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國
摘 要:六采區軌道下山巷道產生嚴重底鼓變形,設計采用巷道底板錨注加固方案,讓底板組合錨注錨索形成有機的聯合支護體。結果表明,現場注漿加固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控制巷道底鼓變形加劇,保證巷道滿足安全生產使用。
關鍵詞:底鼓;錨注;軌道下山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7.048
隨著開采深度逐年增加,巷道圍巖的壓力越來越大,地壓顯現劇烈,巷道底鼓嚴重,嚴重影響了巷道的安全使用[1-4]。
1 采區概況
六采區軌道下山主要擔負采區輔助運輸及進風任務,采區軌道石門自南翼軌道大巷開門后按4‰上坡施工約790m,見3上煤后按12°下山穿層掘進施工,在-738m標高處變平,軌道下山斜長380m。
2 采區水文地質
根據巖性、含水介質特征及地下水類型,六采區內主要含水層自上而下可劃分為:第四系砂層、砂礫層孔隙含水層,侏羅系上統蒙陰組砂巖孔隙裂隙承壓含水層,二疊系山西組3上煤頂、底板砂巖裂隙承壓含水層,石炭系太原組第三層灰巖、第十下層灰巖巖溶裂隙承壓含水層,石炭系本溪組第十四層灰巖巖溶裂隙承壓含水層,以及奧陶系灰巖巖溶裂隙承壓含水層。
本區在開采上組煤時,主要充水源為3煤頂板砂巖水和上侏羅統紅層水,前者為直接充水含水層,后者為間接充水含水層,但在局部地段紅層也可能成為直接充水含水層采區內開采上組煤時,水文地質條件屬中等類型。另外,考慮采區生產過程中消防灑水、注漿等因素影響,六采區上組煤開采時,采區正常涌水量為180m3/h,采區最大涌水量為300m3/h。
3 底板錨注設計
針對這一情況,為控制巷道底鼓,參考相關工程背景及文獻資料[1-3],采用底板錨注加固??傮w方案:首先對軌道下山巷道底板進行淺部6m的預注漿,然后再對6m外的底板深部進行打錨索孔及深部注漿,安裝組合錨索。依據錨注聯合加固支護原理,及時對頂幫實施錨桿、錨索、注漿加固,與底板組合錨注錨索形成有機的聯合支護體。
3.1 淺部預注漿鉆孔布置參數
淺部預注漿鉆孔間隔式布置,排距2.5m,每排2個孔,距幫0.7m,鉆孔直徑為Φ80mm,孔深6m。
3.2 組合錨索布置
參照巷道規格、底板巖性,確定鉆孔參數,根據支護體要抵抗底板地應力大小的要求,選取三根錨索組合。采用間隔式布置,兩側孔每排2個,排距2.5m,距幫0.6m;中間孔1個,中間孔位于兩排兩側孔中間,在巷道中心線上;深部注漿孔布置與此相同。錨索鉆孔孔徑為Φ80mm,錨索其破壞荷載為1050.0KN。錨索布置示意圖如圖1所示。
3.3 注漿
根據巖層資料及擴修拉底情況,底板淺部已嚴重破壞,在鉆孔作業時很難成孔,設計淺孔注漿壓力為2MPa,深孔注漿壓力設計為5MPa。
目前煤礦使用的525#水泥最大粒度為0.085mm,由于煤礦的松動圈裂隙大、深,且525#水泥的凝結時間長,注漿時漿液沿裂隙向遠處擴散。這樣,有充分的漿液擴散于松動圈的每個裂隙中,達到加固圍巖的效果。因此,注漿時選用525#水泥。
4 效果分析
注漿支護后,經過1個月的巷道底板變形觀測,1個月時間內底板底鼓量總計為25mm,其圍巖變形趨勢得到明顯抑制,破碎巖塊與水泥漿液已固化為一體,對維持巷道穩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對六采區軌道下山底板進行鉆孔窺視觀測如圖2所示,通過鉆孔窺視可知,巷道底板1m淺部范圍內,巖石破碎,裂隙發育,離層明顯;底板1m-3m范圍內,裂隙不發育,未見明顯離層。底板錨注效果顯著,巷道底鼓變形得到控制,減少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相比之前的平均3個月要進行一次清底修復,通過底錨注漿加固后,未產生嚴重的底鼓,未做過重新修復,巷道能夠滿足安全正常使用。
5 結語
有關巖層資料及擴修拉底情況顯示軌道下山底板淺部已嚴重破壞,通過底板錨注加固,加上錨索的支撐力,從根本上解決了松動圈的問題。底板錨注加固技術是解決底鼓問題的有效手段,以期達到延長巷道服務周期,減小巷修工作量,爭取巷道少維護或免維護的目的,這對于保證生產安全,降低巷道維護費用,改善井下施工作業環境,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以及保持礦井高產高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濤.高地應力條件下巷道底鼓治理支護技術研究[J].煤炭與化工,2016,39(06):1-4.
[2]楊富強.深井軟巖巷道底臌治理錨注聯合加固技術研究[J].山東煤炭科技,2017(10):29-32.
[3]陶文斌,馬海峰,羅勇.深井高應力中央運輸石門錨注修復技術[J].煤炭工程,2015,47(08):54-56.
[4]胡長江.錨注聯合加固支護體系在巷道擴修中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礦山工程,2016(01):55-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