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守國
[材料]
在L市富民大街至興華路路段,施工人員正在實施水泥穩定碎石施工。前不久,這條道路被挖開鋪設了雨污分流管道,已經進行到道路重新鋪設,待工程整體完工后,雨水將直接排到護城河中,而不再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這是L市正在實施的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該工程是L市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工程之一,將會大大提升城市的環境質量、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城市是人類活動的中心,是區域發展的龍頭,引領著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近年來,L市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大規模展開城市建設,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市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1978-2017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從1.7億人增加到8.1億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58%,這意味著我國已經從“農村社會”穩步邁入“城市社會”。同時,一大批新型城市崛起,成為帶動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增長極。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吸納了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提高了城鄉生產要素配置的效率,促進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推動了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和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引擎。
我國傳統城鎮化高速推進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問題,一些城市盲目追求規模擴張,節約集約度不高;城市規劃的前瞻性、嚴肅性、強制性、公開性不夠,規劃屢屢被突破;城市建筑“貪大、媚洋、求怪”等亂象叢生,違法建設、大拆大建問題突出;城市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
未來,城鎮化的健康推進與城市的高質量發展肩負著有效破解各類“城市病”,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支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對未來我國城市發展,有專家提出:城市發展要以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遵循城市發展規律,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推動城鎮化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推動城鄉互動區域協調發展。
[試題]
假設L市市長到市轄的某區,就推動高質量城市建設進行調研指導。調研后,L市市長要發表講話,對下步工作提出要求。請你根據案例材料和所掌握的城市建設有關情況,發揮合理想象,起草這份講話要點。要求:不拘講話格式,只答核心要點內容,1000字左右。
[答案要點]
(1)要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工作中,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從實際出發,按規律辦事,尊重客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注重歷史傳承,保護好地域文化,不能盲目擴張,盲目對標國際化、大而上,不能過度舉債,注重內涵提升、注重功能協調。(2)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城市建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從市民需求出發,深化戶籍、就業、住房等制度改革,加快農村轉移人口的市民化。用人性化的辦法解決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城市病”。要以人民滿意為標尺統籌做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工作。(3)要科學規劃城市建設。在明確城市戰略定位基礎上堅持高標準規劃,本著疏密有度、綠色低碳、返璞歸真,提供宜居環境的原則做好城市未來發展建設規劃。要加強規劃的論證,樹立規劃的嚴肅性,推進多規合一,不能隨意更改規劃。(4)要構建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加快建設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新經濟為支撐的城市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建設產業功能區,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產業功能區集聚。推動實體經濟提效增質,將傳統優勢產業和新技術有效結合,促進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建立產業創新中心,推進科技要素集聚、科技創新團隊引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企業科技創新投入,培育壯大一批創新企業,提升城市未來競爭力。(5)要注重生態建設。城市建設要樹立天人合一理念,尊重自然、順其自然,統籌考慮“人一自然—城市一創新”的關系,構建“自然生態、人居生態、創新生態”三大生態體系疊加共振的格局,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6)要塑造城市核心精神。要加強文化建設,建設精神文明,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的開放度和包容性。實施全民素質提升工程,廣泛開展創業行動計劃、大學生成長計劃,深入實施全民參保和社會救助,加強多層次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城市保障水平,筑牢脫貧攻堅和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底線,為市民創造高品質生活。(7)要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對城市要精細管理、精心打理,不斷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加強市政設施運行管理、應急管理和環境衛生管理、市容秩序管理,推進城市管理目標、方法、模式現代化。完善城市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城管執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實現城市安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