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我國應當構建多元化的教育主體體系,以調動法治教師、法治副校長、具有普法義務的國家機關和其他從事法律事務的組織和人員共同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要明確青少年法治教育主體的職責,教育行政主體要承擔領導督學職責、教學主體要承擔法治教育職責、協助主體要承擔普法職責。此外,還要建立健全社會主體參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青年少法治教育;主體體系;主體職責;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4-0145-02
作者簡介:傅思宇(1998-),女,漢族,江西南昌人,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2016級法學專業本科生。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性工程。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將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2016年《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從目標定位、原則要求和實施路徑等方面提出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綱領性要求。因而,結合我國青少年法治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從整體上給予體系化的完善具有重要意義。
一、構建多元化的教育主體體系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在美國,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是法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社區資源一般包括當地法律協會的志愿者、法官以及從事法律相關工作的學生家長。學校會更主動尋求法官、律師等專業人士的支持。與相關法律工作者互動合作,能夠增強學生對所學課程的信任度和現實感、使學生對于法律有積極的態度、也能夠轉變對教師和學生的看法,逐漸與同輩少年建立聯系。[1]美國有大約21個州的律師協會或法治教育機構,組織律師或法律執行官,深入學校法治教育課堂,協助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法律,做好一個負責任的公民。[2]在日本開放的學校教育模式下,社會各界尤其是法律實務界的參與非常重要。日本普及法律教育以文部科學省和法務省為主導,以學校和教師為實施主體,以各級法院及司法工作者為助力,全社會在共同推動法律教育的實踐上下功夫。[3]構建多元化的法治教育實施主體體系,因而重點是挖掘社會資源的作用。
(一)法治教師。青少年法治教育是教授法律知識,培養法治觀念的教育,與教育學、法學均有相關性。一個最理想的法治教師要具有法學和教育學等相關學科背景,具備深厚的法學理論基礎和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根據法治宣傳教育第七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的要求,中小學要在編制內配備1至2名專任或兼任法治教育課的教師。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可以考慮組織多所校聯合聘任法治教育課專任教師。要注重將法治教師納入“國培”計劃,加強法治教育教師的專項培訓,提高法治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鼓勵有條件的學校聘任法學本科及以上畢業生作為法治教育專任教師。還要加強對法治教師的管理與考核,充分發揮法治教師的教學骨干作用。
(二)法治副校長。法治副校長制度緣起于1998年,由廣東省陽江市首創并逐步在全國推廣。法治副校長制度的實施為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法治教育保證青少年健康成長,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發揮了積極作用。應繼續發揮法治副校長的工作職能,除從公、檢、法、司等部門聘任外,可以擴大法治副校長的聘任范圍,但要嚴格選聘條件,加強培訓,完善管理和考核,切實發揮法治副校長的作用。由于青少年學生的法治教育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的工程,建議法治副校長應逐步由兼職轉為專職,保障法治副校長的工作精力和時間,以充分發揮法治副校長的協調各方、統籌推進法治教育工作的職能。
(三)具有普法義務的國家機關。我國的“七五”普法規劃明確提出了普法責任制的要求,實行“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建立責任清單制度,落實普法責任。青少年是普法的重點對象,青少年法治教育是普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普法義務的國家機關當然具有對青少年進行法治教育的責任。而且具有普法義務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身處法治一線,能夠接觸大量的實際案例,在法律實務上擁有十分豐富的經驗,能夠以案釋法,利用案例教學、情景教學等,開展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教學,能夠較好彌補教學主體實踐經驗不足的缺陷,增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實效。
(四)其他從事法律事務組織和人員。一是高校法學專業師生。高校法學教師既有專業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又具有豐富的教學與授課經驗;高校法學專業學生擁有較為豐富的法律知識,并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可以在借鑒美國法治教育社區參與經驗的基礎上,形成法學院校教師參與中小學法治教育的模式。[4]二是其他法律事務部門和人員。律師事務所是參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律師作為法律實務一線人員,不僅擁有豐富的法律知識,而且擁有十分豐富的法律實務經驗,能較好地實現法治教育的效果。律師也可以為法治教師開展法治培訓,提高法治教師的素質。在依法治教的背景下,學??梢云刚垖I律師擔任法律顧問,為學校依法治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務,發揮法律顧問在助推學校打造平安法治校園、推進依法治校、維護師生合法權益中的積極作用。[5]三是其它組織和人員。未成年人保護協會、青少年保護協會、中國兒童保護協會和法律援助中心等與青少年權利救濟相關的社會組織是保護青少年合法權利和進行法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學校要積極與這些青少年保護組織加強合作,通過公益講座、公益活動等方式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中來。
二、明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體職責
(一)明確教育行政主體的領導督學的職責教育行政部門是領導和督促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職能部門。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是教育行政主體調動部門資源進行法治教育的專職機構。教育部設有全國教育普法領導小組,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設有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具有下達普法政策以及落實政策執行的監督等方面的職責。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按照普法責任制的要求,建立責任清單制度,細化任務指標,將青少年法治教育納入學校年度考核的內容,作為預防青少年犯罪和“平安校園”創建工作內容,納入綜合(平安建設)考評。教育行政部門還要建立健全法治教育人才引進、培訓和考核機制,提供穩定師資保障。在與相關其他法治教育主體的合作中,教育行政部門應承擔統籌協調的職責,建立法治教育的領導協調機制,在法治教育的具體實施中也要教育行政部門加強督導和管控。
(二)明確教學主體的法治教育職責教學主體直接承擔著法治教育的職責,直接關系著法治教育的效果。要明確學校等教學主體的責任,細化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將法治教育落到實處。一是逐步實現法治副校長的專職化。逐步改變以往法治副校長兼職的狀況,讓法治副校長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負責學校的法治教育工作。法治副校長除了擁有以往《關于規范兼職法制副校長職責和選聘管理工作的意見》規定的職責,更多的職責應是主管學校的法治教育。具體而言包括:校內法治課程的研發和實施,課外的法治實踐活動開展,與校外有關部門(公安、司法、消防、檢察院、法院等)的聯絡,定期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反饋和總結和組織本校的法治教育教師的定期培訓等。法治副校長是學校法治教育的主要負責人,要強化法治副校長的責任意識,建立責任清單,量化考核標準,切實履行法治副校長的管理、督察職責。二是聘用和培訓法治教師。法治教師是從事法治教育的專門人才,擁有扎實的法學專業和教育學專業知識基礎,由專業的法治教師對青少年進行法治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得到更為專業指導,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設置專職法治輔導員。專職法治輔導員的參與,能夠及時、全面了解青少年法治意識,引導他們養成遇事找法的習慣;能及時、全面了解法治教育情況并及時反饋,完善學校法治教育工作;能夠密切關注青少年學生的動態,防止校園暴力和其他違法行為的發生。
(三)明確協助主體的普法職責國家層面雖已提出普法責任制,但由于對普法責任主體、“執法”的理解等各方面的原因,各地對普法責任制實施效果不佳。有的基層普法活動“想起來重要、講起來必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逐步走上實際效果的自我消解之路[6]。要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建立普法清單制度。明確普法責任單位,明確協助主體的法治教育職責,層層分解普法任務,要列明哪些機關普法、需要普及哪些法、什么時候普法等,減少地方國家機關的可選擇性。地方國家機關必須按照年初上級制定的普法規劃推進,除做好普法的“規定動作”外,鼓勵創新普法“自選動作”。[7]
三、建立健全社會主體參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長效機制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個系統社會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從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法治教育經驗看,社會資源參與青少年法治教育是法治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建立社會主體參與法治教育的長效機制是實現社會主體參與法治教育常態化的重要保障,也是構建多元化的教育實施主體體系的必然要求。一要建立法律實務部門參與法治教育的機制。按照普法責任制的“誰執法,誰執法”要求,進一步明確法律實務部門的普法責任,構建法律實務部門法治教育參與機制,保證法律實務部門參與法治教育的常態化。二要建立高校法學專業師生參與法治教育的合作機制。要采用項目支持、列入教學計劃的方式,引導高校法學專業教師的參與;利用列入培養計劃、折算學分的方式引導高校法學專業學生的參與。實現高校法學專業師生參與法治教育的常態化。三要建立相關社會組織參與法治教育的機制。要明確相關社會組織的社會責任并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導相關社會組織的參與。推進相關社會組織參與法治教育的常態化。
[ 參 考 文 獻 ]
[1]李先軍,張曉琪.美國中小學法治教育的歷史演進、特點及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5(5).
[2]Hanson R L.The Case for Law-Related Education[J].Educational Leadership,2002(4).
[3]史景軒,李文英.日本中小學法律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施策略[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7).
[4]史亞杰.論我國高校法學教師參與中小學法治教育[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6(24).
[5]李立群.學校法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及其實施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5(10).
[6]黃麗云.普法活動系統化回溯與法治化對策[J].中國司法,2013(12).
[7]何登輝.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實施問題及出路[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