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杰
摘要:采用個案式探索研究切入,對廣西地域特色花卉在沒骨畫中的表現進行分析研究,為推動廣西花鳥畫的發展提供啟示和啟發。
關鍵詞:廣西;亞熱帶;特色;花卉;沒骨畫;居廉;花鳥畫風格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011-01
一、引言
廣西地處我國的最南端,屬亞熱帶氣候,花卉品種繁多。本文旨在研究廣西地區的特色花卉在沒骨畫法中的表現力。
居廉是清末嶺南著名花鳥畫家,其花鳥畫風格以沒骨見長,影響深遠。他在廣西地區進行花鳥畫創作長達十五六年之久,創作了大量廣西本土題材的花鳥畫作品。所以,以居廉沒骨花鳥畫藝術為個案進行分析,力圖闡釋藝術的特有規律,并為廣西亞熱帶環境下特色花卉在花鳥畫中的創作研究提供啟示和啟發。
二、廣西亞熱帶環境特色花卉資源
廣西地區地處中國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北回歸線橫穿桂林,桂南為南亞熱帶氣候,桂北為中亞熱帶氣候,全區日照豐富,降水豐沛,夏季漫長炎熱,冬季短暫舒適,動植物資源豐富。廣西地勢四周多山地,中部與南部多為平地,地勢相對較低,整體呈西北向東南傾斜,中間呈盆地狀,素有“廣西盆地”之稱。廣西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花木植被的生長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是我國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素有“植物王國”、“花卉寶庫”的美稱。在廣西浩繁的花卉資源中,常見的特色花卉主要有:紫荊、朱瑾、紫薇、芙蓉、三角梅、凌霄、桂花、鳳凰花、龍船花、良姜、木槿、茶花、木棉、金花茶、美人蕉、曼陀羅、夾竹桃、芭蕉花、黃嬋、黃槐、蒜香藤、蜀葵、龍吐珠等。廣西地區生長的這些花卉為花鳥畫家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選材資源,它們既有觀賞性又適合進行花鳥畫創作,以它們作為題材進行藝術創作大大促進了廣西花鳥畫家形成具有廣西地域特征的花鳥畫風格。
三、沒骨畫在花鳥畫中的演變
(一)沒骨畫的定義
沒骨畫(法)是一般專指中國傳統花鳥畫的一種繪畫技法。畫時不假用線勾勒出花卉輪廓而直接用顏色或墨色點染出花葉。
(二)沒骨畫的演變
宋代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記載,沒骨畫法始于五代徐熙、徐崇嗣父子。歷史上也一直有爭論,認為沒骨畫始自黃筌。《宣和畫譜》著錄有黃筌曾作《沒骨花枝圖》;又《洞天清錄集》中說:(黃筌)“真似粉堆,而不作圈線”,(注:在中國古代粉即是色)。由于黃筌、徐熙、徐崇嗣皆無作品傳世,宋代沒骨畫具體樣式也就無從考證了。直到清初惲壽平大開沒骨花卉之風一迥前人,沒骨花鳥畫才真正作為花鳥畫的一種繪畫風格而被世人認可。惲壽平的沒骨畫,揉合了黃筌、徐崇嗣兩派技法,又取前人如孫克弘、項圣謨之長,極重寫生,力求形式,又強調“傳神”、“淡雅”的審美品格,當稱逸品。直至清末嶺南畫家居廉的出現,沒骨花鳥畫又以新的面貌稱重于世。居廉(1828-1904年),字古泉,號隔山老人,廣東番禺人,擅沒骨花鳥、草蟲、人物,以寫生見長,畫風明麗秀妍、清新活潑,其兄居巢亦擅作沒骨花卉,二人世稱“二居”,生平作畫在廣東廣西兩地為主,名重嶺南,創沒骨撞水、撞粉法,為嶺南畫派奠基人。
(三)小結
沒骨花鳥畫有著悠久的發展史,明清有代表性的沒骨畫家的繪畫風格主要以清秀雅致為主,造型準確生動,活色生香,畫面充滿生機。但各自的承襲痕跡明顯,個人特征不甚強烈,受傳統的規約太重,而到了居巢、居廉二家,創新性更加突出,技法不在固囿于某家某法,而是有著鮮明的個性創新。這與二居深入生活,重視寫生與個人感悟有重要的關系。
四、居廉沒骨花鳥畫對廣西有亞熱帶特色花卉的表現研究
(一)筆墨特征
居廉用筆準確生動、變化豐富,他對花瓣與葉片的輪廓線均用飽和的濕筆畫出,花瓣的主瓣邊緣處轉折非常細膩,居廉在畫葉片時以硬毫蘸花青或草綠以偏鋒入紙“撻”出葉的輪廓,即表現出葉的邊沿翻卷、下垂的姿態,又表現出葉的硬度。如作品《花卉冊頁》中龍船花的表現方法是,紅花細筆點染,造型準確,葉片用色水分十足,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葉片的收筆處有一尖細的收束,這一特征性的用筆使畫面趣味性更濃。這種表現葉片的手法也被居廉的弟子所發揚,在嶺南畫派畫家作品中常見這種用筆。
(二)賦色特點
居廉的入室弟子嶺南畫派的創始人高劍父先生曾說“古人寫花鳥向無撞粉之法……有之則自梅生”。居廉的堂兄居巢(字梅生)發明性的開創了濕筆撞水粉法,即在熟絹(紙)上畫花卉時,趁花色尚未干時以濕筆蘸白粉撞入,以分花的明暗色度。居廉將此法完善、發揚,在其花鳥畫中應用的十分純熟。如他對紫荊花瓣的畫法,便是用“撞粉”技法,將鉛粉注入粉紫色的顏料中,自然有一種流動的變化。他又在畫面上適當的配上螳螂、蟬之類的昆蟲,借用蟬的濃厚墨色恰好正好中和了紫荊的脂粉氣味。
(三)構圖樣式
居廉花鳥畫以小品見長,多為傳統花鳥畫折枝構圖。居廉重視寫生,在其花鳥作品中,常見有上方布滿枝葉的構圖,多取自然之態而少人工刻意營造的痕跡。
五、居廉花鳥畫藝術對廣西亞熱帶環境特色花卉在沒骨畫上的啟示
我們在上文簡要概述了沒骨花鳥畫的發展史和代表性畫家,又例舉了擅寫兩廣特色花卉的清末代表畫家居廉的作品進行分析,對廣西亞熱帶特色花卉在沒骨畫中的表現研究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其一,學習前人長處,加以繼承改進。居廉在對惲壽平、居巢沒骨畫法繼承的基礎上,大膽加入自己的體悟,研究出不同于前人的表現方法,突破了前人的藩籬。我們在研究學習沒骨畫的同時要有選擇的吸收前人的優秀方法,還要善于研究,要有自己的理解并大膽嘗試。
其二,藝術創作必須要深入生活,“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這是所有藝術家藝術生命的不竭動力。居廉之所以在沒骨花卉的創作上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得益于他深入觀察花鳥的動態和生長習性,并親自灌花種草,堅持勤奮寫生,所以他的畫背后既有自然生活,也有社會生活。這與當今很多習畫者懶于到自然中寫生,依賴于照片的組合創作截然不同,缺乏真情實感的創作,其作品必然沒有生命力。
其三,把握物象的突出特征,居廉的沒骨花鳥畫雖重視寫生,但不是寫實性的照搬照抄,而是在把握物象的突出特征的前提下有所選擇。將最具有傳神性的一面捕捉到畫筆之中,再仔細體會畫面意境所蘊含的情態進行創作,既生動又傳神。對廣西亞熱帶特色花卉的表現不能進行描摹式的再現,一定要善于觀察總結,把握住各種花卉的情態和風神,忌千篇一律。
六、結語
居廉的花鳥畫以清新的風格、妍雅的視覺美感、豐富的色彩呈現表現出嶺南地域特色花卉的勃發生機。其獨具特色的沒骨花鳥畫達到了很高的藝術造詣,開一派先風。對居廉沒骨花鳥畫藝術進行探索研究對于在中國畫中更好地表現廣西亞熱帶地域特色花卉具有經典啟示、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