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偉 童科娜 鄧迪 曹向榮 葛駿


摘要:針對上海航天電子技術研究所高效批量化微波組件生產線,采用系統布置設計法(system Layout P1anning,SLP)進行工藝布局設計,通過對系統物流、人流、信息流進行分析,結合微波組件生產線場地特點對生產線各個工序設備的布局、物流的通道作出有機地組合和合理配置,使生產線內部布置最優化,有效提高空間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減少物料搬運,縮短生產作業周期。
關鍵詞:航天;微波組件;系統布置設計;布局設計
中圖分類號:F426.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12-0095-03
引言
微波組件廣泛運用于軍民用電子系統中,相控陣雷達的T/R組件就是這種微波組件的一個典型,一部相控陣雷達包含成千上萬只T/R組件。隨著多型號對微波組需求量越來越大,建設高效批量化微波組件生產線迫在眉睫。微波組件生產線工藝布局是高效批量化生產線建設的基礎,直接影響到整個產線的信息流、物流、生產能力、生產成本和安全。
強化物流管理是提高生產效率有效途徑。在微波組件生產過程中,物料的搬運、存儲等非加工環節花費的費用和占用時間的比例都很大,物流的合理性將直接影響生產線的生產效率。因此,上海航天電子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電子所)針對微波組件生產線的場地開展了工藝布局設計研究,采用系統布置設計法進行分析,包括產品P-產量Q、工藝R、作業單元S、物流、作業單元相互關系分析,通過圖分析,得出相關單元密切程度、作業單元位置相關圖,獲得最優生產線布局方案,提升微波組件生產線的制造能力,實現設備產能的均衡性,滿足高效批量化的生產要求。
1產品P-產量Q分析
高效批量化微波組件生產線定位為年產6萬通道微波組件,具備三種不同型號微波組件的生產能力。不同品種一產量水平下生產單位形式也不一樣,一般而言,隨著產量減小,單位產品成本和產品品種柔性都是不斷增加。
方案A,是單一品種的大量生產,在這種極端情況下,采用高效自動化專用設備組成的流水線是最佳方案,它的生產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但柔性最差。
方案B,隨著品種的增加及產量的下降,采用對象專業化形式的成批生產比較適宜。對象專業化是指按照不同的加工對象分別建立不同的生產單元。
方案C,表示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采用成組生產單元和工藝專業化混合形式較好。
方案D,是單件生產情況,采用工藝專業化形式較為合適。工藝專業化是指按照不同的生產工藝特征,分別建立不同的生產單位,在這樣的生產單位可以對不同種類的產品進行相同工藝方法的加工。
建設高效批量化微波組件生產線,滿足較少品種微波組件的較大批量的生產,既要具備批量化的生產條件,又要兼顧柔性化的生產特點,屬于對象專業化形式批量生產線。
2場地條件
電子所高效批量化微波組件生產線建設在電裝樓4層,場地總面積1800m2。場地分為四個區域,其中A區域490m2,B區域720m2,C區域520m2,D區域50m2。其中A區域和B區域之間是廠房的承重墻,因此A區域和B區域只能采用開門的連通方式。
3工藝R分析
工藝過程R是指產品生產的整個流程。圖1分析了高效批量化微波組件生產線的工藝流程,該工藝流程包括物料準備、芯片模塊制備、元器件貼裝、一體化裝焊、貼片與互連、氣密封焊、測試調試等工藝流程。
4作業單元S的劃分
根據批量化微波組件的生產流程,高效批量化微波組件生產線的作業單元S劃分如下,分為7個單元,分別是物料單元、共晶焊單元、一體化裝焊單元、清洗單元、貼裝與互連單元、氣密封焊單元、測試與調試單元。
5物流、非物流與作業單元相互關系分析
由于直接分析大量物流數據比較困難,而且得到的物流數據也不能完全反應生產實,因此在采用STJP法進行工藝布局,通過劃分等級的方法,來研究物流狀況。在此基礎上,引入物流相關表,以簡潔明了的形式表示工廠總體物流狀況。STJP中將物流強度轉化成五個等級,分別用A、E、I、O、u來表示,其物流強度逐漸減小,從超高物流強度(A)到可忽略搬運(u)。
通過組織多位熟悉現場經驗豐富的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反復討論,一起探討和確定各作業單元之間的物流強度等級,得到的結果見表1。
同時尋找并確定了非物流關系密切的作業單元對及其關系密切理由,得到作業單元非物流相互關系。在STJP中,要將作業單元間物流的相互關系與非物流的相互關系進行合并,求出合成的相互關系——綜合相互關系,見表2。
6布局方案
基于作業單元位置相關圖,結合各作業單元所需面積,并通過考慮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與限制,包括現有廠區的面積、廠區內現有條件、廠內道路設置、共用管線布置,經過多次修正和調整,得到改造后的工藝布局方案,如圖2所示。
7結束語
優良的工藝布局是提高生產系統效益的重要源泉和手段,是改善生產系統整體功能、實現現代化管理和先進生產方式的前提和基礎。本文利用SLP法對微波組件生產現場布局進行分析并設計,減少了物料的搬運距離和時間,降低了搬運費用和運輸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物流效率;同時提高了空間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