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軍


青少年身高管理對很多人來說還是一個盲區,青少年長高的黃金期不容錯過,干預早,損失就少,如果盲目等待,有可能錯失良機,造成終生的遺憾。
“我的孩子在班里最矮,是不是發育出了問題?”“我當年就是長得晚,我的孩子肯定也是這樣。”“我們夫妻都挺高,孩子應該不會矮的。”“孩子還沒有發育,不著急。”……這些說法人們時常聽到,但身高問題不是人們想的“理所當然”,它與很多因素有關。
春季萬物生長,也是孩子長高的一個黃金時期。因此,判斷孩子的身高變化是否正常,把握孩子生長發育的黃金期是關鍵。
孩子長高有三個黃金期:
一是嬰幼兒期(出生至3歲),該時間段是人一生中生長最快的階段,出生后第一年可增長25厘米。這個時間段主要是營養狀態和生長激素的調控;
二是兒童期(從3歲開始至青春期前),此期間,生長主要由生長激素調節,每年增長5~7厘米;
三是青春期,男孩、女孩進入青春期后,由于生長激素及性激素的協同作用,生長速度再次加快,但由于有性激素的參與,在增高的同時骨成熟也加快,導致骨骺閉合,身高增長停止。
男孩在整個青春期的身高可增長25~28厘米,女孩身高可增加20厘米左右,如果孩子每年生長速度少于6厘米,可視為生長遲緩,家長就要引起重視,及時帶孩子就醫,明確具體原因。
兒童的生長發育雖然按一定的規律發展,但在一定范圍內也受遺傳、環境的影響,因此身高存在相當大的個體差異,每個人生長的“軌道”不會完全相同。在外部環境無特殊變化的條件下,兒童的發育過程是相對穩定的,一旦出現疾病、內分泌障礙、營養不良等現象,就會出現明顯的生長發育遲滯。如果發育遲滯,勢必造成身材矮小,而孩子身材矮小的治療時機很重要,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造成終生遺憾。身材矮小的最佳治療時機是青春期前,青春期后,生長潛能已非常有限,骨骺線一旦閉合,身高就停止生長,要想長高基本不太可能了。
要提醒的是,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對孩子的身高容易出現一些誤區。
首先是夸大遺傳對孩子身高的影響。雖然身高和遺傳有緊密的關系,但除了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對孩子身高的影響同樣很大!遺傳因素決定身高增長的潛能,環境因素決定身高增長的現實性。
第二個誤區是認為孩子還沒有發育,不著急。男孩變聲和女孩月經初潮是標志孩子進入青春期發育后階段的特征,這個階段,孩子的骨骼生長區(骨骺)已經接近閉合,身高開始進入停長倒計時。有個病例:一個11周歲的女孩子,身高1.41米,本來也屬于正常身高,但這時月經初潮來臨,到醫院一測骨齡,已經達到13歲了,骨骺已經接近閉合,錯過最佳干預治療期,沒有空間生長了。
第三個誤區是有的家長盲目認為孩子屬于“晚長”,個子矮不著急,當發現孩子真的不長時,再到醫院就診為時已晚。
第四個誤區是盲目就診。孩子的身高較矮小時,有的家長找非專科醫生就診,從而造成誤診和錯誤的用藥,耽誤了治療時間。如發現孩子身高增長緩慢,應及時到大醫院進行咨詢檢查,及時治療。
最后一個誤區就是盲目治療。部分家長盲目聽信廣告,盲目嘗試“口服增高藥”及所謂能“躥個”的補品,不僅浪費了金錢,而且有可能加速骨骺的閉合。
為了避開以上誤區,家長對孩子的身高應進行合理跟蹤,要定期給孩子測量身高、體重,隨時觀察孩子的身高變化。測量身高時,要堅持“三同原則”:同一個身高尺,同一個測量時間,同一個測量人。再根據骨齡評價結果分析兒童生長狀況。
青少年想長高要留心以下方法:
首先,要積極防治各種疾病。影響青少年長高的疾病有數百種,常見的疾病性矮小有營養不良性矮小、生長激素缺乏癥、真性性早熟、晚發性甲狀脈功能低下、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軟骨發育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心臟病等。有些疾病可以治療,如生長激素缺乏癥、甲狀腺激素缺乏癥等可以通過激素替代治療改善身高。哮喘、先天性心臟病等原發病治療好了身高也會有所增長。矮小的青少年需要由有經驗的專科醫師檢查,查找病因,對因對癥治療。
其次,要注意平衡營養。嬰兒應盡可能采用母乳喂養,隨著孩子月齡增加,及時添加輔食,不同的生長期都應平衡膳食,葷素搭配,保證足夠的熱量、優質蛋白質、各種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微量元素等。
第三,要加強體育鍛煉。適當運動能增加骨骼的血液供應,加速骨骼增長的過程。尤其是跳躍、跑繩、籃球等運動,對青少年的身高增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第四,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一方面,睡覺可解除肌體疲勞;另一方面,青少年深度睡眠后,體內生長激素分泌旺盛。故青少年每天要有8~10小時睡眠,以發揮最大的生長潛能。
第五,要保持精神愉快。精神壓抑可抑制生長激素分泌。因此,家長應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平和的環境,定期帶孩子出去散心,接觸大自然,讓孩子愉快地成長。
青少年身高管理對很多人來說還是一個盲區,青少年長高的黃金期不容錯過,干預早,損失就少,如果盲目等待,有可能錯失良機,造成終生的遺憾。

組織學生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