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南啟
江蘇常綠農業種植開發有限公司

小香蔥是日常老百姓經常會吃到的一種蔬菜,經常被用來做調味輔料。近些年,小香蔥的市場行情總體不錯,一般都有一定的經濟效益保障,加上種植方法較為簡單,很多種植戶都喜歡種植小香蔥。而有些種植戶種植面積增加了,生產成本投入加大了,反而小香蔥的產量和質量會下降,這是什么原因呢?
一般種植戶在種植小香蔥的時候,會長期單一種植,年均復種4茬以上。連年的種植對于土壤的壓力極大,再加上大量的農藥化肥累積,導致土壤中的化肥農藥含量過大并不斷增長,導致土壤板結,有害微生物增加,土壤pH 值下降,土壤結構被嚴重破壞。
因此,建議種植戶在種植小香蔥的時候,可以間隔年限,更換品種交替種植。同時注意保護土壤結構,可以適當食用微生物劑來對土壤進行簡單修復,并盡量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此外,種植戶還可以對土壤中的殘留根、稈以及廢棄物等進行有效分解,將它們轉化為作物生長所需的養分,實現對土壤的修復,增加土壤養分,從而提高小香蔥的產量和質量。
小香蔥的主要種苗來源是自留種或自行引進等,由于長年累月的持續種子,品種質量難免會出現退化現象,從而影響最終的產量和質量。建議種植戶可以根據生產需求對種子提純復壯,引進新品種,使品種特性得以恢復,以提高種苗純度、產品質量,實現優質優價。
多數種植戶為了節約生產成本,對于基礎設施的建設或更新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很多設施出現了老化、破損現象,如果不及時完善更新,則可能會造成洪澇災害。另外,在進行澆灌的時候,沒有良好的澆灌措施,很多種植戶就就近打井取水,破壞了地下水位,對基礎設施建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種植技術的不規范是導致小香蔥產量和質量下降最為直接的原因。建議種植戶要抓住生產技術規范和管理程序規范兩個標準化要點,并在多個生產環節進行規范化操作,并最終形成小香蔥的生產標準化技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