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生在悶熱的夏季,一般是早上正常,下午突然精神沉郁、食欲廢絕、喜窩濕地等現象。
(2)豬中暑體溫急劇升高,往往41℃以上,甚至達到44℃。
(3)前期伴隨呼吸困難,氣喘厲害,后期出現痙攣,神經癥狀。
(4)臨產豬、哺乳母豬、有肢蹄病的豬很容易發生,這些豬往往在一群豬中最先發病。
(1)改變小環境,給發病豬只全身噴白酒或冷的自來水,架上電扇,準備大量涼水,讓其自由飲用。
(2)抗休克,用樟腦磺酸鈉+地塞米松+VC混合肌。
(3)先利尿,以降低顱內壓和心肺負擔(尤其呼吸非常困難時),呋塞米肌注或靜注甘露醇。再靜脈注射生理鹽水,以防止脫水。
(4)適量耳靜脈放血以減輕心臟負擔。
(1)給豬群提供充足清涼的飲水,飲水中經常添加適量的維C抗應激藥物,防止熱應。
(2)保持豬舍通風良好(每30頭商品豬配一臺牛角扇),干燥,不熱的環境。可在周圍搭好涼棚、防曬網、種些藤蔓植物如牽牛花等。
(3)豬舍屋頂蓋草或者豬舍里面吊天花,可在中午給屋頂灑水保持較低的舍內溫度。
(4)有計劃地給豬群投喂涼茶。
如何防止肉牛夏季中暑?最近很多肉牛養殖戶問最近天氣太熱了,肉牛會中暑嗎?怎么樣防止肉牛養殖過程中暑?
肉牛中暑又稱肉牛熱射病和日射病,多發生在炎熱夏季,遇環境高溫時也會突發該病。在地域上以山區、半山區和海1500米以下多發。其主要癥狀有6點:
(1)中暑肉牛步行放緩,步型搖晃,身軀不穩;
(2)肉牛全身多汗,體溫超過42℃,脈搏每分鐘達100次以上;
(3)中暑肉牛呼吸不暢,不閉口腔;
(4)肉牛中暑眼結膜呈紅;
(5)飲欲增進,食欲廢絕;
(6)肉牛如果嚴重者高熱昏迷,肌體震搐,口噴白沫,痙攣死亡。
中暑預防:
如果是圈養肉牛圈舍和活動場地要注意通風,活動場地上方最好做上遮陽網處理,牛舍里面加裝電風扇這樣可以更好的使空氣流通,如果是放牧養殖上午提前出去放牧,根據氣溫高低選擇上午9~10點回來補充水分,下午根據地區和光照時間選擇出去放牧。
中暑治療:
降溫治療牛,將病牛置于陰涼處,用冰塊冷敷頭部,頸部,腋下或者腹內側,或用涼水澆頭部,潑身,飼喂1%的鹽水2~3公斤可以降溫,防止便秘和脫水,當體溫將至39℃,既可停止降溫,以防虛脫。
維護和改善心肺功能, 對肺部充血嚴重的患牛,靜脈放血200~1000毫升,這樣可以很快減輕心肺負擔,緩解呼吸困難,然后靜脈注射復方鹽水注射液2000~3000毫升,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1000~2000毫升,三磷酸腺苷,輔酶A和肌苷適量,糾正電解質平衡,補充體液,稀釋和加速血液流動,改善心肌營養。
如果患牛出現心衰,可以肌肉或者靜脈注射安納咖2~5克或樟腦磺酸鈉20毫升。
羊場綠化:綠化有助于改善羊場氣候小環境,因此對于羊場綠化一定要重視起來。首先可以在羊舍周圍有計劃的種植一些高大喬木,例如楊樹、梧桐樹等,長大后可以為羊舍及運動場遮光庇蔭而又不會影響通風;其次可以在羊場空地種植一些牧草或驅蚊草,例如三葉草、黑麥草、狼尾草、薄荷等,牧草可以喂羊,而驅蚊草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蚊蠅的效果。
遮光庇蔭:羊場沒有種植高達喬木的情況下,便要想其他辦法進行遮光庇蔭。首先最好的辦法便是在羊舍及運動場上方搭建遮陽棚或遮陽網,其中遮陽網或遮陽棚一定要高出羊舍至少0.5米且最好有一定的傾斜,這樣一來可以起到更好的降溫效果,二來可以降低對通風的影響;其次可以將羊舍頂部及四周圍城用白漆或石灰水刷成白色,可以最大程度將陽光反射出去,也可以降低羊舍內溫度。
加強通風:加強通風對羊舍降溫除濕十分有幫助,一來通風可以帶走羊舍內及羊體的溫度,二來通風可以帶走羊舍內的濕氣和有毒有害氣體。羊舍一定要留有足夠大的門窗,而且門窗要可以形成空氣對流這樣通風效果才好,例如羊舍僅一面留窗一面無窗這樣便無法形成空氣對流,自然談不上通風。羊舍頂部則可以留通風口或安裝通風球,使上升的熱氣和濕氣可以排出去。羊舍自然通風效果不佳時則可以安裝排風扇,記住安裝排風扇不是電風扇,電風扇只能在小范圍內讓空氣流動,而排風扇則可以讓整個羊舍的空氣流動。
增喂青料:夏季各類牧草、雜草生長旺盛,可以說青綠多汁飼料資源十分豐富,我們便可以增喂青綠多汁飼料,一來可以提高飼料適口性及羊群食欲,二來可以為羊群補充水分促進排尿,而排尿則可以帶走羊體熱量。不過青綠多汁飼料喂量過大可能造成“水瀉病”,喂量必須逐漸增加過渡讓羊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才可以。
保證飲水:夏季羊需水量會大大增加,只有保證充足的飲水才能保證羊的正常采食、消化及健康,而且保證飲水對降溫還有一定的幫助,一來水溫要比羊體及環境溫度低飲水可以降低羊體溫度,二來飲水可以促進排尿帶走羊體熱量。有條件的養羊場最好24小時不間斷飲水,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也要在早晚飼喂后及中午高溫時間段3次充足供水。飲水一定要保證清潔、無污染,另外可在飲水中加入適量的電解多維、VC或清瘟敗毒散,以提高羊群抗熱應激的能力。
噴霧淋浴:可在11~15點高溫時段,采用噴霧或淋浴的方式為羊體及羊舍進行降溫,當羊舍內溫度高于30℃時可以每隔30~50分鐘噴霧或淋浴一次,每次3~5分鐘,切忌不可采用涼水沖頭,而且噴霧或淋浴后一定要加強通風帶走羊體及羊舍內的水分和熱量才可以,若通風不好的情況下則會適得其反使羊舍變得又悶又熱。
喂小蘇打:喂小蘇打降溫相信不少人會感到奇怪,其實原理非常簡單,小蘇打會在羊的消化道內分解釋放出二氧化碳,從而吸收大量熱量,起到給羊體降溫的效果。如果飼料中已經添加小蘇打了則沒有必要再添加了,飼料中沒有添加小蘇打的情況下,可以在飼料中添加1%的小蘇打或喂小蘇打水(合小蘇打量,每只羊每天5~8克為宜)。
溫度是影響雞生產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據測定,雞最適宜的環境溫度在13℃~15℃,當溫度達到30℃時,雞的采食量減少10%~30%,當溫度達到35℃時,雞就會出現一系列精神異常反應,出現中暑癥狀。中暑的情況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劇,當溫度超過40℃時,造成雞大批中暑死亡。
中暑的癥狀及治療。病雞呼吸加快、喘息,可明顯看到胸廓劇烈收縮和擴張,飲水量猛增,站立不穩或蹲伏地上,排白色或黃色水樣糞便,嚴重時倒地抽搐,死亡時間多在晚6~9點。出現該癥狀即可判定為中暑。發現雞只中暑,應立即將雞轉移到陰涼通風處,在雞冠、翅翼部扎針放血,同時肌注維生素C 0.1克,灌服十滴水1~2滴、仁丹3~4粒。一般情況下,多數中暑雞經過治療可以很快康復。
預防中暑的主要措施。預防中暑的關鍵是降低雞舍溫度,同時加強飼養管理工作,防止和緩解熱應激產生的負影響。在操作上,養殖戶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采取以下措施綜合防治:
隔阻熱源,減少熱量入舍。陽光是導致舍內增溫的直接因素,減少熱量通過幅射傳導方式的侵入,是保持舍內溫度的前提。
①避免陽光直接射入舍內。可在雞舍向陽面搭建涼棚,有條件的可在雞舍周圍種草植樹,通過植物吸收熱量,降低空氣溫度。
②減少舍壁吸熱。可以把雞舍向陽墻壁和舍頂用白色涂料漆白,增強反射,減少熱量吸收;也可以在雞舍頂上覆蓋一層一定厚度的稻草,灑上水,隔斷熱源。
蒸發散熱,降低舍內溫度。舍內溫度過高時,可用水蒸發吸熱原理,降低溫度。一是向雞舍地面灑一些涼水,利用水分蒸發吸收熱量;二是用高壓噴霧器盛涼水進行空間噴霧,視舍內溫度情況,每隔2~3小時噴霧1次,可使舍內溫度下降5℃~7℃。在進行蒸發散熱時,必須打開門窗,增強對流通風,以避免舍內濕度過高(超過60%)加重高溫的不利影響。
加強通風,保持舍內溫度。良好的通風換氣可及時帶走舍內熱量,降低硫化氫、氨氣等有害氣體的含量,使舍內空氣涼爽、新鮮。可以加大換氣扇的功率,增加風扇數量,提高舍內空氣流動速度。通風時,使空氣沿雞舍長軸方向流動,這樣流經雞體的風速加大,能及時帶走雞體產生的熱量。
充足供水,緩解高溫影響。提供充足的飲水,是緩解高溫影響的措施之一。水要涼爽、清潔,pH值以6.5~7.5為宜。雞的最佳飲水時間為上午6~10點,水溫為8℃~12℃,必要時可加入冰塊,正常時雞的飲水量是采食量的4倍。
科學飼養管理,保證生產性能。高溫使雞采食量減少,熱應激導致蛋雞產蛋率下降。為保持雞的生產性能,可從以下3方面入手:
提高日糧的營養濃度。主要是增加飼料中粗蛋白、鈣、磷及維生素的含量。一般粗蛋白提高5%,鈣提高4%,鈣、磷比例為4∶1,主要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E和B族維生素,添加量可為正常量的2倍。另外,可加喂一些青綠飼料(如青草、塊根和西瓜皮等)。
調整飼喂時間。可將飼喂時間安排在清晨及傍晚氣溫較低的時候,中午可喂一次濕拌飼料及適量青綠飼料。
選用抗應激添加劑。在飼料中添加抗應激對提高雞的抗高溫能力和產蛋率亦有明顯作用
很多人認為鵝是不會中暑的,因為長期都是泡在水中的,其實鵝在盛夏也很容易中暑,因為鵝毛濃密,皮下脂肪較厚,而且鵝是耐寒怕熱,因此在夏季要做好預防鵝中暑的措施:
1.在圈舍內離鵝體2米左右的高處,用1.5~2.5厘米厚的白色泡沫塑料板做一層天花板。塑料板的隔熱作用可使圈舍溫度下降2℃~4℃。
2.在圈舍的屋頂覆蓋一層15~20厘米厚的稻草、麥秸或草苫,并灑上涼水,保持濕潤,可減少熱量被吸入圈內。
3.將圈舍的外墻壁用生石灰水或白色涂料刷白,房頂覆蓋白色物料,以增強光的反射作用,減少圈舍對熱量的吸收。
4.在圈舍周圍種植葡萄、絲瓜、南瓜等藤蔓攀緩植物,讓藤蔓爬滿墻壁、房頂和涼棚,減少太陽輻射熱傳入圈舍。
5.在圈舍四周栽花種草,以減少太陽輻射熱和反射熱。
6.在圈舍的向陽面、門、窗口和活動場地搭涼棚遮陽。
7.在圈舍內安裝風扇,強行排出舍內的暑熱濁氣,加強空氣流通。
8.中午高溫時,將剛打上來的深井水用噴霧器對圈舍空間噴灑,或沖洗房頂和外墻壁,以加強散熱。
為了能夠在炎熱夏季旱養肉鴨有較高的利潤,我們針對高溫、高濕的自然環境,應從日常飼養管理方面入手,搞好肉鴨的夏季管理,消除炎熱天氣對其健康的影響,實現一年四季均衡生產,取得肉鴨生產良好成績和經濟效益。
防暑降溫工作
肉鴨到28日齡后最適宜的生長溫度是21℃,而夏季氣溫往往超過30℃,在炎熱天氣下,鴨經常發生鴨中暑和熱應激而導致鴨昏厥甚至大批死亡的現象。因此防暑降溫工作成為夏季肉鴨飼養管理中的重點和難點,針對此項工作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加強通風:鴨舍內加強通風可以促進空氣流動,加快鴨體蒸發帶走熱量,從而降低鴨的體溫,同時保持舍內空氣新鮮,減少了疾病的發生和傳播。然而北方地區個體養殖戶多為大棚式養鴨,棚舍條件較差難以做到有效地縱向通風以及風機配合水簾的降溫措施,在應對夏季高溫時應將棚舍兩邊塑料布卷起,并配合使用風扇來加大通風量降低舍內溫度,夜間也應適當加大通風量,以緩解白天酷暑的影響,恢復體能。
遮陽降溫:為了減少太陽輻射可以把棚頂涂成白色,并搞好綠化利用植物遮擋,可有效降低舍內溫度,由于陽光直射,鴨群多集中于舍內,因此在運動場上方利用植物或遮陽網適當遮蔭,可增加鴨群活動范圍,避免擁擠導致個體產熱量上升。
噴霧降溫:在加強通風后溫度依然居高不下時可采取棚頂噴水、舍內噴水霧化的降溫措施,每隔1~2小時進行一次,每次約10~15分鐘即可,可配合消毒劑的使用做到消毒降溫一舉兩得。
適當降低飼養密度:很多養殖戶以為夏季疾病較少,成本相對較低,而且能夠較早將鴨放至運動場地,因此選擇加大飼養密度以求增加養殖效益,但往往適得其反,由于鴨群過于擁擠造成個體散熱面積減少,鴨群自身產熱量增加,加大了夏季降溫工作的難度,增加了鴨群熱應激和中暑的幾率,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適當增加飲水器數量:鴨為水禽有洗浴的習性,適當增加飲水器,可以避免因天氣炎熱,洗浴頻繁對飲水的影響,保證鴨群有足夠的飲水。
抗應激藥物的使用:可在炎熱時適當添加薄荷、藿香等中草藥以及Vc來緩解熱應激帶來的影響,防止中暑。
飼料營養供應
在高溫環境下鴨會張口呼吸以增加體內熱量散發以及熱應激帶來的影響,鴨采食量會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保證鴨攝入正常所需的營養。
維生素及礦物質的添加:夏季天氣炎熱,鴨體排泄的鈉和鉀增加,由于喘息的頻率增加,血漿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下降,有可能出現呼吸性堿中毒,因此,在日糧或飲水中,補加額外的鈉和鉀,以及在飲水中補加碳酸鹽均有利于維持電解質平衡,在飼料中添加0.1%~05%碳酸氫鈉有效減輕熱應激。高溫時飼料中的營養物質易被氧化,此外熱應激也易造成鴨生理緊張,降低對維生素C的合成能力,增加了對維生素營養物質的需求,因此應適當增加電解多維的使用量,在每公斤飼料中添加100~200毫克維生素C,有利于減輕熱應激對鴨機體的不利影響,同時可使其他營養物質免遭氧化。
調整飼喂時間:白天炎熱時減少飼喂或不飼喂,而在晚上或清晨飼喂,并適當驅趕鴨群增加采食量,每次喂料時不要加過多的飼料,料要保持新鮮,防止霉變,料筒要每天清空一次,不能累加,高溫、高濕的天氣,再加上噴水降溫,飼料很容易出現結塊變質,影響適口性,造成鴨厭食,嚴重時發生中毒。中午時可適當添加青菜或西瓜皮以緩解熱應激。
供給新鮮飼料:夏季高溫高濕飼料容易霉變,既造成營養成分的流失又容易造成霉變發生霉菌毒素中毒,因此應加強飼料的保存措施,防曬防潮,備料時應適當減少備料量;以5~7天料量為好,以保證飼料的新鮮。
加強日常管理、搞好疾病防治
由于高溫熱應急的影響鴨抵抗力下降,高溫高濕的環境還易誘發疾病,因此應加強日常管理做好疾病防治,以保證鴨群健康。
改變飼養模式:網上飼養可以避免與糞便的接觸,減少疾病傳播的機會,降低發病率,而且網養可以減少鴨群的運動,降低鴨的營養消耗及產熱量,有利于夏季鴨的健康成長,采用地面養鴨時,最好不要用厚墊料,后期應采用水泥或磚地飼養,增加清糞次數,可以有效緩解氣溫升高帶來的影響。
加強疫病防治:加強對鴨群的觀察,發現異常及時采取對策,做好免疫接種和預防工作,因為天氣炎熱鴨群洗浴造成飲水浪費嚴重,在飲水投藥時應盡量避開中午炎熱時,拌料給藥時盡量選擇對適口性影響強抑霉解毒藥物的使用,以防治飼料霉變帶來的危害。
通風的調節:天氣突變時應及時調整通風量,調節舍內溫度,避免溫度大幅升降,以免溫差過大造成鴨群感冒。
避免人為應激:特別是中午高溫時應盡量減少對鴨群的騷擾,使其保持安靜以減少自身熱量的產生,緩解炎熱帶來的應激。
消毒工作:健全消毒制度,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減少疾病發生幾率,防治蒼蠅、蚊子滋生對鴨群造成的侵害,在滅蚊蠅時應注意藥物的選擇和使用劑量,以防發生中毒。夏季天氣炎熱細菌容易滋生,特別是飲水器及料槽,應增加清洗次數,勤清洗勤消毒為鴨群的健康提供保障。
清理糞便:高溫高濕糞便發酵快,容易產生大量的氮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應及時清理糞便或更換墊料,以保持舍內清潔機空氣質量,為鴨群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在夏季氣溫較高,對于土元的生長有一定的影響,因為溫度與濕度都會跟著天氣的變化而產生變化,因此在夏季養殖土元要注意防暑降溫等飼養管理:
防暑降溫,保證溫度
土元最適宜的溫度是30℃,如氣溫高于38℃,要做好通風降溫工作。同時飼料土干燥,會使地鱉蟲停止生長,甚至死亡;太濕了也會使飼料土結塊,妨礙活動,影響爬行和發育。因此,飼養土的濕度應以手捏成團、落地即散為宜,一般絕對含水量在30%左右。如果飼養土太干,可在表面噴灑少量清水,以調節溫度。
飼養管理
夏季土鱉蟲活動量大,蟲體內水分消耗很大,必須有足夠的水分補充,在這段時間宜多喂給多汁的青綠飼料,如各種莖葉、瓜果、蔬菜等,糠類也應拌濕飼料。飼料盡量多樣化,掌握精料搭配,以青為主,合理配比。同時根據蟲體食量的變化,增減投飼量,宜少量多餐,盡量減少殘渣,避免病菌產生。
消除病害,防止敵害
夏季氣溫高,環境悶熱,容易患濕熱病、曲霉病及粉螨等多種病蟲害。應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喂料應新鮮,嚴禁使用霉變飼料,并經常對飼養池進行殘渣清理和消毒。此外,還要防止老鼠、螞蟻等咬食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