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曉輝
女兒的班主任蔣老師打來電話,邀請我在家長會上發言,向其他家長談談自己的教育心得。這讓我非常意外和驚喜。
女兒雖已上高一,但我被老師邀請在家長會上發言還是第一次。女兒成績一直都不拔尖。在我的潛意識里,只有成績好的學生家長才有資格在家長會上發言。我趕緊推辭,說還是讓尖子生的家長發言。蔣老師卻一定要我發言。蔣老師說:“經過半學期的觀察,我發現你女兒身上有很多同齡孩子需要學習的東西,比方說,善良、自信、開朗、有主見、樂觀向上。這些好品質跟父母的教育和引導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很想請你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教育經驗。”
聽了這些,我高興地答應了蔣老師的邀請。說實話,除了學習不拔尖,在品行素養方面,我對女兒確實比較滿意。不少親朋好友都非常喜歡她,蔣老師對女兒的評價也是真實的、客觀的。既然這樣,我非常愿意把心得跟大家分享。
培養孩子某些優良的素養并不難,給她創造一個溫暖、和諧的家是關鍵。
我和老公吵架一般都避著女兒,而且吵架從來都是速戰速決,絕不拖至第二天。有時急起來,我們偶爾也會當著女兒的面唇槍舌劍。為了不讓爭吵嚇到女兒,我們干脆把事情原委跟女兒說清楚,并請女兒主持公道。女兒儼然一副裁判的架勢,通常都會對我和她爸“各打五十大板”。望著女兒將雙手背在后面、一副小大人模樣地批評我們時,我們都忍俊不禁,一切的不快立馬煙消云散。之后,我們會互相認錯,賠禮道歉。
這種認錯是我和她爸共同設計的環節,既然沒避開女兒爭吵,那么一定要把不良影響降到最低。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女兒從小就明白,人與人之間發生矛盾是正常的,關鍵是要以何種態度來解決問題。
女兒和其他的孩子一樣,也會犯很多錯誤。她小時候,特別愛涂鴉。那時,我們還沒買房,租住了朋友一套剛裝修好的房子。女兒可不管三七二十一,在墻壁上亂畫一通。等我發現時,幾面白白的墻壁上已留下她充滿童趣的抽象畫。我既生氣又無奈,把她拉過來,好言好語地說:“下次不許亂畫了。”她雖然點頭,但下次依然故我。對于朋友的房子,我做不到完璧歸趙,最起碼也要小心保持,否則,讓朋友怎么看待我呢?我真想揍女兒。但轉念一想,打罵只能讓孩子誠惶誠恐,并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最后,我想了一個好辦法。我拿出女兒一本珍愛的圖畫冊,用水筆在上面亂涂一氣。女兒發現了,噘著嘴問我:“是不是你畫的?”我很爽快地承認了。女兒哭了,問我:“你干嗎要在我的畫冊上亂畫呀?”我也學著女兒的樣子“哭”了,說:“我是跟你學的呀,你不是也在墻上亂畫嗎?怎么了?這樣不對嗎?”女兒立即說:“這樣不對,媽媽你不要學我!”我又說:“但你是媽媽學習的榜樣,我一定要學你。”女兒一聽自己是媽媽的榜樣,來了勁兒,她拍拍小胸脯,自信滿滿地說:“好!媽媽,我一定讓你做個好孩子。”從此,女兒再也沒有在墻上亂畫過。
通過這件事,我更加確信用激勵與平和的方式對孩子因勢利導,遠勝于棍棒呵斥。這種教育方法既能保障家庭的和諧氛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又從小教會了孩子道理。
我一直真誠地把女兒當朋友,經常向她“請教”一些問題。每當這時,女兒總是認真地傾聽、細致地分析問題所在,然后闡述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我驚奇地發現,女兒對問題的看法相當有見地。女兒從小到大,跟我們一直都是秘密零保留,她有困惑了,總是第一時間講給我們。我們則會給予她一些正確的引導和解答。很多時候,女兒跟我們更像是朋友。她經常會嗲著聲音喊我“姐”,也會冷不丁地朝她爸臉上“啵”一下。和孩子相處,最忌高高在上,一派“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式的家長作風。你把孩子當朋友,孩子自然也會把你當朋友。
給孩子一個歡聲笑語的家,是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和素養的基礎,也最能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和幸福。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健康長大,還有責任讓孩子生活得幸福。
也許,你的孩子不是最優秀的。但作為父母,應該竭盡所能讓孩子最幸福。幸福的孩子,自然會善良、自信、開朗、有主見、樂觀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