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英杰
[摘? ?要]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讀圖能力是地理新課程標準對中學生學習地理的基本能力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從看圖技能、析圖技能、繪圖技能、轉換技能四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關鍵詞]高中地理;讀圖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 G633.55?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16-0094-02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也是各種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讀圖能力是地理新課程標準中對中學生學習地理的基本能力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從看圖技能、析圖技能、繪圖技能、轉換技能四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
一、看圖技能培養
1.熟悉地圖符號。地圖內容是通過符號來表達的,要學會看圖,應先掌握地圖符號。地圖符號是表示地圖內容的基本手段,它由形狀不同、大小不一、色彩有別的點、線、圖形和文字組成,圖名、比例尺、方向、圖例、注記等都是組成地圖的要素。地圖符號不僅能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和性質,還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圍和大小等數量關系。圖例是地理事物的標記,懂得地圖是以何種特定符號表示何種地理事物,是學生讀懂地圖的基本前提。只有掌握了各種地圖符號的意義,熟悉符號所代表的具體地理事物,才有可能進一步認識具體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聯系和結構。在讀圖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鼓勵學生識記和熟悉地圖符號,讓學生觀其“圖”而知其“地”。
2.掌握看圖步驟。地圖中蘊含的各種信息極其豐富,學生如果不掌握看圖步驟,面對符號和線條雜亂的地圖,往往感到雜亂無章,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掌握一般的看圖順序:首先,要弄明白地圖的名稱,并確認地圖的主題或主要內容;其次,弄清地圖的類別,知道該圖屬于原理圖、剖面圖、模式圖、統計圖、自然景觀圖、人文地理圖中的哪個大類;然后,參考圖例注記和比例尺,確定其表現方法,通過地圖上面標注的符號進一步確定各類地理事物,根據地圖上所顯示的經緯網來判斷需要了解的事物的位置、范圍與方向,比如平原、山脈、海洋、交通線、礦產等等;最后,要確定讀圖目標,要深入到地圖內部,重點關注地圖的具體內容和信息。通過有序看圖,可提高看圖的準確性和針對性。當然,看圖有時也要靈活變通。如我國山脈分布圖的看圖順序,可按其方位依次從北往南看,或從西往東看,也可以按山脈走向分組看,可讓學生根據需要及自身情況選擇看圖順序。
二、析圖技能培養
析圖是對讀圖過程中所獲取的地理信息進行分析、思考、取舍、整理、加工和重組,進而總結出與之相關的地理成因、要素、特征、聯系、規律等。如果說,看圖是要解決“有什么”“怎么樣”的問題,析圖就是為了說明“為什么”“有何關聯”“怎樣演變”等問題。學生通過分析地圖,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思考各種地理信息之間的關系,提高解決地理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
例如,2016年全國高考文綜卷一的讀圖題,讓學生讀《橫縣在廣西的位置和范圍圖》,解答以下三個問題:(1)與江蘇、浙江相比,說明橫縣有利于茉莉生長的氣候條件。(2)分析橫縣集聚眾多茉莉花茶廠的原因。(3)為以茉莉種植為基礎的橫縣經濟進一步發展提出建議。三個問題層層遞進,學生可以通過分析地圖,認識并掌握各個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了解該地區的地域特征。日常練習中,這樣的問題提得越多,學生思維越活躍,析圖越深刻,學生就可以知其“地”而明其“理”。
析圖訓練中,要讓學生明白各種不同類別的地圖有其不同的分析側重點和分析方法。如,對地理關聯示意圖的分析,關鍵在地理原理、過程或規律的代字表述與關聯圖之間的互譯,透析各組圖部分的成圖原理及因果推理;對地理模式圖的分析,關鍵在于其成圖的假設前提,并將模式圖放置于各種現實地理環境下加以修正或拓展;對等值線地圖的分析,則要注意提取區域空間位置信息、區域自然特點等,結合等值線的數值特征和線的特點,運用等值線的一般規律,綜合分析等值線分布原因和區域差異;對地理統計圖的分析,要側重數字信息的提取和比較,對坐標系圖像的分析需作為重點訓練對象;對地理景觀圖像的分析,要著重提取其重點展示的自然或人文景觀信息,并提取時間、位置等關鍵要素,分析其相互關聯性。
三、繪圖技能培養
繪圖訓練是提高學生讀圖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繪圖技能訓練通常有如下幾種途徑:
1.摹繪。摹繪就是對課本中的地圖進行臨摹,是指導學生繪圖最常用和最簡單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要讓學生邊摹繪地圖,邊熟悉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圍、名稱、特征等。通過多次反復練習,使學生記憶深刻,在腦中形成較準確的地圖。
2.描繪。描繪類似于美術中的素描,是在摹繪的基礎上進行的繪圖訓練。練習中應做到兩點:一是要讓學生學會先選擇參照物,如學習繪制某地區礦產資源分布圖之前,先選擇當地重要的河流、山川或者穿過該地的經緯線為參照物,再繪制礦產資源,以增強繪圖構思的整體性、協調性;二是要加強圖例繪制訓練,要指導學生在熟記重要地理事物圖例的基礎上,加強對國界、交通線、山脈、河流、礦產等重要地理圖例的繪制訓練,熟能生巧,提高繪圖能力。
3.填繪。填繪就是按要求補充填繪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的訓練方法。練習中要讓學生明確填繪目的,要突出重點,并根據地理事物類別,進行有區別的詳細填繪。如,進行 “世界氣候類型”填繪練習,要求學生對于熱帶雨林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的分布區域,分別填涂不同的顏色,加以區別。
4.簡繪。簡繪也叫草繪,相當于美術中的速寫,主要指繪制一些示意性的地理略圖。簡繪不要求十分逼真,但要求重點突出、圖例簡潔、線條清晰。如,山西省輪廓圖可簡繪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非洲輪廓圖可簡繪成一個倒置的三角形。
5.轉繪。轉繪是指把地理文字或者數據,轉繪成地理的統計圖或者圖形。如將中國與世界主要能源消費結構繪制成扇形比例圖,將亞馬孫地區人口的增長與森林砍伐情況繪制成曲線圖、柱狀組合圖等。
四、轉換技能培養
轉換技能是讀圖能力的重要內容,是高中生學習地理的一項基本功。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能夠靈活轉換圖像信息、數據信息與文字信息,并根據所掌握的地理知識展開分析和推理,準確、迅速地以圖析題,提高解題正確率,重點要進行圖圖轉換和圖文轉換技能訓練。
圖圖轉換,包括剖面圖與平面圖的轉換、平面圖與立體圖的轉換、局部圖與整體圖的轉換、表格與曲線圖的轉換、扇形圖與柱狀圖的轉換等等。圖圖轉換訓練目的是讓學生有較強的讀圖分析能力,以順利獲取相關信息,迅速解題。
圖文轉換,重點訓練學生在充分理解與掌握重點知識的基礎上,盡量結合各類圖形,達到圖與文的自然轉換,而不是死記硬背地圖。比如,讀某個等高線圖,學生就要從圖中掌握該地的地形、坡度的陡緩、對交通選線的影響,以及當地農業發展方向等地理信息。
總之,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有針對性地進行看圖、析圖、繪圖、轉換四種技能的培養,通過專項訓練和綜合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四種讀圖技能,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 張麗霞.淺談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J].城市地理,2016(12):194.
[2]? 潘平平.高中地理教學地圖教學出現的問題及對策: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為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3]? 鐘月菊.高中生地理圖文轉換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20):20-21.
(責任編輯? ?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