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我國目前房地產轉讓項目的現狀來看,法律限制了諸多房地產轉讓項目。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法律現狀,限制房地產轉讓項目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國的土地使用權以及相關政策。依據經濟法律進行分析,法律對房地產項目轉讓的限制,主要看項目是否符合市場發展需要,在不違反任何法律基礎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推進我國房地產項目開發,以保證開發商的權益。本文主要根據房地產項目轉讓,其相關經濟法律經驗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望對我國房地產業轉讓項目有些許幫助。
關鍵詞:經濟法律經驗;房地產轉讓項目;國有土地使用權;物權理論
中圖分類號:D922.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4-0172-01
作者簡介:羅北(1974-),女,湖南新化人,吉林沐法律師事務所,二級律師,專業領域:民事,刑事,經濟,商業,房地產及上市業務。
房地產項目轉讓在我國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僅不利于地產市場的發展,還要考慮在房地產開發的過程中,一些經由地產市場變化,后期準備不充分,亦或是開發資金不足,項目制定缺乏嚴謹性,而導致地產項目需要轉讓。開發商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希望能夠彌補損失,可能會撤銷資金投入。而這從經濟的角度分析,開發商撤資所帶來的其空缺項目也并非毫無用處,這些空缺同樣可以被其它開發商用來填補市場空缺,從而使得地產市場得以平衡。房地產項目一旦轉讓,由于市場的需要以及國家宏觀調控的原因,也不會因其而使經濟失衡,轉讓限制以及市場規律會根據其影響程度進行調配。但是除了市場經濟的角度,從法律角度分析,國家仍需要對地產轉讓進行宏觀調控,最大限度的對房地產市場進行整體性的協調穩定。法律必須要限制一部分的地產轉讓項目,以防止開發商牟取暴利,而導致地產行業比例以及投入嚴重失衡。
一、項目轉讓限制
我國有很多法律條令都限制了房地產項目的轉讓,相關地產轉讓項目,主要限制在于我國現行的立法中,《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相關規定。其主要符合情況的有三點:首先,就是開發商在房地產轉讓項目中,提出的轉讓資金問題。首先,在地產項目雙方進行轉讓的同時,必須全額交付并出讓合同中的轉讓費,而且需要取得土地使用書。其次,接受轉讓一方必須要按照出讓合同約定,進行規劃好的投資開發。若地產轉讓項目屬于房屋建設工程,則至少需完成開發投資總額的四分之一,也就是整個投資工程的百分之二十五。最后,若轉讓項目屬于成片開發土地的,或者已經形成工業用地,則轉讓一方應當持有原房地產使用權。這三點作為地產轉讓中最常見的規定條文,主要概括來說就是:已經支付完土地出讓金,取得土地使用證明,并完成一定工作量的開發。而地產主要項目的限制條件,也與我國對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性質,物權理論相關。若轉讓實際情況符合以上三點,則在現實轉讓中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性質
按照《城市土地管理法》相關規定,從多重角度進行分析,土地使用權合同會在很大程度上與項目轉讓相矛盾。除此之外,《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整體的性質也趨近偏向民事合同。其中也有相關規定:房地產轉讓項目雙方,包括房地產土地的轉讓方以及土地接受方,兩方同時享有同樣的權利。此類有關土地出讓合同說明,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可以定性為,偏向民事合同,同時也帶有一定行政合同的性質。站在出讓合同屬于民事合同的角度分析,房地產轉讓項目又可以作為開發商的個人財產,但是其轉讓項目又會涉及到諸多復雜的法律條款。
三、物權理論和我國土地使用權的關系
只有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書,才可以擁有對該土地的使用權利,我國土地使用權也是根據證書來判斷哪一方擁有物權。因為不動產物權必須公示登記才能夠合法使用,所以在房地產項目轉讓的限制條件中,規定的沒有土地合法使用權證書,就不能夠進行房地產轉讓,這項規定也是符合市場正常運行需求以及國家發展需要的。但是,此規定也有一定的不足,沒有取得土地合法使用證書的,根據《國家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沒有處分權的人,若想行使其處分權,必須要得到原處分權行使的同意。也就是說,權利人與受權人簽訂相關處分權合同,受權人提出的處分權也是有效的。同時也體現了前面所提到的限制條件并不是完全絕對的,結合以上相關合同分析,倘若通過正規流程與開發商簽訂相關合同,也是可以將地產進行轉讓的。并且,條例規定開發項目需要先建成百分之二十五以上,才可以完成相關轉讓,這就保證土地出售的正規性,是按照正常而正規的經營性建設售出或轉讓。但同時合同在指出掛售土地經營的時候,可以保證土地在轉讓前所擁有的價值。
四、總結
綜上所述,根據以上三項對房地產項目轉讓條件的分析,再結合物權理論以及國家土地法,分別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方位的全面分析。依據法律對房地產項目轉讓的限制條件,究其根本可以查探出我國房地產業存在的漏洞,而填補空缺的根本就是市場需求。
[ 參 考 文 獻 ]
[1]王艷麗.對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制度的在認識――兼評我國新<公司法>相關規定之進步與不足[J].法學,2006(11).
[2]王洪平.論合作開發房地產中的物權認定與債務承擔[J].山東社會科學,2012.
[3]朱華穎.房地產合作開發糾紛法律問題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