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舒琛
摘要:舞蹈已成為中小學、甚至學齡前女孩必學的藝術課程之一,是當前藝術教育中十分重要一部分,舞蹈教育不可脫離人文精神,沒有人文精神的舞蹈教育是不完整的。目前,教育越來越強調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強調對人格培養產生積極的影響。舞蹈教育,有著提高人格個體、增強人格社會性、調動人格適應性,美化氣質,優化人格等積極作用。
關鍵詞:素質教育;愛;群體活動;意志;毅力
中圖分類號:J7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090-01
舞蹈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成長與從人類開始勞動之日同步開始。舞蹈與文學、美術和音樂的參與和合作密不可分,是人類文化和藝術的結晶。經過長時間的細化和組織,舞蹈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人們通過舞蹈表達和反映了自己的內心情感和社會生活。舞蹈的美感和藝術吸引力便是伴隨著動作、音樂節奏、面部表情的完美演繹。舞蹈不僅可以供人欣賞和娛樂,同時對教育具有一定的宣傳作用。將舞蹈教育引入素質教育,使教學的呈現形式更為豐富多彩,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廣泛的積極作用。
一、當前我國舞蹈教育的現狀
雖然舞蹈發展的很早,但融入教育行業卻相對緩慢。長期以來,我國舞蹈培訓和教育僅限于專業舞蹈學院和一些藝術類院校。然而,在學生傳統的基礎教育中,舞蹈教育并未得到充分重視。在基礎教育中,舞蹈教育占得比重非常有限,這也使得舞蹈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素質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大多數學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舞蹈訓練。
由于學習及升學壓力繁重,許多學生將學習重心全部集中在文化課的學習上。同時,由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的局限和制約,學生難以從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非常疲憊,缺乏靈活的學習技巧和休息空間,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厭學情緒和叛逆心理嚴重。繁重的學習壓力,許多學生學習到很晚,不注意鍛煉和重視自身身體健康,加上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學生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許多學生感到非常疲倦和沮喪,內心的矛盾與郁悶很難得到釋放。
面對上述情況,學校可以適當設置舞蹈課程,為學生提供釋放壓力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不僅能夠鍛煉身體和釋放情緒,同時能夠提升認知,增強自信,培養和提高的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綜合全面的發展。
二、舞蹈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人類健康包括兩方面——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對于當代中小學生來說,保持健康和愉悅不僅要軀體健康,還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支柱。舞蹈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力以及創造能力,進而調動學生的精神力量和體力。舞蹈可以緩解和消除學生的心理壓抑、性格克制和思想僵化,還可以調節焦慮癥、憂郁癥、強迫癥、精神衰弱等導致心理不健康的發病率最高的一系列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倡導和推動舞蹈教育,從而推動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長期學習舞蹈的學生強迫癥、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人際關系敏感的調查數據平均數都低于正常學生。
三、舞蹈對人格培養的影響
首先,學習舞蹈有助于強化學生“愛”的能力,舞蹈善于抒情,被稱為藝術中最佳“表情性”教學,舞蹈無論在常規訓練或者舞臺演出再或者作品鑒賞的中,都能夠傳遞和獲得情感元素,或喜或悲或怒,從而達到情感交流。愛是一種情感交流能力,特別是從嬰兒時期直至青少年時期,對愛的感知、理解與表達將直接影響到其性格乃至三觀的形成。
其次,學習舞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集體活動的參與熱情度。舞蹈學習的環境與聲樂和器樂不同,為達到理想的訓練目標,必須有足夠大的舞蹈教室,并需要與其他學生通力合作完成。普通舞蹈培訓機構,一對一的小班教學較為少見,舞蹈多采用群體授課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動作需要,與周圍的人隨時保持、變換不同的隊形和距離,這種訓練環境及模式使學生不僅要專注自己的表現,更要關注周圍的人的情況,以達到理想的舞蹈效果。
再次,學習舞蹈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意志與毅力。舞蹈的訓練特別是基本功訓練非常枯燥和艱辛,為中小學生開設藝術課程的初衷和目的也不是要培養專業舞蹈人才,可是人生來就有愛美之心,站在舞臺上的每個人都會盡力呈現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為了將最理想的舞蹈狀態呈現出來,一定會利用課余時間不斷練習與磨合,這也是相當辛苦的過程,從而練就學生頑強的意志和毅力。
四、結語
舞蹈教育在人格的心理特征和品德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舞蹈有助于促進人格的態度特征、意志特征、情感特征和理智特征的形成與發展。舞蹈藝術的終極目標是追求高尚的人格形象、高雅的生活情操和完美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