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恩
美國第29任總統哈定性情隨和,風度翩翩,頗有魅力,以至于在1920年總統大選中,不少“顏值控”的婦女投了他的票,助他最終勝出。然而,這位英俊的總統在后人眼中不值一提。法國一位史學家毫不客氣地認定哈定是“最平庸的美國總統”.
那么,平庸的哈定怎么成了美國總統?這還多虧了他的前任民主黨人威爾遜。
威爾遜是一位非常有抱負的總統。一戰前,他力排眾議,堅持讓美國參與一戰,對協約國的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大戰結束后,威爾遜又以救世主的姿態帶著“十四點原則”,親率一個龐大的代表團赴法參加巴黎和會。這在美國歷史上是第一次。
此前,美國總統的注意力主要放在美洲。威爾遜則跨出洲門來到巴黎,要讓經濟上已經強大起來的美國成為世界領袖。1919年7月,威爾遜帶著體現了他的政治理念的《凡爾賽和約》躊躇滿志地回到華盛頓。
然而,當時的美國社會“孤立主義”思潮仍然存在。大戰結束后,厭戰的人們不想多管“忘恩負義”的歐洲人的事。此外,美國當時的實力也不足以“號令諸侯”。美國國會在盤桓再三后,拒絕批準《凡爾賽和約》,也不允許美國加入國聯。從歐洲的春風得意到回國后的折戟沉沙,威爾遜受到重大打擊,不久就中風了。
恰逢1920年美國總統選舉大戰拉開帷幕。當時,一些美國人士發現,人們對那些有理想、有理念的政治家頗感厭倦,他們迫切需要一個“常人”來代表美國。于是,經常在各種場合宣稱美國需要回到正常狀態的共和黨人哈定進入人們的視線。他的言論頗符合一般美國民眾的口味,加之哈定對廣大婦女的號召力,最終哈定以壓倒多數的選票勝出。
事實上,哈定確實是因為平庸才獲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除哈定之外,共和黨還推出另兩名候選人,這兩名候選人才華出眾,但是他們的支持者勢均力敵。
共和黨的政客們經過一番密商,轉而支持毫無棱角、自甘平庸,且容易為各方接受的哈定。
哈定上臺后,也頗有自知之明,多次表明自己將會盡力讓所有人滿意。他在政治上毫無作為,讓國會和內閣去主持立法和外交。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哈定在競選時,他的一大幫朋友出了不少力,哈定知恩圖報,讓他們悉數進入政界。但哈定很快發現自己悲劇了。
原來,這幫朋友獲得官職后營私舞弊、行賄受賄,使得哈定的內閣丑聞不斷。對此,優柔寡斷的哈定只能哀嘆:“我和敵人倒相安無事……我這幫該死的朋友卻使我如坐針氈!”
為了提升自己日益低迷的人氣,哈定決定去全國進行一次考察,不料途中突然病倒了。1923年8月,他猝然去世,在位不到三年。奇怪的是,之后哈定的妻子卻拒絕對哈定的尸體進行尸檢,并銷毀了哈定的很多文件,這給哈定之死平添了許多神秘色彩。
哈定因為平庸而坐上總統寶座,但并沒有成為人人喜愛的總統,他短暫的總統任期是以官員的腐化墮落而著稱的?;蛟S,原因并不單純在于哈定。時代需要一個平庸的總統,于是,他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