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摘要:隨著社會信息化的普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跨行業、跨系統、跨機構的資源共建共享成了社會發展趨向。數字文化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數字文化是國家的重點建設內容。雖然社會已對公共數字文化資源上達到了共建共享的意識,但在實踐中仍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實行效果令人差強人意。本文以建立數字文化館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為探討點,分析出資源共建共享的對策。
關鍵詞:數字文化館;共建共享;資源共建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277-01
數字化是以互聯網的無線連接為傳輸基礎平臺,以計算機的推廣為最初的使用器具,普及了數字視頻。數字文化館是利用信息化技術,將處于不同機構,不同區域,不同載體的文化館的信息以數字化的形式展現,以網絡的方式相互關聯,服務于廣大的人民群眾,實現了虛擬與現實的結合,達到了各文化館的資源共建共享。
數字化文化館共建共享對策如下:
一、加強共建共享理念,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一個龐大的數字化文化館,需要大量的數據作為支撐,需要群眾的文化資源作為核心。而我國對于資源共享的思想觀念仍保留在各自為政、多元管理的體制中,導致公共文化資源一直處于整體事業與思想落后的矛盾中。對于在各系統、各行業上出現商業內部的協作意識不強、對于共享信息資源認知度不夠的問題,在資源上形成了一種浪費,達不到共建共享目的。因此要打破傳統觀念,樹立新時代開放與合作的新理念思想,積極對外宣傳信息資源的共享性。面對如今飛速發展的時代,在經濟上得到一定的滿足后,對于精神文化的要求是越來越高,向往著多元化的文化服務,追求豐富閑暇時光。但是現如今的單個數字文化館里的信息資源與公共文化服務遠遠不足以滿足現如今人們對文化的需求。而數字化文化館的核心是人民群眾的信息資源建設,以網絡為宣傳途徑,以群眾生活為依托,展開互相協作、趨同求異才能做到優勢互補。因為數字化文化館是一個需要跨行業、跨地區的特殊工程,所以在對數字文化館的數據庫建設時,將資源共享為出發點,秉著合作建庫,聯合發展,共同協作的理念,才能有大規模的資源信息庫,才能豐富數字化文化館的博大,充分的體現出資源共建共享對群眾文化體系生活的作用。
二、加強人才建設,設立激勵機制
現在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網絡已經遍布于各個行業,文化館也是緊跟時代的發展,由傳統的人工型往數字化、信息化、現代化的方向轉變,相對應的文化館的配制也要與數字化相符。文化館工作人員的水平如何提高成了文化館的當務之急,員工的工作水平間接的影響著文化館的事業發展,建設數字化的文化館,加強人才的建設是關鍵,人員隊伍強大才會帶動文化館的發展。對于文化館工作者,要時刻保持著危機感、責任感,學習新知識、新文化的自覺感,努力提升自我能力。文化館也要在員工能力提升方面給予幫助,為工作人員的學習及進修提供或創造機會,針對數字化建設方面的知識為重點,請數字化方面的專業人員來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打造一支文化館內的專業隊伍。數字文化館實現共建共享的基礎為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提升,加強人才建設,設立激勵機制是實現人才資源合理配置的主要途徑。一是優化培訓激勵。首先要成立專門的培訓部門,保證培訓資金投入充足,有針對性的選擇內容來進行培訓,要符合文化館的追求,偏向信息化課程,以開展培訓課、成立培訓班等方式對工作人員采取聯合培養,培養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使之成為復合型人才。二是完善考核激勵。加強工作人員工作質量及服務滿意度進行考核,可以鞭策他們的工作態度和提升工作危機感,借鑒國內外新進的人才培訓經驗,形成一套人才考核指標和多元考核評價機制,杜絕“渾水摸魚”,能帶動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人才引薦激勵。設立人才引薦基金,引入更多優秀的人才,也可納入優秀的志愿者服務人才,為數字化文化館實現資源共建共享。通過綜上所訴的人才激勵政策,打造一個人才型,專業型的隊伍,為數字化文化館提供人才保障。
三、加強數字文化館共建共享的標準化
資源共建是文化數字館的資源共享的基礎,資源共享的核心是數據庫建設。文化館負責部門要重視數字文化館的宏觀調控,對文化館預算增加,加大建設力度。出臺與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針對性政策法規,依靠政府的協助,借鑒成功經驗,構建相互配合、彼此相互協調的標準化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完善共建共享的法律知識,如公共社會文化領域、知識產權領域等,以政策為依據,更好的推動數字文化館的共建共享。
四、結語
數字文化館的共建共享一直是我國受關注的話題,但在實踐中不是特別的順利,實施效果也達不到預期。本文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加強共建共享理念,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加強人才建設,設立激勵機制、加強數字文化館共建共享的標準化這三個對策,結合快速發展的網絡環境,數字文化館的文化資源會更加豐富,發展前景廣闊,為實現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