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柏順
“一部紅樓一座園,多少前人夢里觀。樓磚園草今何在?依稀仍在夢里面。”
依偎于淀山湖畔的上海大觀園,是國內首座依據中國清代名著《紅樓夢》描述的意境而建造的海派尋夢樂園,是上海五星級公園,名列上海十佳休閑新景點、上海十大旅游特色園林,2000年被文化部評為國家AAAA 級旅游景區。上海大觀園,原稱淀山湖風景游覽區,始建于1979年,1988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1991年改稱上海大觀園,占地面積也由135畝擴大到1500畝,此后經過多次整修擴建,現已成為一個觀光、旅游、休閑的綜合性游樂園。
全園以大湖為中心——上海大觀園在設計上頗費心機,利用江南水鄉的特點,在園中布置大面積人工湖泊,并以池塘、小溪溝通各景點,構成有主有支、有動有靜的水系。湖邊設亭、 榭,湖中設曲橋、石舫、石燈,溪上設橋亭,形成山重水復、 流水人家的江南園林風光。在有限空間中安置無限空間,增加 景物層次,使建筑與環境融合為一,借環境氣氛表達人物品格,使曹雪芹筆下《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景觀再現人間。“一部紅樓一座園,多少前人夢里觀。樓磚園草今何在?依稀仍在夢里面。”有游客在游玩了上海大觀園后,寫下了這首詩以示贊揚。確實,上海大觀園里面的整體格局是按照《紅樓夢》里的描寫設計而成。總體布局以大觀樓為主體,由“省親別墅”石牌坊、石燈籠、沁芳湖、體仁沐德、曲徑通幽、宮門、“太虛幻境”浮雕照壁、木牌坊等形成全園中軸線。西側設置怡紅院、攏翠庵、梨香院、石舫。東側設置瀟湘館、蘅蕪院、蓼風軒、稻香村等20多組建筑景點。此外,在宅院內還有不少描繪《紅樓夢》中故事情節的人物蠟像,讓游客仿佛處處置身于曹雪芹筆下的小說場景之中。
如果說以建筑為主體的樓臺亭榭、洞門漏窗、曲徑小橋構成了園林意境,那么楹聯匾額就是園林意境不可或缺的文學烘托,正如《紅樓夢》中賈政所言:“偌大景致,若無亭榭文字標題,任是花柳山水也斷不得生色。”大觀園二十多處景點里的楹聯匾額,全都出自享譽海內外的當代書畫名流大家之手,游人可從中欣賞到各具神韻的正文大字、規范得體的首尾款式、朱白互補的金石印章、裝潢精致的匾框藝術、真草隸篆 行等各種書法流派。流暢變換的線條藝術,這也是大觀園園林建筑的點睛之筆。
這里,植物品種繁多,一年四季花開不斷,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特色。海棠是中國名花,以艷麗脫俗著稱,“艷麗最宜新著雨,妖嬈全在半開時”指的就是春雨之后的海棠美景,“春看海棠”也因此成為上海大觀園春季活動的一大熱點。“映日荷花別樣紅”, 每到夏季,人工湖內上萬株荷花盛開,品種多而美,景色雅而奇,游客紛紛駐足攝影留念。到了秋風送爽、丹桂飄香時,有四季桂、銀桂、金桂、丹桂四大品種群,近萬株桂花樹,是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為數不多的賞桂勝地。冬天,總會有許多游客來上海大觀園梅園賞梅,梅園植梅4000多株,有40多個品種,形成疏枝綴玉繽紛怒放,如云蒸霞蔚的壯觀景象。
為了進一步挖掘紅樓內涵,弘揚紅樓文化,上海大觀園從1991年起每年都舉辦紅樓文化藝術節。其中,為大觀園“量身定制”的《夢紅樓》輕喜劇,穿插了蘇浙滬地方戲、海派幽默對白,輕松搞笑,令人開懷;大型古裝表演《元妃省親》、江南水鄉婚禮表演,《夢游太虛》舞蹈表演以及體驗紅樓夢3D畫展等,讓游客身處紅樓夢意境,體驗不一樣的場景。除了紅樓文化藝術節,上海大觀園每年都配合上海旅游節推出紅樓旅游節,開展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游園活動,同樣受到了廣大游客的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