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埃里克·杰克森 沈畔陽
很多人認為,幾乎不可能把自己變成富有創造性的人,在他們看來,這類人都是從小就展露出這樣的天賦和才干,天生就擅長寫作、音樂、編程,等等。然而這種創造性與生俱來的想法是錯誤的。確實,有的人與他人相比,更容易找到概念之間的相互聯系,擁有更豐富的想象力,然而這仍然是努力工作和勤奮實踐的結果,而絕非與生俱來的天賦。值得慶幸的是,培養創造性的方法有很多,簡單易行而且完全免費,唯一要做的就是嘗試一下,我這里僅列舉6個方法供參考。
1.出去散散步
這是個經典且老生常談的提高創造性的方法,卻非常有效,對于任何人來說,出去走走都可以在短時間內明顯降低焦慮心態。很多人都有過思維能力有所下降的經歷,因為沒完沒了的待辦事宜、郵件轟炸和響個不停的電話鈴聲,散散步能夠有效消除這樣的緊張情緒,把注意力集中在手頭工作上。不僅如此,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散步可以直接產生更加有創意的思維,很有意思的是散步本身,而不是外面環境。參加實驗的人員,不論是剛剛開始散步的,還是一直堅持的,與那些整天坐在同樣環境里的人相比,都表現出更好的創造性,也就是說散散步對于改進創造性確實有很大幫助。
2.讓雙手忙起來
很多成功人士都在辦公桌上放置玩具和拼圖板,這是有一定道理的。面對難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就好比一頭撞到認知墻壁上有些發懵,這時候用手做點什么,常常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顯而易見的理由是這樣做可以分散精力,因為要把自己從難題上拉開確實很難,所以需要能夠主動麻木神經的事情或動作,讓大腦能夠暫時休息恢復一下,而且這樣做的更重要理由是有助于提高創造眭。心理學中的體驗認知并非新理論,其基本想法就是,我們不僅用大腦思考而且也用手思考,認知過程存在于身體的活動里并且反之亦然。用手消遣片刻,如玩魔方、擠壓球、彈硬幣等,都有助于刺激大腦的不同部位,從而積極改變思維方式,正所謂觸類旁通或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3.聽聽音樂
在讓創造性活躍起來的所有方法中,聽音樂是最有效的。自從人類有了藝術活動以來,音樂就是一直是藝術家也是科學家獲得靈感的有效工具,這并非老生常談,因為聆聽音樂確實可以打開不同思維通道,讓創造性在更廣闊的空間里變得更加流暢。研究成果表明,音樂訓練可以對大腦的物理結構產生變化,具體說來,也就是受過音樂專門訓練的人與沒有受過的相比,大腦的左右半球可以建立起更加強有力的聯系。我們都知道,創造性是把不同概念以不同方式重新組合后產生的結果,大腦的分析能力和想象力之間,如果有了更好的聯系,人就會變得更有創造性。
4.打打球
我不是開玩笑而是認真的,這個方法甚至可以說屢試不爽,這就是為什么工間休息的時候,公司常常讓大家玩玩球類游戲的原因。打球可以創造一種友好氛圍,讓人們多溝通從而改善人際關系,大家感覺相互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而且可以把心思暫時從工作上轉移開來,編了3個小時仍然沒能成功的程序、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感覺就在嘴邊卻又無法表達出來的措辭,等等。讓大腦休息一下,還有助于換個角度看問題,和他人共同休息一下可以換換心情擺脫煩亂思緒,創造一種相互合作的環境,從而讓合作變得更加務實富有成效。
5.不妨寫寫對聯、歌詞、詩歌
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但是請聽我說完。以一種抽象方式寫寫自己的感受、體會、理想,的確可以讓大腦更有創意。在所有創作方式中,我最推崇的是歌詞或短詩,簡便易行又發人深思,主題可以是自己的生活工作、平凡一天、心中感悟,任何讓自己有所觸動的對象,意義在于能夠以一種全新、抽象的方式思考司空見慣的現象,激起解決難題的漣漪,點燃久尋不得的靈感火花。不是說必須專業人士才能做得到,寫什么完全是很個人的事,重要的是這個方法能夠把注意力集中起來,創造性絕非空穴來風,常常在柳暗花明的時候才肯靈光一閃。
6.全神貫注地沉思默想
這并不是說非得像圣人那樣超凡人圣,也不必非得走進大自然,聽著溪水潺潺鳥兒啾啾才能做到,而是說在家里、辦公桌旁就可以。放一曲輕松音樂,但可不要睡著了,閉上眼睛全神貫注于曾經讓你有所感悟的人或事,可以是小說人物、朋友、父母、活動、旅途,不一而足,完全用不著背起行囊上路,此時此地就很合適。道理很簡單,把石子扔進平靜的湖水,漣漪從中央有條不紊擴散開來,可如果把它拋進洶涌的水面,浪花會轉瞬間把漣漪消滅殆盡。同樣,找到了平靜的水面、超脫糾結的思緒,特別是恐懼、擔心、壓力等等負面心態,就可能有電光石火的靈感發生,于無聲處聽晾雷說的就是這種現象,厚積薄發是創造性的一個顯著特征。
“生命的意義不在于呼吸多少次,而在于有多少次驚心動魄得喘不過氣來。”人不該為了活著而活著,應該活得精彩、激情、幸福,當然了,最重要的是有所創造。為此你不能等待一路綠燈才開車上路,必須現在就有所行動,否則就只能把眼下的平淡日子一直過下去,你愿意嗎?
(摘自《做人與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