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琪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但生態環境日益遭到破壞,人們越來越重視對環境的保護,低碳景觀的營造為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起到巨大作用,也逐步得到人們的認同,本文就高職校園低碳景觀的營造展開論述。
關鍵詞:低碳景觀;景觀設計;高職校園
中圖分類號:TU984.14;6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193-02
一、前言
隨著低碳時代的到來,可持續發展的低碳景觀不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用,而且具有相對良好的發展趨勢。高職校園低碳景觀的營造,滿足了師生的審美需求,傳達出順應時代要求的低碳環保的訊息,還減少了能源消耗和碳的排放,更好地保護了自然環境,真正實行了低碳景觀設計,實現景觀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二、高職校園低碳景觀營造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是有一定空間規模且人口高密度聚集的高能耗、高排放區域。高職校園的景觀設計將更加注重低碳和生態,不僅只考慮美觀和觀賞性,高職校園景觀要成為既能滿足師生物質要求,還能滿足其精神需求的舒適、優美的環境景觀。高職校園低碳景觀的營造,創造了優質的校園,符合時代發展的方向,體現了人們對更加綠色生態、健康、和諧的生存環境的追求。
高職院校最大的特點是職業性,具有特色鮮明的行業背景,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校園景觀有其獨特性,既要體現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也要讓景觀充滿親切感。高職院校校園低碳景觀的營造,將鮮明的專業特點和職業特色融入其中,注入個性化、人性化內涵,讓校園景觀環境具有特色,形成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并真正發揮校園景觀環境的育人作用。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啟迪,從而提升精神品位。
三、高職校園低碳景觀的營造實施
高職校園低碳景觀設計要結合高職教育的發展,與景觀環境相融合,盡可能維持環境的穩定,創造出貼近自然的低碳景觀,校園景觀環境在擁有良好的視覺享受的同時,還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形成獨具魅力的個性化校園。
(一)地形設計
在高職校園景觀設計中,應該充分考慮地形設計,合理利用原有地形,盡量不進行不必要的土方開挖,保護原有的自然環境,如因景觀效果需要,盡可能達到場地內土方挖填平衡,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和資源的消耗,促進人和自然的和諧共處。可利用原有的地形起伏因地制宜的設計,讓不同標高的景觀群組體現在校園中,層次感豐富且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達到景觀與地形相契合的完美效果,增強了師生在景觀中的體驗。
在設計中還要考慮地形排水的問題,要形成良好的地表排水坡度。平坦的地面,容易導致積水;坡度較大的地面,則會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考慮地形的排水性,建設成本可有效減少。
地形的起伏特點可以用來改善小氣候,積極推動生態環境向良性健康的方向發展。朝向不同的地形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在冬季,地形向陽的一面能直接照射到冬季的陽光,升高溫度。因此,地形設計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冬季風吹來的方向應堆積土壤,并能充分接受陽光,營造一種宜人空間。當然,地形也常用來收集和引導夏季風。兩高地之間形成的谷底、洼地、馬鞍形的空間,夏季風可被引導穿過,由此產生一種冷卻效應。
(二)植物設計
綠色植物在景觀設計中除了有觀賞功能,還具有碳匯的功能,植物的正確選擇和合理配置是高職校園低碳景觀形成的重要部分。達到凈化空氣質量,美化環境的目的,為校園師生創造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
綜合分析高職校園的環境狀況,充分掌握當地植物的形態特征和生態習性,選用合適的鄉土植物種類,實現適地適樹。選用適應力強、成活率高的鄉土植物,可有效減少后期的維護費用,并且鄉土植物可就近取材,也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在植物的選擇上固碳釋氧能力強的植物也十分有利于低碳校園景觀的營造,加大固碳效益高的植物在校園綠地系統中的應用比例,提高了校園景觀的綜合固碳能力。
進行植物配置時既要考慮科學性,也要保證藝術性,兩者能和諧統一。合理配置常綠植物和色葉植物、木本植物和藤本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高齡植物和幼齡植物。對植物的多樣化選擇,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生態效益,提高碳匯量,滿足了低碳校園的實際營造需求。
此外,為植物掛標識牌,增加了學生對植物種類的識別與了解植物的生態特征,成為相關專業的“活的教科書”,體現高職校園在低碳景觀設計的同時注重實際的特點。
校園低碳景觀的設計中還應采用立體綠化,提高校園綠化率,如:建筑生硬的墻體上覆蓋了大片綠色,不僅顯得靈動活潑而且觀賞性強,而且對建筑起到了保溫、隔熱的作用。立體綠化增大了校園綠地面積,提高了校園綠地的碳匯能力,改善了校園環境,減少了能源的消耗。
(三)水景設計
人具有親水性,水體本身也具有生態功能,因此水景設計在校園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高職校園水景的設計除了要考慮景觀效果外,更要注重其生態性,創造出更適宜廣大師生需求的低碳型水體景觀。在水景設計時要因地制宜,地形和自然水源等,是影響水體景觀的選址設計的重要因素,設計初始就應滲透低碳理念,確定合理的水體規模和最佳表現形式,就近利用水源,避免浪費,實現可持續發展。水景設計還需要和綠化相結合,各種各樣的水體景觀可以增加環境的靈動和美感。水景中合理配置水生植物,不僅可以軟化景觀效果,同時對凈化水體也起著作用,有效降低污染的程度,從而形成良好的水循環。在水景駁岸設計材料選用時,應選用天然石材,不宜采用生硬的混凝土材質。控制豪華的水景效果也很重要,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水體景觀設計中可注重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應用,對于輔助設計效果的應用要對其進行控制,如:音樂、燈光等,這樣水的消耗可以減少,能量的損耗也會降低。在不斷的探索中能營造出更能符合人們需求的低碳型水體景觀。
另外,要綜合利用各種水資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可在校園中修建中水處理站,來回收利用廢棄水,在統一處理后,還能滿足清潔和綠化的需要,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在廢水循環利用的同時,還可以提高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如:采用透水鋪裝,建設下凹式綠地,不僅有利于雨水下滲到地面之下,而且實現了節水,減少了自來水的用量,有效地保護了水資源,落實了節能減排。
(四)建筑設計
校園建筑設計是其整體設計的重要部分,在建筑材料上注重美觀的同時,選擇節能環保材料,做到低碳化。建筑的布局形式還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特征,以達到低碳效果。合理的建筑布局可減少建筑能耗及改善室內環境質量,采光要求不高的房間可安排在建筑物的背面,使用功能相似的房間盡量位于同一區域。高職校園建筑的布局方式可集中化,網絡化,建立起一個更加集約的校園,緊湊高效的布局有利于設施集中、資源共享、師生交流和人才培養,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節約了土地資源。
此外,可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風和節能環保的建筑圍護結構,減少空調和采暖設備的使用,節約能源,能促進建筑與校園環境的協調。
四、結語
高職校園低碳景觀的營造,體現了校園設計理念的創新,是一種趨勢,符合了可持續發展。設計出符合高職校園特色和滿足師生學習和生活需求的校園環境,能營造優良的人文氛圍,促進校園師生生態意識與文明素質的提高。
總之,高職校園景觀設計中,應該既考慮美觀,又考慮景觀環境的職業性,將低碳理念融入到校園造景手法中,才能營建出宜人、實用性強、綠色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的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