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建梅
“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襪子和身上的味道……”曾經,辛曉琪的一首《味道》,令許多聽眾淚盈于睫,那些銘心刻骨的舊時光仿佛瞬間復活,一時間,令人情難自已。
在這首歌的頁面下,讀到的是這樣的留言:“他有鼻炎,他永遠不會知道我的味道”“我想念他身上洗發水的味道,更想念當時潮濕的校服的味道”“曾經有個女孩子向我要走了一件外套,她說這樣當想我的時候,就能聞聞衣服上的味道。”
事實上,以上這些情形是有科學依據的。德國心理學家沃勒發現了“氣味慰藉”現象。他調查了208名年輕男女,當男友離開或不在時,三分之二的女孩穿過對方的衣服睡覺,通過男友衣服的味道來保持男友在身邊的感覺。高達五分之四的女孩會通過嗅覺聞著對方的衣服取得快感。
如此說來,“味道”真的是多情多“憶”呀!
嗅覺與記憶的研究
經由某種氣味而回憶起往昔的種種細節,這在生活中屢見不鮮。為此,不禁引起了人們的思考:嗅覺與回憶的關聯是否比其他感覺與回憶的關聯更為緊密?由氣味誘發的回憶相較于其他記憶來說是否也更為直接、更為強烈、更栩栩如生?
美國斯德哥爾摩大學的心理學家約翰·維蘭德和瑪利亞·拉爾森曾組織一些60到80歲的老人參與實驗,給予他們視覺、聽覺和嗅覺三類信息,讓他們來描述某個信息所激發的回憶。他們還要依照這些記憶的情緒化程度、真實度和重要性給其打分。
研究發現,盡管各類信息所能誘發的回憶的數量相同,但是嗅覺更能誘導出早期的記憶——比如10歲之前的記憶。除此之外,那些聞到相對應氣味的受試者不僅有著更強烈的情緒體驗,也對回憶事件有著更為詳細的描述,并表示這種回憶讓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般回到過去”的感覺。
從神經解剖學上看,嗅覺和記憶之間也確實存在著某種緊密的聯系。嗅覺神經是很獨特的結構,與其他4個感覺(觸覺、聽覺、視覺、味覺)有所不同,嗅覺是唯一一種不需要經過丘腦這個中轉站就能和大腦的記憶系統產生交流互動的知覺。空氣中的氣味分子進入鼻腔后,與嗅黏膜上的嗅覺感受器結合,誘發嗅覺感覺神經元的神經電沖動,進而將嗅覺信息傳入嗅球,然后經由一系列的神經傳導至大腦的海馬體和杏仁核——海馬體是形成記憶的重要樞紐,而杏仁核負責處理情感信息。
也就是說,當聞到熟悉的味道時,嗅覺神經會直接連入大腦的記憶模塊而產生相關的聯想。其他4個感覺的神經信號則需要經過大腦皮層的認知層面先進行分析,然后再根據自身需要和能力是否聯通進入長期記憶模塊(嗅覺信息也進入認知層面,但同時抄送記憶模塊)。正是因為直連大腦記憶模塊,嗅覺的記憶力才尤為深刻。可是,在你睡著時,你的嗅覺還會影響你的記憶嗎?回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睡眠狀態下的嗅覺與記憶
NYU Langone 醫學中心針對小白鼠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向睡眠狀態下小白鼠釋放一些特定的氣味,比如它們喜歡的食物的味道,其他小白鼠的氣味等等。之所以選擇小白鼠睡著的時候,是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因為小白鼠醒的時候會有視覺味覺觸覺等參與記憶,在這個實驗中要排除這些,單獨考察嗅覺的作用。當小鼠清醒后,科學家觀察到,小鼠在接觸到特定的那些氣味時,表現出了異常的行為動作。更加特別的是,科學家又通過儀器檢測了小白鼠大腦中負責記憶的部分,觀察相關數據的變化,進一步從微觀的細胞水平來驗證氣味是否幫助記憶的產生。實驗顯示小白鼠在睡著接觸氣味時,大腦中的神經元接通了記憶存儲體,將睡眠時聞到的味道輸送并儲存到了大腦中的特定區域。醒來后,這種氣味帶來的記憶依然非常有效。結果證實了小白鼠確實記住了睡眠時的氣味,也就是說,氣味在記憶的形成中起著關鍵作用。
德國呂貝克大學的神經內分泌學家簡·伯恩和其同事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們要求受試者在一定時間內嘗試記憶15對卡牌的位置;在展示這些卡牌的同時,他們暗暗散播玫瑰的香氣。當夜,在受試者紛紛入睡后,研究者在一組受試者(實驗組)的房間里放入同樣的玫瑰香氛,另一組受試者(對照組)的房里卻沒有。第二天早上,研究者測試了受試者對于卡牌位置的記憶。實驗組的正確率高達97%,對照組的正確率只有86%。這意味著,即便在睡眠狀態下,通過嗅覺聞到相同氣味也會令大腦仿佛置身于彼時彼刻的學習場景中,從而加深記憶。
研究也同樣確認了大腦在睡眠時的重要功能,對記憶能力的增強,和記憶準確度的增強。簡·伯恩和同事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來幫助廣大莘莘學子,尤其是進入高考備戰的高三學生:在上課的教室里放置某種特別的芳香物,入睡時將同樣的芳香物放在枕邊,便可在睡眠中重新激活聽課時的記憶,并將這些記憶加以整合。這樣或許可以幫助他們鞏固白天學習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幫助有相關訴求的人們
萊思是美國眾議員麥基的兒子,他在尋求從事心理學研究的專業人士的幫助:這個周五國會就一項法案——“強制要求手槍安裝扳機鎖”進行投票。他父親本來要投贊成票,但由于這項法案的爭議極大,麥基所屬的政黨為了保住他所在的選區,就威脅他如果繼續支持該法案,他們就撤回給他的改選資金。迫于黨內壓力,麥基開始退縮了。強制要求手槍安裝扳機鎖是麥基當年唯一的競選承諾。當選以來,他一直為此不懈努力,如果他退卻了,其他人就會跟隨。萊思請求專業人士能讓父親堅持初衷,對該法案投贊成票。
萊思一再重申,通過這一法案對他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萊思有文身,還把文身文在了脖子正前方,但萊思脖子上文的是弟弟的名字,他的弟弟叫邁克爾,已在8歲那年死在萊思走火的槍下。
萊思的爸爸麥基一向討厭槍支,他一再告誡兩個兒子離那東西越遠越好。可麥基的弟弟卻是槍支愛好者,家中有很多把槍。6年前,萊思兄弟倆在叔叔家過圣誕節,也許“禁果分外甜”,萊思偷偷地拿了叔叔的一把槍帶回了家。然后有一天,他和弟弟私下里拿著手槍玩鬧時,一不小心開槍打中了弟弟。8歲的邁克爾躺在血泊中死了。萊思把弟弟的名字文在脖子前方正是為了讓自己每次站在鏡子前就能看到它,提醒自己要為弟弟的死做些有意義的事。
當年,麥基的妻子因罹患癌癥去世,兩個孩子成為他生命的支撐。豈料,幼子竟然倒在長子的槍口下,麥基決心不讓這樣的慘劇再發生在任何家庭。他投身競選,承諾要對槍支持有的現狀做出改變,強制要求手槍安裝扳機鎖。他最后競選成功,成為一名眾議員。6年過去了,終于等到這項法案要在國會表決,麥基卻欲改變立場。對萊思而言,這就意味著弟弟的性命及6年的努力都白白葬送了。他懇求心理學人士:我并不是為自己,而是為邁克爾,求你們讓我父親改回初衷吧。
其實,在求助前,萊思及其他支持法案的人們就不止一次和麥基溝通過,提醒他邁克爾的悲劇,提醒他當年的承諾,但所有努力都收效甚微。好像隨著歲月的流逝,當年的傷結成了疤,那份痛徹心扉的感覺已淡漠。
鑒于此,專業人士決定實施隱性記憶激活法。
幫助萊思的心理學人士回到4年前麥基議員的競選總部,收集當年的聽覺和嗅覺信息。他們得知,當年這個競選總部總是飄散著一股炸雞味,因為他們最早的一個贊助人是開快餐店的,店名叫格斯家,幾乎每天都送炸雞來。另外,還有一個叫威廉的薩克斯手因為這兒的人出手比較大方,就總在辦公室外演奏。于是,他們買來格斯家的烤雞,將一盒棉簽的尾部塞進炸雞里,確保油脂和香味都浸入棉簽里;又找到流浪藝人威廉,讓他吹奏當年的樂段,錄下一段高保真音頻。
周四的午夜時分,當麥基議員進入深層睡眠,萊思悄悄打開房門,引著大家潛進麥基臥室,將那把浸透了炸雞味的棉簽遞至他鼻下,同時用低電平播放那段薩克斯演奏……
周五的國會會議上,麥基議員赫然察覺:6年前幼子邁克爾躺在血泊中的情景是那樣的歷歷在目,仿佛一切就發生在昨天,心中的傷痛與悲切也是那樣的強烈。當時自己立下的誓言,對選民許下的承諾,在他耳邊不斷回響,一遍又一遍,心中重新燃起昂揚斗志……
終于,他投了贊成票!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若唐代的李商隱了解嗅覺的奇妙,或許他會留下美人的一方手帕或一爐沉香,每當思念爬上眉梢時,展開手帕或焚一炷香,氤氳中,巧笑倩兮的美人分明就依于身畔,一顰一笑都清晰可見,永不會惘然。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