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文志
在我們中國,幾乎所有家長的心中都有一個對手,這個對手的名字叫作“別人家的孩子”。孩子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家長會拿別人家的孩子說事:“你看看對門人家那孩子,家庭條件那么差,但人家學習成績那么好,你怎么就不向人家學學呢?”孩子貪玩不好好學習,家長就會訓孩子:“就知道貪玩,一點兒也不長進。你看看你們班那個跟你坐同桌的女孩兒,人家學習多自覺!你看看你,我緊盯著你還不專心寫作業,這樣下去如何得了?”本來,孩子正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受到失敗的打擊,家長的這些話又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負擔,讓孩子的負面情緒雪上加霜,絲毫起不到激勵孩子的作用。
與很多家長一樣,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也會不自覺地拿自家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比的結果卻是,自己不快樂,孩子更不快樂。一天,我跟辦公室同事小慧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這位“不走尋常路”的智慧媽媽的教子之道給了我深刻的啟示。
小慧的女兒陽陽從上學起,學習成績一直處在中游。但小慧對此并不介意,在對女兒的教育上,她似乎有些放任。老師給孩子布置了家庭作業,要求家長檢查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并要求家長在孩子的作業本上簽上“已檢查”的意見并署名。對家長來說,老師的要求就是“圣旨”。陽陽的同學的家長都照做了,但小慧反其道而行之,將簽字權下放給了女兒,讓她自己監督自己。陽陽的英語有些差,每次考試,從來沒有突破過80分。但陽陽對英語口語有興趣,于是,小慧就鼓勵她多練習口語。到陽陽小升初的時候,小慧面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讓女兒上重點中學還是普通中學。以陽陽的成績,考重點中學有些勉強,但托關系打點一下,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如果上重點中學,學習成績一般的陽陽就會面臨很大的壓力,在與那些學習尖子的競爭中會失去很多東西,比如自信、快樂。權衡利弊之后,她將女兒送進了一所雖然不是重點但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普通中學。在這所學校里,陽陽的成績依然不拔尖,但是興趣越來越廣泛。后來,陽陽由于體育成績拔尖,她被選拔進了省田徑隊,成了一名運動員。
“條條大路通羅馬。孩子成才的路有千萬條,此路不通,我們可以另辟蹊徑。所以,我女兒雖然學業不優秀,但我從不拿女兒跟別的孩子比。如果拿自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只會讓自己和孩子丟失自信心。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孩子也一樣,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為什么要苛求自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并拿自家孩子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較呢?發揮孩子的長處,克服孩子的短處,比盲目攀比、盲目苛求更科學。”小慧說。
小慧的教育方法讓我有了醍醐灌頂的醒悟。心里釋然后的我,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不再將別人家的孩子當作競爭的“假想敵”,不再動不動就拿自家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而是采取寬中有嚴、順其自然的教子方法。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后,孩子將成績排名表帶回家后,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只關注孩子的成績排名,也不再以別人家的孩子為參照物用指責的口吻去評論孩子的成績。而是就事論事,幫他分析考試失利的原因以及他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鼓勵他下次爭取更好的成績。比如他的數學成績不盡如人意,我就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幫他分析原因,是因為粗心大意還是真的不會做?找到問題所在,我會鼓勵他對癥下藥,循序漸進地提高成績。我驚喜地發現,我這樣做的結果是皆大歡喜。本來因為成績不好而忐忑的孩子,因沒有受到指責而是得到了鼓勵,放下了心里的重負,學習信心從此大增。內心獲得了愉悅與安寧的他,從此學習更加自覺,學習成績也在這種快樂學習的氛圍中逐步提高。這種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之前打罵指責沒有達到的,也是我根本沒有想到的。
在教育孩子的策略上,退一步,是為了進十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如果不一味地“攀比”“搶跑”,而是冷靜地審時度勢,找出適合自家孩子的最佳的教育方法,從長遠的角度看,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