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一旦我們擺脫了顯示屏的束縛,那么未來智能手機的設計,就會像科幻小說里的一樣。而全息投影技術,應該是科幻小說里最受歡迎的一種設計了。未來或許我們再也無須使用智能手機,任何電影或電視節目,都可以通過手腕上的設備,在空中投射出真正的全息投影畫面。
加拿大皇后大學多媒體實驗室,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臺曲屏的全息智能手機Holo Flex。
當用戶將這款手機彎曲時,其1920×1080分辨率的觸摸屏會展示出一幅3D圖像,人們不用佩戴特殊的眼鏡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它彎曲的機身內部放置了一個傳感器,可以讓用戶進行縱向的目標操控,并且可以添加和輸入不同的三維深度。當顯示屏彎曲時,用戶就像從屏幕里跳出來了一樣,能夠看到對方的樣子。
不僅如此,不管其他旁觀者從什么角度來看,對方的面部特征都能被正常刻畫出來,不會被扭曲或丑化。
任何智能手機如果被長期使用,配置都會過時,并且無法更換配件。或者如果你的手機組件損壞了,有的可以維修,有的則無法維修。
來自歐洲的一家機構通過一種設計,試圖解決這個問題。Phonebloks是由用戶自己組裝的手機,它的主板支持模塊化擴展,用戶可以輕松地搭配或更換模塊。每個模塊都通過針腳與主板相連。如果用戶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發現某個模塊出現故障了,比如攝像頭被摔壞了,那么就可以把攝像頭從主板上拆下來,換上一個全新的攝像頭模塊;如果用戶發現電池越來越不給力,那么可以重新組合一下模塊,換上一塊容量更大的電池。這是一種與積木類似的結構,只要主板不壞,就可以一直往上面安裝新的模塊,讓手機始終處于最佳的使用狀態。
還有比手機屏幕被摔碎更讓人郁悶的事嗎?但這是難免的事,而且屏幕裂縫會隨著使用慢慢變大,上面的“蜘蛛網”裂痕也會越來越多,我們對此卻無能為力。
然而,也許你的手機本身可以做些什么來改變這一切。2017年,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了一種擁有自行修復功能的屏幕材料。這是一種可拉伸的離子鹽聚合物,它具有一種特殊功能,當屏幕材料斷裂或出現劃痕時,離子和分子就會相互吸收以使材料愈合,因此可達到自我修復的目的。除了修復劃痕,這種材料還有修復切口的才能。測試發現,把這種材料切開,24小時之后它們就會重新銜接在一起。而且它的延展性能也很強,能夠拉伸到原尺寸的50倍長。
未來的手機肯定會提供許多不同的輸入方式,讓我們能更快、更準確地輸入單詞和命令。其中一個有趣的研究成果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這種成果的名字叫作Duo Skin。它是一種金屬文身,別看這款產品很薄,它卻可以和電腦、手機進行交互。這款電子文身主要是以導電的金箔為原材料,一層一層疊加,并通過合理的電路設計以及外接一些簡單的電子設備實現交互。Duo Skin可以實現觸控板輸入,從而實現顯示屏輸出和NFC進場通信等功能。
現在的無線充電主要使用共振技術,這種技術的應用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不足之處是仍然需要將充電底座連接到電源上。不過,工程師們已經設想好了未來的充電方式,將手機放到口袋里就能自動充電。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師,最近就公布了一種高性能的彈性電池,它可以直接被固定在衣服上。當我們帶著它在外面到處走動的時候,就可以隨時收集電能,然后用無線充電的方式給手機充電。其實人體本身就是生物發電機,在電能的利用方面,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通俗地說,可見光通信技術,就是在有光的地方便可以實現通信的技術,而Li-Fi(Light Fidelity)的開發正是基于可見光通信基礎的無線應用。
Li-Fi可見光無線通信,是一種利用光波傳輸數據的無線連接技術,其與光纖通信一樣具有高帶寬、高速率的優點。在理論傳輸速率上,Li-Fi的最高傳輸速率可達到1Gbps,是目前Wi-Fi最快標準的100倍。
雖然Li-Fi在傳輸速率上遠遠快于Wi-Fi,但這并不意味著現在普及的Wi-Fi會被Li-Fi取代。假若未來Li-Fi能夠順利發展,它便可以在室內環境下作為Wi-Fi技術的補充,幫助人們實現更快速、順暢的通信體驗。
用戶操作手機的終極目標,或許就像科幻小說里一樣,是通過心靈感應來控制手機。雖然這聽起來遙不可及,但是已經有一些科學家開始為之努力了,甚至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最先進的大腦計算機接口BCI,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當今手機所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就是輸入方式的革新。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布了一種可以讓脊髓受損患者直接通過大腦控制在電腦中輸入文字的系統,目前每分鐘最多可以輸入39個字符。
人類使用這一大腦傳感技術時,輸入速度可能要比測試用的猴子的速度慢一些,這主要因為人類同時還要思考交流的內容、單詞如何拼寫等問題,還有可能是因為人類處在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的環境中,但這對于無法有效交流的殘障人士來說,也是一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