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哲釗
【摘要】現階段,民族聲樂方面教學乃是高校當中音樂教學一個重要部分,其在傳承民族文化、對學生素質加以培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然而,伴隨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全球聲樂教學都呈現出了一種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國內的民族聲樂若想在國外音樂理念巨大沖擊之下進行發展,并保持自身具有的優勢,就需要對民族聲樂方面教學進行改革以及創新,進而促使國內民族聲樂方面教學進行多元化的發展。本文在對當前高校當中民族聲樂方面教學狀況及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民族聲樂方面教學改革及創新策略加以探究,希望可給實際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民族聲樂教學;創新;改革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民族聲樂是將其他一些傳統藝術當作基礎,把國內外眾多藝術經過當作養分逐漸形成帶有民族特征的一種音樂形式以及藝術形式。國內高校當中民族聲樂這一專業的學生為民族聲樂這個領域當中的人才,其是民族聲樂未來發展以及壯大的核心力量。如今,我國一直在大力倡導文化自信,使民族聲樂這一專業具有的教學任務變得越發重大,除了要對基礎的樂理知識加以講授之外,更需要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傳統美德、深厚文化的聲樂人。所以,高校急需對民主聲樂方面教學進行改革以及創新。
一、當前高校當中民族聲樂方面教學狀況及問題
現階段,國內民族聲樂整體發展形勢非常好,特別是在我國大力支持之下,高校當中的民族聲樂有關教育更是節節開花,出現了如周小燕、郭淑珍這些杰出的教育家,其與國內聲樂教學實際狀況進行結合,創新出不少教學方法,培養出很多聲樂人才。然而,以往取得的不俗成績不表示民族聲樂方面教學能夠一勞永逸,聲樂教學只有跟隨時代發展,并且不斷進行改革創新,這樣才可走出國門,永放光芒。如今,高校當中的聲樂教學存在著比較嚴重的課堂教學模式化與課本化這一現象,并且缺少專業教師,這都阻礙了聲樂教學的整體發展。
(一)課堂教學模式化與課本化
當前,民族聲樂方面教學一個急需改革的現象就是課堂教學模式化與課本化,教師為按時完成相應的教學進度,高校學生為通過考試,已經形成固定形式的教學安排。如此一來,盡管學生表面上獲得較好成績,然而無法確保學生對民族聲樂有關要領進行掌握。而且,在以往教學期間,聲樂教師處在主導地位,高校學生具有的主體價值常被忽略,學生只能對教材當中的固定理論進行機械學習,無法對民族聲樂具體內涵加以體會。這樣一來,多數學生都很難對中華民族具有的精神內涵以及文化價值進行領悟。而且,模式化的課堂教學的一個弊端就是無法在教學當中融入實踐經驗以及新興理論,致使課堂知識與實際脫節。
(二)缺少專業教師
實際上,民族聲樂是音樂教學當中一個小眾分支,主動報考該專業人遠沒有流行音樂專業的人多,同時,師資力量方面也有所欠缺。這除了在當前很多高校當中聲樂教師身兼很多不同課程這一方面有所體現之外,同時多數教師都不具備深厚文化基礎以及聲樂基礎,盡管這些教師接受了專業教育,然而其早期主攻方向多為美聲唱法,沒有與原生態的民族音樂進行過深層接觸。在民族聲樂這一專業教學期間,所有專業課的教師都必須具備扎實的聲樂知識,并且擁有豐富的實際經驗,只有這樣才可把知識直接、深刻地傳授給學生,帶領其對民族聲樂具有的內在美加以領悟。然而,當前多數民族聲樂這一專業的教師都是一人講很多課程,致使每門課程的深度以及專業性難以得到保證。這樣一來,高校學生只能學習到民族聲樂的一些皮毛,無法對民族聲樂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領悟。
二、民族聲樂方面教學改革及創新策略
高校是對藝術人才進行培養的重要陣地,按照國內民族聲樂較好的發展勢態,高校當中聲樂專業應當對人才進行多元化的發展。如此一來,不僅與事物發展具有的多樣性這一規律相符,同時還與世界文化整體發展趨勢相適應。所以,高校當中的民族聲樂方面教學需要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把握,進而對民族聲樂方面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促使聲樂教學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一)提升對于民族聲樂方面教學當前的重視程度
1.優化聲樂教材
現階段,在信息時代之下,高校當中的聲樂教材需要緊跟時代以及社會發展,及時進行改革和創新,對以往曲譜教材這種教學模式加以改變,選取一些杰出的民族聲樂方面藝術家過去演唱的資料,同時及時補充相應的圖片資料,通過多種資料對民族聲樂方面教材落后的局面進行豐富。除此之外,教育部門還需對聲樂教材進行積極調整,不斷提升教材具有的權威性與統一性,這樣能夠促使學生對民族聲樂進行全面、透徹的學習。
2.合理設置聲樂課程
如今,若想對民族聲樂方面教學效果加以保證,高校首先需要對課時量加以保證,對課程占比進行適當調整。注重民族聲樂這一教學具有的地位,積極承擔其對民族藝術進行傳承的重任,同時,還需把民族聲樂以及民族文化進行傳播。所以,聲樂教師在對基礎樂理知識加以講授期間,需要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合理增添民族聲樂方面的課程數,確保學生能夠對不同的、專業的民族聲樂加以學習。
(二)注重原生態這種教學方法的推廣及應用
因為原生態的民族聲樂源自生活,帶有很濃的民族特色,而且傳播非常廣泛,所以,其已經被列入到了我國民族口頭非遺當中。盡管以往學院派的聲樂教學融入不少西方聲樂理念與唱法,然而原生態的聲樂乃是沒有經過加工的唱法,其是對演唱人員是否能夠把握歌曲具有的民族特色的主要衡量標準。高校當中的聲樂教學若想進行改革和創新,就需要對原生態的歌手以及民歌進行挖掘,引導學生在對原生態的民歌加以學習的同時,漸漸對其中的民族特色加以感受,主動承擔起文化傳承重任。除此之外,藝校在招生期間可對具備原生態的唱法的學生加以重點培養,促使民族聲樂方面教學長遠發展[1,2]。
(三)著重培養學生情感體驗
在聲樂演唱當中,情感屬于重要基礎,如果演唱人員帶著情感進行演唱,就可以對音樂作品進行更好的詮釋,讓演唱者以及觀眾在情感方面產生共鳴。一般來說,作詞家與作曲家進行作品創作期間會融入自身情感,所以對作品進行演唱之時,就需要演唱人員帶有情感。然而,在民族聲樂這一專業之中,不少學生進行演唱時都缺乏情感,并未真正融入作品意境之中,進而導致學生演唱水平難以提升。對于此,在教學期間,聲樂教師需著重培養學生情感體驗。而且,為促使學生進行情感融入,教師需在學生演唱之前對歌曲加以深入分析,其中包含曲調分析以及歌詞分析等。當學生對歌曲背景加以了解之后,教師可帶領學生對作品當中的藝術形象加以分析,例如作品具體情緒變化、角色體現等。當學生了解以上內容之后,可以對作品進行較好的詮釋,提高其演唱能力[3]。
三、結論
綜上可知,如今高校當中民族聲樂方面教學存在課堂教學模式化與課本化以及缺少專業教師等問題,這對整體教學效果造成較大影響。所以,高校必須對民族聲樂方面教學進行改革創新。然而,高校當中民族聲樂方面教學進行改革以及創新需要經歷漫長過程,在此期間需要高校提升對于民族聲樂方面教學當前的重視程度,不斷優化現有聲樂教材,合理設置聲樂課程,同時,注重原生態這種教學方法的推廣及應用,著重培養學生情感體驗,這樣才能促使民族聲樂方面教學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韋利軍.從美聲唱法的民族化探究高校民族聲樂的教學改革[J].藝術科技,2018,31(9):259-260.
[2]馬希剛.高校聲樂教學中少數民族聲樂教學的多元化問題[J].北方音樂,2018,38(15):128,130.
[3]毛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視域下的高校民族聲樂教學改革[J].北方音樂,2018,38(7):14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