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利生
摘要:欣賞藝術作品是欣賞者個人欣賞能力與創作者的創作意圖、創作能力相呼應的再創造活動。
關鍵詞:藝術欣賞;再創造
中圖分類號:J0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039-01
藝術創作的目的是為欣賞者也就是觀眾服務的,滿足他們更高層次的精神需要,作為觀眾在進行藝術欣賞的同時也在進行一種認識活動。作為欣賞對象的藝術作品,既是藝術家藝術生活的成果,也是欣賞者再認識的對象。欣賞者的認識是以藝術家對生活的認識為出發點的,但是藝術家對生活的認識,在藝術作品中并不以抽象概念出現,只能體現在藝術形象之中,因此,欣賞者的認識活動直接受藝術形象的特征所制約。這種制約表現在:藝術形象喚起欣賞者相應的感覺經驗、情緒記憶和形象記憶,并規定欣賞者的感覺、想象、體驗、理解等認識活動的基本趨向和范圍,進而向欣賞者展示出藝術形象所包含的藝術家思想感情,使欣賞者受到教育。但是,欣賞者欣賞藝術活動,絕不是單純的、被動的接受教育,而是始終活躍著欣賞者的主觀能動性和認識活動。它是被動中的主動,制約中的能動。欣賞者是通過感受、想象、體驗、理解等活動,把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再創造”為自己頭腦中的藝術形象,并且通過“再創造”對藝術所反映的現實生活進行“再評價”。
“再創造”是一種在感受基礎上的想象活動和體驗活動。欣賞者作為社會上特定群體的成員,他在進行藝術欣賞之前,對社會生活特定階級的成員,具有一定的思想感情、趣味喜好、生活經驗和藝術修養,所有這些在藝術欣賞過程中都起一定的作用。因此,基于想象和體驗的“再創造”,一方面受作品的藝術形象的制約,另一方面又受到欣賞者主觀條件的制約。作品的藝術形象為欣賞者受教育提供了必要的誘導,它具有廣泛的適應性;欣賞者的主觀條件影響著欣賞者怎樣想象、怎樣體驗,以及怎樣接受教育和接受教育活動。這就是說,作品的藝術形象本來具有客觀規定性,但是,由于欣賞者主觀條件的差異,呈現在不同欣賞者頭腦中的藝術形象往往是各不相同。生活經驗豐富并有一定藝術修養的欣賞者,可能很好的把握藝術形象即其思想內容,甚至發現作者主觀尚未意識到的作品的社會意義;主觀條件較差的欣賞者,對作品的內容把握得也差一些。所以,藝術欣賞中的“再創造”具有在欣賞者的頭腦中補充形象乃至變動形象的特點。正是在這種“再創造”的精神活動中,欣賞者才能更深刻的感受和體驗著藝術形象,并且發現或者發掘出藝術形象的思想內容,感到由衷的喜悅,在娛樂中接受教育。
欣賞者“再創造”的心理活動形式主要是體驗和想象。在人們的實際生活里,沒有體驗就不能進入別人的心境,不能發現別人內心的秘密;這對于欣賞活動也是適用的。欣賞者的體驗對于深刻感受形象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藝術欣賞中,欣賞者的體驗以自己的形象記憶和情緒記憶為主觀條件,體驗到他自己根本沒有經歷過的反映在作品中的生活,體驗到作品里的人物的生活、思想、情感,從而對這一切產生愛憎的情感,做出這樣或那樣的理解和判斷。欣賞者靠自己的體驗仿佛參與這一形象的“創造”活動,這樣就不僅使欣賞者仿佛進入了作品直接反映的生活,而且為他準備了對作品所直接反映或沒有直接反映到的生活的認識創造了條件。
欣賞者在生活中積累起來的各種感覺經驗是想象的根據。想象這一心理能力,也就是藝術能夠引起欣賞者的審美感受的主觀條件。欣賞者個人的生活經驗在欣賞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他在想象活動中的作用。個人生活經驗受著一定階層以及豐富的社會生活所制約,個人生活經驗在欣賞活動中的作用,同樣是社會生活的間接反映。通過想象,欣賞者以自身特殊的生活經驗去充實藝術形象,這也就是藝術形象能普遍作用于欣賞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欣賞活動根本沒有相應的想象,欣賞者在靜止的雕刻中感覺不到大理石的“體溫”和“動作”;沒有想象,多么優秀的詩句所運用的文字符號也就只有抽象的意義,而無所謂廣闊的藝術境界。欣賞者的想象活動是由藝術形象所喚起的,這種想象的范圍和趨勢為藝術形象所制約,藝術形象既是想象的出發點,也是想象的落腳點。欣賞者的想象基本上是在藝術形象規定的基礎上的“再創造”。但是,由于不同欣賞者的生活經驗、欣賞經驗是有差別的,因此他們之間對于同一藝術形象的體驗和想象可能具有明顯的個別差異。不過,這種差異只要不是對作品的任意曲解而產生的,那么他們在本質上就只是對具有多方面的豐富內容的作品的不同的感受、理解和“補充”。對于藝術欣賞來說,這種差異沒有什么壞處,而是有好處的。
欣賞中的想象不同于創作中的想象。創作的想象不但必須在藝術家的頭腦中構成一個可感知的形象,而且還要借物質材料把它轉化為可供欣賞的客觀對象。而欣賞者的想象則只是在欣賞者的頭腦中構成一個由既定的作品所引起的表象,它處處要受既定的形象的制約。欣賞者的生活經驗同創造形象的藝術家的生活經驗又常常有很大不同,不同欣賞者的生活經驗也不一樣,因此形象所得的結果常常是不確定的、相歧異的。但是,欣賞者的想象活動既然不能不受藝術形象所制約,盡管欣賞中的想象常常是不確定的,但它終究有為藝術形象所規定的想象的趨向和范圍,這也是欣賞者能以接受特定作品的內容并與之共鳴的客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