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書
(宿遷市沭陽中山醫院,江蘇 宿遷 223600)
手術室日常工作十分繁重,為保障手術的順利實施,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需不斷提高臨床護理工作水平,進而保證患者可以獲得更加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1]。本組研究觀察分析人性化護理用于手術室護理中的效果。
本組92例患者,性別分布情況為:男性50例、女性42例;年齡分布范圍為18歲~77歲,平均年齡為(39.15±1.13)歲。將納入研究的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分布情況與平均年齡等基本資料進行組間兩兩對照組,P>0.05。
常規護理組給予常規手術室護理干預,包括術前常規準備和術中配合以及術后基礎護理等。人性化護理組給予人性化護理服務,包括:(1)術前人性化護理。在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后,護理人員主動接待,熱情與患者交談。簡單的向患者介紹手術相關的注意事項,并注意在交流過程中留心觀察患者的心理和情緒狀態。對于存在焦慮、恐懼等的患者,可輕輕握住患者的手,對其進行適當的安撫。(2)術中人性化護理。針對不同患者的手術類型和操作需求,幫助患者調整合適的手術體位。保證動作的輕柔性,并注意詢問患者的實際感受,盡可能的提高患者的舒適度。術中密切配合之余,注意患者的臨床表現。并做好對患者的術中保暖,適當遮擋,減少患者身體的暴露。(3)術后人性化護理。手術結束后對患者進行密切觀察,待患者蘇醒后第一時間告知其手術成功的消息。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做好對切口等的護理,發現異常及時報告并處理。并在護理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心理狀態等,指導患者保持輕松愉悅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臨床工作,以實現更快的術后恢復。
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觀察時間作為觀察指標, 并利用本院自制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評估表對兩組患者進行評估,計算兩組臨床護理工作滿意度平均得分。
使用SPSS 19.00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P值經檢測小于0.05,則表示兩組數據經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
統計兩組住院觀察時間與護理滿意度評分并進行組間比較,可得均存在明顯差異,人性化護理組住院觀察時間明顯短于常規護理組,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 (P<0.05)。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觀察時間及對本組相應護理方案的滿意度評估
手術室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與手術的實施情況以及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等緊密相關,如何更好的對患者進行護理和服務,以保障手術效果,提高預后,也是臨床研究的焦點[2]。
經本組對比研究發現,人性化護理組住院觀察時間明顯短于常規護理組,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即提示,在手術室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可獲得理想的應用效果。與常規護理相比,在縮短患者住院觀察時間,提高其護理滿意度方面效果確切。分析相關原因,可能的因為在人性化護理模式下,可以從術前和術中以及術后不同的階段出發,立足患者實際情況,為其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在術前護理中,通過對患者實施人性化的護理,可以讓患者切實的感受到來自醫務人員的關心和體貼。進而更好的幫助患者調節心理和情緒,增強對護理人員的信任以及對手術治療的信心,以更好的狀態面對手術[3]。在術中護理階段,相應的人性化護理也不僅僅局限于基本的手術配合,而是更注重患者的實際感受和護理需求。通過體位護理和適當保暖等操作,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舒適度,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在術后護理中,人性化護理中注意在術后基本護理之余,及時告知患者手術結果,并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幫助其以最佳的身心狀態面對術后護理[4]。正是在這種全面、細致、科學、人性化的護理模式下,更好的滿足了患者的身心需求,為患者的快速康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有效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綜上,在手術室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效果確切。 該護理模式有利于促進患者的康復,提高其滿意度,效果確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