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語
摘要:中國在漫長的發展中留存下不少傳統節日,這些節日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縮影。而傳統節日在時間的流逝中依舊保持頑強的生命力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節日慶典中繁復的儀式和習俗。
關鍵詞:節日;儀式;重建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145-01
一、傳統節日儀式的意義和功能
經濟文化空前發達的今天,卻有不少人感嘆節日越發沒有記憶中的味道,而這種缺失的味道很大部分是由于就是儀式感的缺失。儀式缺失使人們失去了對于節日的重視和敬畏,為了延續發展傳統文化,儀式的重建發展在當代顯得尤其重要。
(一)節日儀式的意義
人們很早就察覺到節日和儀式意義。儀式時表演的內容在每年的節慶活動中變化不大,年復一年的流傳下來影響每一代人,其程式化的重復不斷加深人們對于節日的印象,成為整個民族共同的情感紐帶和文化符號。這一點在全球化的今天尤其重要,一個民族要是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根本,就只能在全球化的洪流中被同化乃至湮滅。
(二)傳統儀式的功能
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發展中都因為諸多差異,形成了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文化。我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自然在我國的文化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人和自然的聯系是極為密切的,在各種祭祀活動中,祭拜天地在儀式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科技不發達的遠古時代,自然的變化極大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祭祀活動和鬼神之說聯系在一起,人們通過獻祭和復雜的儀式向神明傳達自己的心愿。而后,在漫長的實踐中,儀式除了被用來祭祀外,還被統治者們用到了政治和宗教中加強對國家和人民的統治,節慶和儀式也越發緊密的融入我們的生產生活中。節慶和儀式同時還具有社會交往和調節功能,特色的大型的節慶活動在舉行時會吸引一些非當地的居民的參觀和游覽。這些節慶活動和儀式加強了地區之間的交流,也成為人們之間共同的文化記憶。
二、在當代重建儀式的意義
每個民族的傳統節慶中都有專屬的儀式,但在現代化的發展中幾乎都會遇上淡化或遺失的現實。這也是當代人在快速的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儀式的失落所帶來的改變雖然緩慢但卻深刻,也越發明顯,尤其是在全球文化交流越發頻繁的今天。新奇富有吸引力的‘洋節相對于因為儀式缺乏而越發平面化的傳統節日來說,對年輕人更富有吸引力,沖擊著傳統節日的地位,年輕一代若是對傳統文化不再了解,傳統文化的消亡也不再僅僅只是一種擔憂。
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高速城市化的今天,環境的改變使原汁原味的儀式完成變得艱難起來。生活在工業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我們不再需要到月下乞巧希望織女賜予自己一雙能織善繡的巧手,在城市中的我們更難感受到‘爆竹聲中一歲除的節日氛圍。當習以為常的節日習俗和儀式消失后,這個節日也會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中元節顯然就是一個例子。
中元節的前身應當為‘七月半,也是民間所說的‘鬼節。遠古時期是慶祝豐收和祭祀先祖的節日。各地雖習俗有別,但最為常見的就是放河燈和祭拜先人。50年代后,因中元節本身所帶有的迷信思想等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如今民間自主祭拜的較多,年輕一代已少有熟悉關于中元節的儀式和風俗??梢哉f,儀式在傳承傳統文化、構建文化認同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保護好儀式就是保護就是保護好傳統節日。
三、如何在當代重建儀式
(一)政府的鼓勵和支持
現今,我國已經將一部分傳統節日定為法定節日。政府可以主動與民間合作進行節慶活動,并加強中小學生對于傳統節日文化的教育,同時扶持開發特色的地方節日,吸引外地游客,促進當地經濟的同時延續傳統節日和儀式的生命力。因為節日從來都全民的,本身就帶有社會性。
(二)儀式的改良創新
儀式在傳承中也并非是一成不變的,為了保持傳統儀式長久的生命力,我們需在保留其精髓的同時,進行一些必要的改良創新,與時俱進,以元宵節為例。燈會是元宵節最重要的習俗之一,但是古代花燈因為制作材料的原因,在密集的城鎮中極易引發火災。如今,我們能做出更為安全精美的花燈,人們可以毫無顧慮地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元宵花燈只是一個縮影,也讓我們看到了,保留傳統儀式并非只是死板的照本宣科,而是發展出傳統儀式的現代性,讓它擁有長足的生命力而延續下去。
四、結語
節日和儀式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我們需要重視儀式的內容和形式與當今的大環境結合。這種重建與結合使傳統節日和儀式煥發生機,不再以符號的形式立足于現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