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塵文化

魯迅這位常以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面孔示人的文學巨匠,有著另一個身份——封面設計師,并對自己參與的多部作品進行裝幀設計。
魯迅親自設計或書寫名字的書刊中,多次運用古典圖案來設計封面。比如1923年出版的《桃色的云》,是魯迅翻譯的童話集。他采用白色封面,書的上半部分由漢畫人物、禽獸及流云組成的帶狀裝飾,印紅色暖色調(diào),頗有東方素凈的古韻。紅色的部分像奔騰的流云,又像飛舞的朝霞,不僅點名書的主題“桃色的云”,而且暗含這本書的內(nèi)容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魯迅這種古為今用的做法不僅簡練美觀,也和整本書的格調(diào)一致。
《彷徨》這本書的封面也是由魯迅設計,設計師好友陶元慶作畫、橙紅底色,用幾何線條畫三人呆坐椅上,面對著一輪圓而不圓、顫顫巍巍的深藍色太陽,于百無聊賴中晃悠。當時有人稱太陽不圓,陶元慶也很無奈: “我正佩服,竟還有人以為我是連兩腳規(guī)(圓規(guī))也不會用。”然而,魯迅不僅對這個封面極為贊賞,稱“《彷徨》的書面實在非常有力,看了使人感動”,而且挺身為陶元慶辯護: “你看好笑不好笑,竟有這樣不懂藝術(shù)的人。”
魯迅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死磕細節(jié)的封面設計師,對字體也要精心設計一番。他將《奔流》兩字用變化的黑體字勾上黑邊,有一種流動感; 《萌芽》兩字筆畫一邊粗,一邊呈尖狀,顯得干凈、蒸蒸日上,像正在生長的芽兒。 “萌芽月刊”四個大字擺放成橫折形,十分突出。紅色的“第一卷1·1930”放在封面左下角也醒目,整個封面張揚又瀟灑寫意。
魯迅的設計中也不乏西方書籍設計中大膽、張揚的因素。比如匈牙利作家撰寫的童話集《小彼得》,由魯迅校訂作序并設計封面。書名美術(shù)字由魯迅所寫,模仿英文中的花體字,封面圖案也頗具西歐風味,烘托出了童話的趣味。
此外,魯迅也緊跟世界潮流,在設計中融入一些西方元素。1934年出版的《引玉集》是一本介紹蘇聯(lián)版畫的畫冊:長方形紅色色塊穩(wěn)重,色塊上再手寫書名、書中所選外國版畫家的外文作者名字和“木刻59幅”字樣,用橫線隔開。這樣既有大方簡練的東方趣味,也有西方書籍張揚的因素。
魯迅除了做好一名優(yōu)秀的封面設計師,偶爾也做一下書籍插圖的活,還鼓勵年輕人多學藝術(shù):我并不勸青年的藝術(shù)學徒蔑棄大幅的油畫或水彩畫,但是希望一樣看中并且努力于連環(huán)畫和書報的插畫的學生,研究歐洲各家作品的同時,更注意中國舊書上的繡像和畫本,以及新年的單張的花紙。
魯迅還出版了一些關(guān)于插圖創(chuàng)作技法等指導插圖創(chuàng)作的書,比如日本的《近代美術(shù)史潮論》,魯迅以為中國正需要這一類書,應該介紹。但當時出版界對這類書的態(tài)度正如他自己所說,書中圖畫太多,共134幅,在現(xiàn)今讀者寥寥的出版界,恐怕沒人敢出版。后來魯迅想到了雜志《北新》,如果每期選用這本書中的兩三幅畫,再附約十頁譯,不到兩年就可以全部完結(jié)。論文和畫相聯(lián)絡,沒有一點兒浪費的東西。在魯迅的努力下,這些插畫在《北新》雜志上連載完后,后來又出了單行本。
一本好書離不開成功的裝幀設計,想必魯迅早已料到了這一點,才會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書親自設計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