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楚下
解決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使孩子身心健康,就要拿捏準教育的痛點——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所謂健全人格,就是人格的生理、心理、道德、社會各要素完美地統一、平衡、協調,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發揮。培養孩子積極獨立的自我意識,讓孩子正視現實,對他人、社會具有理性認知,訓練其建立良好、穩定、協調的人際關系,給予孩子愉快樂觀的情緒體驗,幫助孩子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
吳謝宇殺母案的事發地點
2016年2月14日,福州警方發現謝天琴被人殺死在某中學教職工宿舍內,經偵查,謝天琴的兒子吳謝宇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公布的信息顯示,兇手作案時間發生于2015年7月11日。
經調查,2015年6月底,吳謝宇通過網絡購買了刀具、防水布、塑料布、隔離服、醫生護士服等,其中僅刀具就購買了菜刀、手術刀、雕刻刀及鋸條多種。2015年7月12日到7月23日,即案發后,他又數十次購買活性炭、塑料膜、壁紙、真空壓縮袋等,吳謝宇用塑料薄膜把謝天琴的尸體裹了十多層,每一層中間放有活性炭,整個房間也密封得很好。隨后,吳謝宇在藏尸的房間里布置了數臺電子視頻監控以及紅外線報警器,只要有人進入房間,紅外線報警器就會在他的手機上觸發報警,并且他隨時能在手機上看到房間里實時的監控畫面。2016年2月5日前后,吳謝宇給舅舅發短信稱希望舅舅到高鐵站接他和母親回家。但這個短信發出之后,吳謝宇就失蹤了。
2019年4月21日,吳謝宇在重慶江北機場被警方抓獲。
冷血的殺戮,周密的計劃,如此高智商的犯罪給這個人倫慘劇帶來諸多疑團,到底是什么深仇大恨能讓一個高材生處心積慮要殺害自己的親生母親?
吳謝宇在外人眼中一直是一個成績優異,有清晰人生規劃的學生。學習上,他喜歡和老師交流,因常年考試第一被稱為“宇神”,在學校獲得各類獎學金,是同學心目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偶像;生活上,他作息規律,自律性極強,助人為樂,對待朋友很有耐心,與同學關系融洽。吳謝宇的朋友稱,吳謝宇和他母親的感情不錯,每晚都會和母親通話,吳謝宇還在個人的人人網主頁上表達過對母親的愛。
從外在跡象看,吳謝宇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學生、兒子,然而這種完美主要是學習成績上的完美,至于吳謝宇在交際能力、自我心理覺察能力、情緒調控能力等方面的素質也如他的學習一樣完美嗎?根據吳謝宇日常生活方面的報道,可以發現他雖然與同學的關系都很友好,但幾乎沒有交心的朋友,平時不愛說話,很內向;另一方面,在吳謝宇殺害母親之前,吳謝宇很要強,總是按照好學生的標準要求自己,從不向他人提出要求或幫助,而其母親一死,他立即向親友借了一筆巨款,可見他并不是不會索取,并不是不需要幫助。從這兩點可以看出,吳謝宇的溝通表達能力很弱,內心的真實需求長時間被壓抑,在“情商”方面是不完美的。而這些問題與教育內容、方式有著密切關系。
首先,在應試教育體系下,唯分數論成為教育的一大特點。老師、同學們只夸贊謝天宇的學習成績,母親謝天琴也不容許兒子在學習方面有一次差的表現。唯分數論,導致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只教育他該如何學習,所有教育的重點都放在了跟學習成績有關的品質上,例如謙虛、認真、毅力、自律等等。而情緒體驗、自我意識等方面的培養,不僅老師同學們沒注意過,其母親也從來沒有關注過,更不用說培養他這方面的品質。這種教育內容上的“唯分數”必將導致孩子人格不健全,而人格教育也成了教育的一大痛點。
其次,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過于強硬,不尊重孩子的意愿,長期忽視孩子的心理需求。謝天琴要求自己克己與自律,她將自己的這種品性也強加到了兒子身上,要求兒子成為和她一樣的人。她跟人的交流方式也非常強硬,當吳謝宇違背了她的意愿,謝天琴就會以強硬的態度讓兒子服從自己,要求兒子強勢地完美下去,如要求兒子讀名校、考碩、留學等。孩子在這種強壓之下,他的真實情緒、心理需求得不到發泄,長此以往,必定會出現嚴重的心理障礙,形成極端的行為方式。
法律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不論是過度追求分數,還是強硬的教育方式,其最終結果都是導致品德和健康人格的缺失。案件中作為受害者的母親認為分數就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切,給予孩子過高的期望,又不培養孩子處理自我情感的能力,使孩子長期身處學習壓力、情感缺失之中,不知怎樣愛人,不會處理親密關系,孩子學業成功的背后,或許早就形成了扭曲的思想和心理,在施壓者與承受壓力者之間爆發激烈矛盾時,承受壓力者就會出現心理反彈,做出極端的舉動。
解決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使孩子身心健康,就要拿捏準教育的痛點——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所謂健全人格,就是人格的生理、心理、道德、社會各要素完美地統一、平衡、協調,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發揮。培養孩子積極獨立的自我意識,讓孩子正視現實,對他人、社會具有理性認知,訓練其建立良好、穩定、協調的人際關系,給予孩子愉快樂觀的情緒體驗,幫助孩子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而塑造健全人格的前提,是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人,尊重孩子的意志、興趣,有發表個人意見的權利,家長和子女要像朋友一樣真誠談心、平等交流,而不是單向命令、強制孩子做事。
相信解決了當下教育這一痛點,我們的孩子將會成長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對社會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