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莉
(湖北省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湖北 武漢 430000)
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緒現象,這種負面情緒與心理障礙不利于患者有效恢復的進行。因此對患者采用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干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的分析報告內容如下文所述。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我院在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透析治療患者一共108例,把其隨機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各含54人,實驗組患者中具有34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齡分布在25-80歲,平均年齡是(55.30±7.55歲),在患者的學歷認證上大專以上的人數具有39例;對照組患者中具有30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齡分布是27-78歲,平均年齡區間是(52.23±5.13)歲,在學歷區間上大專以上學歷的具有35例患者。在性別、年齡與病情等方面上兩組患者之間的差異對比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對于此次研究目的應當向患者家屬及時告知,簽署一份實驗知情同意書,這是實驗研究的重要條件。
在此次的實驗過程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性的護理方式;對實驗組患者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措施,人員組成上包括熟悉透析工作的主任、四位護士以及一位專業的心理輔導人員。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具體的身體情況采用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具體的表現方式有以下幾種。首先是熱情友好地對待患者與家屬,在心理輔導師的指導之下與患者進行聊天等,減輕患者的壓力,使得患者處于比較放松的心態之下,尤其是在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過程中。其次是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對于疾病發生的原因以及相應的治療方式與護理方式以比較通俗的說法對患者進行普及,促進患者增強血透治療的信心。第三是對患者及其家屬采取比較有效的溝通方式,對于其提出來的問題以有效的耐心與細心進行講解,對于患者比較關注的重點問題進行重點講解,減輕患者針對具體問題方面的不良情緒,患者不良情緒的產生具有相應的來源,如果把患者焦慮產生的來源也即是患者擔憂的問題進行逐個解決之后,患者產生的不良情緒自然也就消失或者減輕了。第四是在飲食指導與生活護理干預方面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充分指導。最后一點是從社會關系上對患者進行精神支援,促使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切實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與溫暖,從而積極參與社會活動。
經過不同的護理方式之后從患者心理健康與治療的配合程度等方面對護理效果進行數據的收集、統計與對比分析以及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
基于SPSS 17.0軟件的強大作用對于統計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s)來表示統計資料,運用獨立樣本t來進行計量資料組間的比較檢驗工作,用率(%)進行計數資料的表示,以x2進行組間的比較檢驗工作,條件滿足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療方式,經過常規性的護理方式與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方式之后,患者在心理健康程度上的對比數據如下,對照組患者中具有48例存在心理問題,占比為88.89%。能夠積極配合治療人數是26人,占比為48.15%;而觀察組患者中存在心理問題的例數是12人,占比為22.22%,能夠積極配合治療的人數是52人,占比為96.30%,由此可見在心理健康程度方面,對照組數據遠遠低于觀察組患者,在積極配合治療方面,觀察組患者也高于對照組患者,滿足P<0.05的差異條件,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分析數據見下表1。

表1 在心理情況與配合治療方面兩組數據得到對比分析(例數/比重)
在患者護理滿意度方面,在非常滿意度方面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的數據分別是22%與32%,在滿意方面兩者的對比分別是13%與19%,整體滿意度方面兩者的數據對比分別是64.81%與94.44%。觀察比對照組有了明顯的提升。
采用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等負面情緒,是對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指導思想的充分落實[1]。在心理護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有效結合不同患者出現的不同的護理需求,對于患者的護理與治療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病情的恢復過程中良好的心理狀態對于患者身體的恢復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也是治療效果達成的重要保證之一[2]。
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分別對患者采用常規性的護理方式與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方式,在心理健康程度與積極配合治療方面,對照組數據遠遠低于觀察組患者,在積極配合治療方面,觀察組患者也高于對照組患者,滿足P<0.05的差異條件,具有統計學意義。在患者護理滿意度方面,整體滿意度方面兩者的數據對比分別是64.81%與94.44%。觀察比對照組有了明顯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運用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促進患者心理健康程度的提升,并積極配合治療,能夠充分發揮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的作用,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