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雨后春筍般出現的律師駐街鎮、村居制度,已成為創新社會基層治理過程中一種被普遍推行的做法,但在其迅速發展的進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制約該制度進一步良性發展的瓶頸問題。作為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戰略、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必要對其作進一步深入研究,尋找問題成因并提出解決之策,以促進該制度進一步發展完善。
關鍵詞:社會治理;律師駐街鎮、村居制度;完善研究
中圖分類號:D6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4-0151-01
作者簡介:李秀元(1975-),男,漢族,華東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任職于中共上海市青浦區委黨校,主要研究領域:黨史黨建、基層社會治理。
一、律師駐街鎮、村居制度的價值意蘊
(一)是基層建設從管理到治理的生動實踐。該制度體現出社會治理體制建構中有關“法治保障”的新要求,折射出的是黨和政府面對改革和建設新時期出現的新問題時在理念和方式上的深刻轉變,做到了主動將法律理念和思維融入到街鎮、村居的社會治理進程中。
(二)是基層群眾法律風險防范的有效載體。該制度實能讓百姓親身感受到法律就在自己身邊。“法律預防是法律服務發展的必然,較之法律治療更重要得多”。《周易·既濟》中有記載:“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①該制度能正確引導基層群眾依照法定程序主張自身權利,維護其合法權益。
(三)是基層百姓法治意識培養的一方沃土。在為基層百姓提供調解和法律援助服務的過程中,接受法律幫助的群眾及身邊百姓都會受到一次現實的法律教育。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曾說,“實現法治中國目標不僅需要在立法和執行上進一步探索,在最基層更需要讓人民信仰法治。”②
(四)是基層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平臺。該制度充分發揮“外腦”作用,把制度“內嵌”到基層政府部門的日常工作中,充分發揮專業律師的“參謀”和“智囊”的作用,促進政府依法行政。③
二、律師駐街鎮、村居制度的現實境遇
(一)功能定位不清晰。律師駐街鎮、村居制度其本質上屬于政府的一項公益性法律服務,但現實中往往不自覺“淪落為”政府決策和行為的附議者。對律師本身的定位,也存在模糊認識,出現了“顧問、調研員、法律專家、法律援助者”等多種稱謂。
(二)規范標準不統一。由于功能定位的不清晰,也導致法律服務規范、服務標準、服務范圍等不一致情況,多的近10項,少的僅2-3項,還有的地方對法律顧問工作只設總體指導意見。
(三)保障機制不健全。組織保障機制方面,黨委領導、政府主導落實有力,但部門協同、社會參與成為短板;經費保障方面,保證該制度正常運轉的基礎設施、律師費用遠遠不夠;隊伍建設方面,駐街鎮、村居律師的選聘目前缺乏一套統一規范、科學務實的遴選制度。
(四)評價考核不完善。不少地方基層的政府部門在聘請律師顧問后,不愿或不想建立評價考核體系,認為沒必要,也擔心得罪人。
三、律師駐街鎮、村居制度的路徑選擇
(一)進一步明確服務職能。即:要發揮好該制度的四大作用和六個功能。四大作用即:面向基層百姓的“講詢調訓”四個作用④。六個功能即:政府決策咨詢、法律風險評估、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事后法律救濟、對政府工作提出法律建議以及對政府工作人員進行法制宣傳與培訓等。
(二)進一步做實服務保障。一是組織保障。要主動將律師駐街鎮、村居制度建設納入當地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務發展總體規劃和法治政府建設規劃;二是經費保障。要建立起正常的經費保障機制并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三是人才保障。要堅持“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原則,把好駐街鎮、村居律師的入口關和考核關;四是方式保障。結合各地基層實際特點,可通過“定點式”服務、“入戶式”服務、“網絡式”服務以及“會診式”服務,切實幫助百姓解決難題。
(三)進一步完善服務制度。一是定期服務制度。通過固定街鎮(村居)、固定時間、固定服務場所、固定專職服務律師為百姓提供法律服務;二是限時反饋制度。要在規定的期限內為百姓提供法律咨詢反饋;三是工作記錄制度。要如實記載每次法律服務內容,比如:對象、內容、方法和結果等;四是工作報告制度。要第一時間將極有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等突出矛盾糾紛信息上報相關政府部門處置;五是教育培訓制度。要針對駐街鎮、村居專職律師開展培訓,幫助他們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服務意識。
(四)進一步夯實服務平臺。建議從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著手,實現“一站通”、“一線通”、“一網通”,確保基層百姓都能夠方便快捷地獲得各類法律服務。⑤包括:建立對外提供法律服務的實體窗口、設置簡單易記的熱線號碼同時選派法律服務機構作為“法律服務專線”的后臺支持、打造統一的網上公共法律服務大廳等。
[ 注 釋 ]
①王秋山.我國法律顧問制度之淵源及實踐意義研究[J].考試周刊,2015(1).
②司法工作室進駐村居,中國在最基層全面推進法治建設[EB/OL].新華網,2015-1-13.
③周柏伊.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廣泛推行,專業律師助力法治政府廣受點贊[Z].東方律師網,2016(2).
④“講”,即要發揮宣傳員作用,現場講法,開展法制宣傳;“詢”,要發揮咨詢員作用,答疑釋法,提供法律咨詢;“調”,要發揮好調解員作用,調解析法,化解矛盾糾紛;“訓”,要發揮培訓員作用,培訓明法,提升能力素質.
⑤山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N].大眾日報,201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