔諾對胡塞爾的啟發,并認為布倫塔諾的相關理論啟發了胡塞爾對時間問題研究之開端的問題意識。
在討論時間問題之初,胡塞爾首先需要做的工作是對研究對象的范圍作出基本的劃分。如果從非反思的視角出發,客觀時間似乎要先于主觀時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傾向于認為一切體驗都可以在客觀時間之中找到精確的定位。但是,胡塞爾顛倒了這種設定,他將客觀時間完全進行了還原,在論題的層次上取消了對客觀時間討論的優先性。因此,時間現象學的研究對象定位在主觀時間上,亦即原初被給予性的顯現的時間。無疑,這與胡塞爾之前的工作是一致的,“正如現實的事物、現實的世界不是現象學的素材一樣,世界時間、實在時間、自然科學意義上的自然時間以及作為關于心靈的自然科學的心理學意義上的自然時間也不是現象學的素材。”1
胡塞爾如何為這種主觀時間的優先性進行辯護呢?同樣將主觀時間置于首要地位的其他哲學家與胡塞爾所做的工作又存在哪些不同呢?這種思路的又具有怎樣的哲學史源流呢?對于這些問題的回答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理解胡塞爾時間意識分析的訴求。
在哲學史上,奧古斯丁是對主觀時間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哲學家,是將時間內在化和主觀化的代表性人物,他所做的工作也被布倫塔諾和胡塞爾所提及并認可。奧古斯丁也意識到了思考時間問題的困難所在,“那么時間究竟是什么?沒有人問我,我倒清楚,有人問我,我想說明,便茫然不解了。”2具體來說,在奧古斯丁看來,時間問題最為顯著的困難在于:由于過去的時間已然過去,將來的時間尚未到來,所以在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三相位之中,似乎只有現在是存在著的。但是,這種思路具有很大的困境,如果實存的只有現在相位的這個唯一時刻,那么時間將不在具有長度可言,而只有內容不斷更新變化著的絕對的現在。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困境,采用了內省和沉思的方法,并將時間本身限定在主觀的層次上。
內省的方法與笛卡爾的思路有著相似之處,在奧古斯丁這里體現為懷疑,而“由于懷疑的過程是自我意識的事件,奧古斯丁在心理學中引入了主觀和客觀省察的區分。這在諸多途徑中都是必要的,特別是在時間感知的研究中,無論是作為一種心理物理的、時序性的、逆向的過程,還是作為一種自我意識的、基于記憶的、主觀的現象,即主觀時間。”3基于以上的思路,奧古斯丁以一種別樣的思路理解時間的三相位區分:“這三類存在我們心中,別處找不到;過去事物的現在便是記憶,現在事物的現在便是直接感覺,將來事物的現在便是期望。”4雖然在現在看來,奧古斯丁此處的思考可能略顯粗糙,但是時間意識的大致結構已經在這里體現出來,布倫塔諾與胡塞爾正是延續這一思路進行思考的。
那么,在主觀時間優先性的確立上,布倫塔諾對胡塞爾的影響何在呢?是否胡塞爾可以越過布倫塔諾而直接吸納奧古斯丁的思想呢?首先,從時間上來看,布倫塔諾是最切近的、對胡塞爾產生直接影響的哲學家,他所進行的一系列具體研究對胡塞爾啟發甚大;其次,具體到文本之中,胡塞爾明確表示,“對布倫塔諾的時間分析的闡述可以作為我們研究的出發點”5,由此我們可以得知,至少在講座稿完成之前,胡塞爾對布倫塔諾相關思想有著直接或間接的了解,而這些思想構成了胡塞爾思考時間問題的重要來源,所以,在主觀時間優先性的問題上,也有理由認為布倫塔諾對胡塞爾產生了一定影響。但是,布倫塔諾與胡塞爾對主觀時間的具體分析有著很大的不同,兩者的一致性與差異點體現在他們將原初的時間起源問題歸之于想象還是歸之于感知的具體問題上。
胡塞爾指出,布倫塔諾時間理論中的核心概念是“原初聯想”(proteraesthesis),根據這種在寬泛意義上隸屬于想象、而又不屬于慣常所理解的想象的概念,時間的來源問題被引入布倫塔諾的視野之中。“原初聯想”是在我們意識能力中十分基礎的一種直觀,這種直觀與日常所談到的狹義的“感知”相區別。正是由于“原初聯想”的存在,過去的聲音被保留在當下,對一段旋律的感知在當下得以形成。具體來說,一段旋律是一連串音符前后相繼的序列,我們在感知此類序列,譬如音符A、B、C的時候,并不是先經驗到A,再經驗到B,而后經驗到C,雖說嚴格意義上的當下的感知只有一個音符,但是存留在意識里的始終是一段相繼的音符序列。嚴格地、當下所感知到的那一個音符永遠無法干凈地與其他音符切分開來,這一切有賴于短暫地將“過去的”音符保存于當下的“原初聯想”。
在胡塞爾看來,布倫塔諾的“原初聯想”僅限于解釋原初的時間起源,這種原初的時間起源也是現象學的研究對象,而對奠基于此的、更高階的時間直觀的層次上,布倫塔諾訴諸于有別于“原初聯想”的想象。胡塞爾對這種思路表達了拒絕,因為即使在奠基于原初的時間的上層主觀時間之中,“現在雖然有被當下化的時間,但這個時間必然地回指向原初被給予的時間,回指向不是想象的而是被體現的時間。”6如果說原初聯想仍能由于其基礎性而被看作感知的絕對伴隨者的話,那么由此衍生的時間直觀僅僅被解釋為一種隸屬于當下化行為的現象,而非當下的感知,這種觀點無疑是站不住腳的。
出于以上的看法,胡塞爾確立了時間感知的優先性,在他看來,當下化層次上的想象與“原初聯想”存在著根本上的不同,當下化的行為總是奠基于直接的感知。有鑒于此,胡塞爾正面展開了他對時間感知的分析,進而給出了時間感知的基本結構:滯留—原印象——前攝。絕對地出自于當下的原印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始終黏連著對過去內容的保持和對即將到來之物的接納。滯留并非原封不動地保留了過去的意識內容,這一過程存在著持續的變異,原印象不斷地成為滯留,而每一個滯留也不斷地成為距離現在更為遙遠的滯留,由此,意識層次的主觀時間必然被理解為一個感知連續統。
在《內時間意識現象學》中,胡塞爾對前攝的描述不多,而主要集中于討論滯留,可以看到,滯留的功用與布倫塔諾的“原初聯想”具有著顯著的相似之處。所以,“不僅布倫塔諾從現在所呈現的東西的觀點研究時間問題的方法直接影響了胡塞爾,而且布倫塔諾對原初聯想中內容之保留與變化的分析與胡塞爾對滯留結構中內容的的描述有異曲同工之妙。”7
基于以上的闡釋,我們可以看到,胡塞爾認為時間感知應當先于時間想象,而布倫塔諾并未給予時間感知以足夠的關注。但是,在具體分析上,兩者對感知延續性的探討又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之處。不難看出,胡塞爾的時間觀確實如其所言,是以布倫塔諾的時間分析為基礎而進行的,兩者之間可以找到極為合理的邏輯鏈條。可以說,對布倫塔諾的繼承與批判構成了胡塞爾在開拓其時間現象學之初的問題意識,不過,正如我們前面所提到的,至少在講座稿完成之前,胡塞爾對布倫塔諾相關思想的了解僅僅是間接地、片段式的,然而,由于胡塞爾對布倫塔諾的相關文獻掌握有限,很難說這里的描述與批評是全面的。
在以特定問題對布倫塔諾和胡塞爾的時間觀分別進行部分描述之后,筆者姑且將兩者的關系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布倫塔諾認為客觀時間相對于主觀時間來說是派生性的,對時間的刻畫當以主觀時間為出發點,這一點為胡塞爾所認同,并在自己的理論中踐行之。藉此,胡塞爾明確地將自己與布倫塔諾同其他心理學家的立場區分開來,澄清“感覺的延續和延續的感覺,這是兩回事。”8第二,包含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意識統一的顯現問題為兩位哲學家所共同關注,但是,胡塞爾認為布倫塔諾將顯現方式歸結為想象的處理方式存在著困境,這也促使胡塞爾對諸多包括想象在內的當下化行為進行更為細致的區分和刻畫。第三,在更深的層次上,胡塞爾認為,布倫塔諾沒有對行為和內容進行必要的區分,這使得原初聯想所產生的時間因素只能源自于充實程度不同的想象材料,時間意識分析不能充分展開。雖說布倫塔諾的意向性理論可以被認為是現象學的萌芽,但其所衍生的時間理論的根基終究不是現象學,故而胡塞爾與布倫塔諾時間意識分析的也存在著元理論上的差異。
這里即可引申出幾個問題:受當時文獻資源所限,胡塞爾對布倫塔諾的觀點的描述是否準確地概括出了其思想的核心要點?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諸多細節的填充會提供哪些甚至是胡塞爾后來的原創性理論都沒有給予我們的理論資源?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對胡塞爾構成啟發的相關論點在布倫塔諾的時間意識分析中又居于怎樣的地位?最后,在細節對比的基礎上,如何在宏觀地看待布倫塔諾與胡塞爾在時間意識理論上的異同?事實上,布倫塔諾在其學術生涯中對時間的看法復雜多變,至少可以分為四個時期,9所以對上述問題的回答都需要對布倫塔諾本身的思想進行一番系統的探究和梳理,故而此處無疑尚有可觀的研究空間。
注釋:
1.胡塞爾.內時間意識現象學[M].倪梁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39.
2.奧古斯丁.懺悔錄[M].周士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年(2017年重印):258.
3.Manning, Liliann, Daniel Cassel, and Jean-Christophe Cassel."St.Augustine’s reflections on memory and time and the current concept of subjective time in mental time travel." Behavioral Sciences 3.2 (2013):232-243.
4.奧古斯丁.懺悔錄[M].周士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年(2017年重印):263.
5.胡塞爾.內時間意識現象學[M].倪梁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38.
6.胡塞爾.內時間意識現象學[M].倪梁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88.
7.肖德生.胡塞爾與布倫塔諾時間觀的勘比度[J].學海,2012(04):149-154.
8.胡塞爾.內時間意識現象學[M].倪梁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47.
9.Jacquette (E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Brentano[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