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敏
摘要:粵北客家刺繡作為粵北客家人民展現生活樣貌的途徑之一,其刺繡圖案的多樣化,以及透過刺繡而展現的文明都值得我們探究。本文以粵北客家刺繡為中心,首先對客家刺繡圖案構成進行分析,繼而研究粵北客家刺繡的文化特征,并以客家刺繡“云肩為例”闡述刺繡文化發展,對研究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具體解決措施。本文借此提高人們對粵北客家刺繡的認識,同時希望能對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粵北客家;刺繡;文化;云肩
中圖分類號:J5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142-02
一、前言
粵北客家刺繡是粵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是作為地區文明發展的表現形式之一。具有傳承歷史、審美、科學認識、社會和諧等多方面的價值。值得關注的是,粵北客家傳統刺繡因其在民間流傳的廣泛性和時間性,其具備的文化價值以及歷史參考價值是我們難以想象的。粵北客家刺繡貫穿客家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客家日常生活的寫照,透過刺繡圖案還可以看出人們的生活、經濟、審美等方面的變化。研究粵北客家刺繡圖案和文化特征,將有助于強化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同時使得客家刺繡的魅力得以發揚。
二、粵北客家刺繡圖案的構成要素
客家刺繡技法繁多,刺繡圖案的構成及顏色組成整個刺繡樣式,圖案結構和色彩的不同搭配構造出繽紛多彩的刺繡圖形。刺繡樣式的構造無一不蘊含著刺繡者的心血和期盼。
(一)粵北客家刺繡圖形的構造
客家傳統服飾刺繡圖案是女性群體生命情感的象征,是充滿女性理想色彩和吉祥美好祈愿的生存藝術,是女性對家庭生活的美好寄托,在很多區域的民眾都將其稱之為女紅,客家刺繡具有眾人相附、代代相傳的慣例。初期人們通過將刺繡圖案整理成冊,也有將圖案描繪在紙上加在書中,以此來保證刺繡圖案的流傳,從而也導致很多刺繡圖案的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刺繡圖案構成講究頗深,在服飾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刺繡構造手法。比如,早起孩童穿的布兜、做飯用的圍裙等這種面積較大的衣物一般采用主體是秀發。再如衣領、袖口、褲腳等衣服邊緣,需要采用邊緣式繡法進行鑲邊,在保證衣物美觀的同時還確保了衣物的實用性。對稱式是為追求堆成的美感而興起,服飾的兩邊保證圖案的均衡對稱,表現服飾的規矩規整。針法講究,圖形各異的粵北客家刺繡,其創意來源于一個群體,一個民族,更可以說來源于一段歷史。不同的針法構圖技巧與各類服飾相適應,才使得客家服飾在刺繡的襯托下更顯的越發唯美動人。
(二)粵北客家刺繡的色彩組合
粵北客家人民通過對刺繡色彩的選用,表達對生活以及自然的熱愛。其遵循中國民間的傳統色彩采用風格,將地方色彩以及民間百姓的審美情趣融入刺繡中,平民百姓的尚“俗”之美被表現出來。客家人民生活在自然之中,常將蔥白、桃紅、湖藍等色彩運用到刺繡圖案中。傳統刺繡圖案色彩與人們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借助不同色彩來表達不同的情感。如客家人民常采用鮮艷的色彩在節慶及婚宴中營造歡快喜慶的氣氛。在客家地區流行嬰兒百日時外婆贈與童帽、肚兜等物品,一般肚兜采用百家的雜色零碎布,以貼布技法制成,其中既有多姿多彩的裝飾效果,也有采百家者之陽氣,保佑子女長命百歲的寓意。
三、粵北客家刺繡的文化特征研究
客家刺繡文化的傳承是很多實物無法比擬的,它是一種文明,一種生活觀念的繼承和發展。人們將生活的瑣碎繡進服飾中,將內心的想法融入刺繡的圖形中。文化傳承的魅力就在于,在無形之中感染一代又一代。粵北客家刺繡服飾圖案的選取多來自于傳統民間的吉祥物圖案,借助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為圖案來源,將圖形和吉祥如意等美好的寓意相結合,展現了淳樸客家人民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客家刺繡圖案表現了中國民間傳統文化積淀,如家、道家、以及民間思想都對其產生有深刻的影響。儒家的倫理孝道將傳統的宗族繁衍放在主要位置,因此許多刺繡的圖案中采用“蓮花”、“石榴”等表達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在刺繡中長采用典故,借此來保留一些優良的傳統以及文化美德。同時用一些富有高雅的植物比如梅、蘭、竹、菊等隱喻一個人的品格品性。客家人民是在表達情感上比較內斂而又含蓄的種族,常常通過刺繡圖案來表達自身的愿望和期許。
四、頗具特色的客家刺繡“云肩”
(一)繡花云肩的內涵
繡花云肩,又稱披肩,它是客家女子結婚時披在肩上的一種裝飾物,多用于女子結婚之日和翌年年初四回娘家探親之日披在肩上的刺繡裝飾物品。使新娘自己打扮得更加嬌美艷麗、嫵媚動人,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它代表著該女子心靈手巧和她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象征著富貴吉祥之寓。
云肩,造型古樸,大方,雅致,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多為圓形,它是該女子從少女時代學會了刺繡后,自己親手一針一線精繡而成,代表著該女子對事物的直觀理解和心靈手巧的具體表現。制作云肩,通常用綢緞做底布,紅色或黃色的絲線多用。因為客家人對刺繡顏色十分講究搭配,故當地傳頌著“紅配藍看吾(不)煩,紅配綠看吾俗”。所繡的紋飾圖案都來源于生活和上輩傳下來,當地的客家少女自小就有跟隨長輩學習刺繡工藝的習俗,戀愛時必須向男友贈送自己刺繡的定情物,婚前為自己繡嫁妝,成家后為丈夫和孩子繡各種生活用品,它構圖均勻,線條流暢,構思新穎,色彩艷麗,絲縷分明,圖案精美繡麗,布局合理,整體對稱統一,繡工精巧細致,針法活潑,立體感強,色調飽和,頗具地方特色和生活情趣,象征古代人們祈望“多子、多福、長壽”。
(二)“云肩”的文化象征
這些精美絕倫的刺繡圖案,體現了客家婦女的審美觀念和她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是她們在生產生活中對美的具體實踐和美好事物的直觀感受。云肩所繡的各種圖案,顏色搭配、動植物圖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刺繡得生動活潑、栩栩如生,趣味盎然,圖案相映趣,鮮艷奇目,并且大膽創新,想象與夸張適度,裝飾與實用融為一體,共同塑造了一幅精美、富有情感的生動場面。新婚婦穿上漂亮衣裳,戴著自己親手刺繡的云肩,既可向人們炫耀自己的高超手藝和才智,又可顯示她們崇高理想和智慧,不但美化了生活裝點了自己,而且還得到了美的享受,表達了她們崇高理想和審美情趣以及她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和追求。
五、粵北客家刺繡存在的問題探究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刺繡行業在機械高度自動化的時代背景下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傳統刺繡因其耗時耗力,很難滿足現在大眾消費者對快銷品的需求速度。同時也正是因為傳統刺繡手藝人的稀缺,導致刺繡也已經從實用價值轉變為欣賞及收藏價值,畢竟精美的刺繡工藝品在不斷變換的時代背景下,依然熠熠生輝,這寄托著手工藝者對刺繡的情感,同時也是任何自動化機器都替代不了的。
對于傳統刺繡的繼承,我們需要抱著發展以及創新的視角,在充分掌握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結合當代的現代審美,讓大眾了解刺繡,并且真正接觸到刺繡。不僅讓粵北人民更是需要讓更多的人熟悉了解它。不同地域的刺繡存在明顯的地域性區別,不同民族的人民更因應在刺繡工藝上多溝通,多交流,互相學習,從而推動刺繡文化的發展,也能夠增進各民族之間的情感。一個人的力量也許是渺小的,但一群人的力量就是無可限量的,在團結中凝聚力量,讓更多民眾增強對刺繡文化的認同感。與此同時,相關政府應加強對客家刺繡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制定具體可行的應對措施,從而避免此類文化的斷流和丟失。
六、總結與思考
粵北客家刺繡發展歷史悠久,在群眾中獲得極大的認可及滿足。通過保護客家刺繡文化遺產,在傳統刺繡的基礎上挖掘精品,創造符合大眾審美的優良刺繡等工藝品。在一定程度上對于保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滿足人們日常刺繡服飾的需求,從而實現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共同發展。粵北客家刺繡是溜走在民族指尖的藝術珍品,它傳承千年,充滿魅力,匯聚了生活的情趣。它蘊藏著美麗的傳說,暗涵生命的動人故事,在每一縷絲線中都留藏著生活的氣息。我們應該為這珍貴的優秀文明而感到驕傲,將刺繡工藝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