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在司法機關加大打擊妨害公共交通安全犯罪的力度的同時,城市公交運營系統也必須進行變革,規范、強化管理,防患于未然。長期以來,公交運營部門和企業為加強安全運營管理付出了努力,但在人員培訓、技術升級、標準制定和資金投入等方面都面臨一些困難。2018年12月12日,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發布《關于加強公交車行駛安全和橋梁防護工作的意見》(簡稱《意見》),對公交運營部門和企業提出要求,并且明確了交通運輸部、公安部等政府部門所應發揮的作用——三個方面的重大變革正在發生。
提升司機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
通常一輛公交車要搭乘幾十名甚至上百名乘客,司機承擔著按線路安全、準時運行的職責。隨著售票系統自動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公交車取消了售票人員,司機除了駕車,還要回應乘客問詢,維護乘車秩序。一旦遇到司乘矛盾,司機的處置方式直接關系到行車安全。據統計,在乘客襲擊公交車司機事件中,約50%的沖突起因是乘客要求在沒有公交站點的地方下車,第二大原因是車費支付問題,約占20%。
公交運營系統屬于服務行業,要提供盡可能好的服務。各個城市的公交公司都要求其人員在工作中以車輛和乘客安全為第一要務,面對質疑、干擾時,司機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語言和行為,不得激化矛盾,不得與乘客發生肢體沖突。在沖突無法解決時,應盡快安全停車。如果發生影響乘客安全的情況,應及時報警。對于公交車司機來說,“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似乎已經成為行業默認的規則。
公交車司機有氣不能對乘客撒,這無疑是應該堅持的職業操守。反過來,司機的工作狀態是全車乘客安全的必要條件。目前公交公司普遍存在管理、運營制度不完善的問題,在司機的能力培養、權益保障等方面也做得不夠。例如,絕大多數公交公司沒有為司機購買商業保險,一旦發生交通事故,需要司機自行賠付,而司機自身受到攻擊、傷害,很大一部分后果也要自己承擔。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司機的心理負擔,反映到工作中,可能出現情緒急躁的情況。
《意見》要求,由交通運輸部牽頭,公安部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指導公交運輸企業按照《城市公共汽電車應急處置基本操作規程》的要求,完善應急處置規范,讓公交車司機明確緊急情況時必須立即靠邊停車、及時報警等操作流程。另外,還要強化對公交運輸企業的監督檢查,督促企業加強司機身心健康管理,健全日常教育培訓制度,完善司機權益保障制度。以應對處置乘客干擾行車為重點,開展心理和行為干預培訓演練,切實提高司機應對處置突發情況的技能素質。
完善安全防護隔離設施標準
目前有一些城市的公交車已經大范圍配備司機安全防護設施:北京超過70%的公交車的駕駛室配備防護隔離門;在南京約8000輛公交車中,有一半以上裝有駕駛室防護隔離門;西安約70%的公交車設置封閉的駕駛室;武漢有近30%的公交車裝有駕駛室防護隔離門。北京公交集團表示,因為車輛結構限制等原因,不具備條件的老舊車型無法進行改造,預計2—3年舊車型將逐步被淘汰下線,北京市的公交車將實現100%配備司機防護設施。南京公交集團已經在過江公交線路的車輛上全部加裝了駕駛室防護隔離門,并計劃到今年底覆蓋所有公交車;西安市公交總公司計劃逐步把所有的公交車都更新為配備封閉駕駛室的車輛;武漢市計劃到2025年全部采用配有駕駛室防護隔離門的公交車。
目前全國還有很多城市沒有對公交車司機的安全防護設施進行規定,也缺乏相應的評估體系?!兑庖姟分赋?,交通運輸部和公安部應研究確定相關標準,增加對公交車駕駛區域安全防護隔離設施的要求。公交運營企業應明確公交車駕駛區域安全防護隔離設施的安裝標準,既能保障司機在行車過程中不受侵擾,又能滿足司機突遇身體不適等緊急情況的救助需求。工業和信息化部應組織各地交通運輸、公安等部門,對公交車駕駛區域安全防護隔離設施的現狀進行全面摸排,指導制定改造方案,在確保相關經費落實的前提下,明確安裝時間節點和保障措施。督促公交運輸企業在公交車內設立安全警戒線,噴涂張貼警示標語,安裝智能視頻監控、一鍵報警等技術防范設施。
隨著《意見》的貫徹實施,全國各地的公交車安全防護設施將逐步安裝到位,從而有效保障車輛的行駛安全。
落實車輛配備安全員相關規定
在無人售票的公交車上,司機是唯一兼顧駕駛和乘車秩序等多項工作的人員。防護隔離設施能夠保護公交車司機免受不良乘客的干擾和傷害,但同時,司機在應急處置方面的作用也會受到限制。因此,給公交車配置安全員是確保行車安全的重要舉措。
目前全國只有北京一個城市做到了每輛公交車上配備一名安全員(正式職務是乘務管理員),還有一些城市,例如天津、西寧等,在重要線路的公交車上配有乘務管理員。乘務管理員主要負責協調他所在車輛的安全工作。他們在編制上隸屬于保安公司,公交集團與保安公司合作,保安公司將旗下的乘務管理員外派至公交集團。乘務管理員需要獲取兩個證件——保安人員上崗證和公交乘務管理員證,前者由公安部門頒發,后者由公交集團頒發。這兩個證件都需要經過專門的培訓和考核才能取得。乘務管理員要協助公交車司機保證車輛安全行駛,其日常培訓包括滅火器的使用、反恐檢查、乘客糾紛處理等。當遇到安全問題時,乘務管理員會及時協助司機排除險情,并在事后將情況上報給公交公司。
乘務管理員的推廣面臨一些困難。以北京為例,乘務管理員大多為非北京戶籍人員,工資不高,但工作比較辛苦。有的長途線路,一次往返要三四個小時,經常錯過吃飯時間。由于不是公交公司的員工,乘務管理員在公交站點待崗休息的環境不理想,比如冬季要站在戶外等待發車。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公交系統的乘務管理員流動性較大,大多做一兩年就會轉行,而且很多年輕人不太愿意做這個工作,這非常不利于隊伍的建設。
另一方面,雖然乘務管理員薪資不高,但對于公交公司來說仍然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目前北京的公交車乘務管理員數量約為4萬人,公交集團每年要為他們支付約14億元的成本。北京公交集團全年的營運收入在31億元左右,并且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如果政府補貼不增加,地方公交公司的運營將更加困難。
《意見》指出,各省級人民政府應研究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按照“政府購買服務,先重點后一般”的要求,逐步在跨江、跨河、跨高速公路、跨鐵路以及經過人員密集區的重點線路公交車上,配備乘務管理員(安全員),以便跟車服務乘客,維護秩序,加強安全防范。督促公交運輸企業加強乘務管理員(安全員)的人員隊伍建設和教育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