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 心

案情回顧:
張某持有電工資格證書,于2011年3月23日向北京某酒店投遞簡歷,應聘電工一職,工作內容為電路維護與修理,工資為4000元。酒店安排了張某面試,并向其表達了愿意錄取的意向,但要求張某辦理入職時需向公司繳納保證金4000元(保證其不在本酒店工作時再到其他地方工作)、體檢費500元、風險基金3000元,共7500元。張某見該公司規模較大,工資待遇又符合心里預期,便在辦理入職手續時以現金方式繳納了上述費用,與酒店簽訂了為期兩年的勞動合同,酒店出具了收款收據。2012年,張某經朋友介紹,覓得待遇更優的一家工程公司,遂向酒店提出辭職,并要求其返還入職時繳納的各項費用。酒店以張某未到期離職為由,拒絕返還。協商無果后,張某向北京某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交了仲裁申請,要求酒店退還所交費用。經審理裁決,酒店向張某返還保證金、體檢費、風險基金共計7500元。
案例分析:
《勞動合同法》第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用人單位在招收、錄用職工時,不得以任何名義收取他們的風險基金、抵押金、保證金、保密、培訓、體檢等費用。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