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茹
(寶雞文理學院 外國語學院,陜西寶雞 721013)
英語閱讀教學不僅是傳遞知識與信息的載體,也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途徑。《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在幫助學生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促進他們思維品質的發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感知、理解、整合、內化語言和文化知識,獲取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鑒賞評價、自主表達”,這一過程也成為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思維品質的提升過程、以及文化意識的建構和學習能力的形成過程。
閱讀中的批判性思維是讀者在認知、理解文本信息的基礎上,對文本的內容和作者進行一定的分析、質疑、辨別和評價。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普遍存在注重詞、句和語法等語言知識的灌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無法深入挖掘文本內涵,沒有機會體驗思維的過程,理解作者的意圖,表達自己的觀點,最終導致思維品質的發展受限。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在閱讀中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鐘暢蓉、朱文英(2016)把閱讀中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概括為:對文本信息進行篩選、辨別、分析、質疑、推斷、概括和評價,挖掘言外之意,從而達到對文本的深層次理解。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有效切入點。
文本是需要解讀的,顧名思義就是對文本的分析和理解,Hedge(2000)認為,“理解文本既要理解作者的本意也需要讀者自己形成對文本獨特的解讀”。多元化解讀即教師從不同的角度對文本進行充分的解讀和剖析,以此獲得作者思維的切合點,而這些地方也隱藏著思維的激發點,從而設計明確的教學目的并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可從以下方面去分析文本內容:文本包含的語言知識、文化背景知識等,并能夠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及教學實際走進文本內容,形成自己的觀點,要能夠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們感知、分析評價和獲取文本信息。在教師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的過程中,通過對相關信息的分析與推理,學生加深對語篇對文本的理解,在此過程中會對文本從表層理解過渡到深層理解。更會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文本作者有新的“溝通”,就會慢慢成為一個主動的閱讀者,也要養成積極思考的閱讀習慣,這是培養閱讀中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要的部分。
批判性閱讀常使用的策略有:預覽、評注、概述、分析、提問、預測和評價等(Flynn,1989)。通過合理運用這些技能,能夠幫助學生對文本有深層理解,逐漸形成敢于探究質疑、評價分析等主動的良好的閱讀習慣。
預覽是指學生在真正閱讀前對文本的大致內容和結構進行一定地熟悉和了解,預覽能夠幫助學生快速了解文章內容、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文章的框架結構(貴麗萍等,2011)。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大小標題,首尾句等幫助他們了解文章的主題。
評注是指在文本增加簡短的解釋或意見,它是一種減緩閱讀過程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找到重要的信息,喚起對相關信息的記憶,也是幫助學生融入到閱讀中的一種方式, 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教師應示范并教會學生如何做評注,如何在一篇文章中對文本關鍵部分進行清晰的注釋。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二Unit 3 Who am I?一文中,學生在評注的過程中記下不理解的詞匯和句子以及關于文本理解的相關問題。詞組:simplify sum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句子:I have also been put into robots and used to make mobile phones as well as help with medical operations.以及文本理解性的問題How computers have changed our lives? 學生可把這些問題提交班級討論并解決。
概述教會學生如何辨別文本中最重要的思想。寫概述時,向學生提出以下框架問題:文本主要的想法或觀點是什么?支持這些想法所需的關鍵細節是什么?哪些信息是不相關的或不必要的?讓他們用關鍵詞或短語來確定文本中的要點。同時教師指導學生在整個總結寫作過程中,應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觀點寫較短的概述。
批判性閱讀的過程就是在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分析質疑評價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文章語言、結構、內容作者寫作手法、寫作意圖,以此達到對文本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同樣重要的是提問技能,(Lewin,2010)認為批判性思維源于反思提出問題。在閱讀課中,除了理解性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將已有的知識應用到即將學習是文本中,以此來促進新觀點的形成,在提問后,留給學生足夠思考時間,對學生的回答積極反饋。例如,Short Story: Avery delighted in the crunch and crackle of the red, orange and yellow leaves under her feet as she walked home from school, but she failed to look both ways before crossing the street.批判性提問如:“What if Avery had just come from a safety class; would she have used more caution? What if you saw Avery beginning to cross the street or what would you have done or felt? Who was more at fault, Avery or the driver?”不論是在讀前讀中還是讀后,都要帶著問題去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解決問題。
預測和評價技能,通過預測文本,學生參與到閱讀課中,并將他們與所讀的內容聯系起來預測,在做預測后,學生可以通讀課文并對他們的預測進行細化、修改和驗證。預測策略讓學生積極參與,并通過詢問他們認為文本中可能發生的情況,將他們與文本聯系起來。評價是批判性閱讀中常用的技能,有效的閱讀需要用批判的眼光來處理文本:評價你所閱讀的內容不僅僅是它說什么,而是它怎么說和為什么這樣說,然后用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老師盡量引導學生了解讀到的東西是如何寫的,學生慢慢可以努力將這些技巧融入到自己的寫作中。
批判性思維是利用理性分析思想并深入挖掘以發揮我們真正潛力的藝術。批判性思維不是考慮更多思考或更加努力思考,而是關于更好的思考。培養并磨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能可以打開一生的求知欲,但培養批判性思維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書要給學生機會進行頭腦風暴和分析,課堂討論是鼓勵開放思想和創造力的好方法。當然學生可能會傾向于關注與他們的觀點一致的來源,但這將限制他們對該問題進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相反,教師要鼓勵學生了解辯論的相關觀點,并對兩種觀點持開放態度。這將使他們能夠在決定主題之前盡可能多地學習主題。
課堂討論是鼓勵開放思想和創造力的好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了解辯論的相關觀點,并對兩種觀點持開放態度,鼓勵學生質疑和挑戰現有的信念,準備好傾聽源自課堂的聲音。教師要愿意接受學生的挑戰,而不是將自己視為唯一的知識來源,通過讓學生參與閱讀課中的批判性思維過程來鼓勵學生,還應避免提供“如何做”的方法,英語閱讀課應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自由殿堂。例如,向學生提出一個開放式問題:“What would be a good way to get more people to recycle in the school?”無論它是否真實,教師都應該給創造性的答案加以肯定,比如有學生可能回答“we could start to make a giant sculpture out of recyclable things in the middle of the school.Everyone will want to add to it, and at the end of the year we can take pictures and then break itdown to bring to the recycling plant”。
以正確的理念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批判性閱讀觀念。作為一個具有批判性思維的讀者應該反思的是文本說的話,例如在閱讀課中批判地閱讀了一篇文章后, 應該能夠用自己的話解釋關鍵點。對于文本描述的內容,學生要有信心概述,并且能夠使用自己的例子與其他關于這個問題的寫作進行比較和對比。對文本的解釋,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應該能夠充分分析文本,并說明整個文本的含義。批判閱讀意味著能夠通過仔細審視寫作的風格和結構、使用的語言以及內容,反思文本說了什么,描述了什么,以及意味著什么。
批判性的讀者天生持懷疑態度,他們對文本也同樣持有懷疑態度。批判性思考者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他們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他們有意識地運用技能來揭示文本意義來確保他們對文本的理解度。批判性思考者不會對世界采取自私自利的觀點。他們對新的想法和觀點持開放態度,他們愿意挑戰自己的信仰,調查相互競爭的證據。批判性思維使我們能夠認識到對原本客觀的數據進行的廣泛主觀分析,并評估每項分析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事實可能是事實,但我們對事實的解釋可能會有所不同。
批判性思維通過強有力的論證有助于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和挑戰被接受的思想和信息,并允許更完全地發展思想。因此,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英語閱讀是很重要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都應持有開放的態度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要努力創設自由和寬松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接納并包容學生的不同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