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六〇醫院(淄博院區),山東 淄博 255300)
腦出血常見病因為高血壓合并小動脈硬化、微血管瘤,有著高死亡率特點。腦出血患者經過搶救后會留有不同程度后遺癥,如:認知障礙、偏癱、運動障礙等。對此,我院為提高腦出血患者護理效果,選擇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腦出血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臨床康復護理方法,現報告如下。
以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腦出血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共9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50--75歲,平均年齡(60.54±2.58)歲。實驗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9例,年齡52--70歲,平均年齡(53.21±3.47)歲。兩組患者在身高、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入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排除重大疾病、認知功能障礙,均符合腦溢血臨床標準。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法,包括護理注意事項、科學用藥、健康飲食。實驗組基于常規護理方法應用臨床康復護理方法,具體方法為:第一,肢體功能護理。護理人員引導患者仰臥練習、牽引、按摩等,增強患者肌肉舒適感,堅持每日身體康復訓練30min--1h。當患者能夠自主行走后引導自主訓練,嘗試屈肘、屈膝活動,逐漸增加活動量。但訓練過程中應告知患者量力而行,防止肢體損傷或疼痛。第二,思想意識康復引導。護理人員可以在病房內結合患者喜好放置物品,例如:鮮花、掛件,適當播放輕緩音樂刺激患者腦神經,主動與患者交流,當患者有基本認知后逐漸增強訓練強度。引導患者穿衣、洗嗽、坐位練習。第三,護理人員時刻觀察患者行為狀態、各項器官狀態,尤其是氧氣與心電,提供冰枕有助于消除腦水腫,減小顱內壓力。對于并發癥嚴重患者,護理人員時刻監控患者體溫、使用呼吸機幫助呼吸,亞低溫治療在5--7天即可。注意患者肺部護理,尤其是呼吸不暢或呼吸障礙患者。
比較實驗組、護理組患者護理效果,患者肌力恢復到V級為基本康復;患者肌力恢復達到III--IV級為顯效;肌力恢復達到I--II級為有效;患者肌力水平沒有改變為無效。通過BI評分與FMA評分分析兩組患者恢復狀態,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全過程BI分數與FMA分數。
通過SPSS13.5統計學軟件顯示,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組間對此使用x2檢驗,計量資料通過,(±s),組間對此使用t檢驗,P<0.05為統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其中,實驗組患者護理有效率為97.7%,對照組患者護理有效率為75.0%,可見實驗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一。

表一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BI評分與FMA評分。護理前,兩組患者BI評分與FMA評分無差異。護理后,實驗組BI評分與FMA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二。

表二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BI評分與FMA評分比較
由于老年人年齡越來越大,并伴有不同程度身體疾病,繼而增加腦出血發生幾率。一旦發現老年人腦出血應立即送往醫院治療,經過搶救治療后患者會留下后遺癥[1]。對此,我院以2016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腦出血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基于常規護理方法上采取臨床康復護理。結合患者身體條件、狀態、病情制定臨床康復護理方案,臨床康復護理包括:肢體功能訓練、生活能力練習、功認知練習。護理過程中幫助患者按摩肌肉有助于加速心腦血液流動,刺激運動神經防止肌肉萎縮[2]。手術后一個月為患者最佳康復期,該過程進行肢體康復護理效果顯著。同時,護理人員通過主動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身體感受、情緒行為,幫助排解消極情緒、積極主動配合護理從而盡快康復,提高護理效果[3]。適當播放輕緩音樂刺激患者腦神經,主動與患者交流,當患者有基本認知后逐漸增強訓練強度。此外,時刻觀察患者行為狀態、各項器官狀態,尤其是氧氣與心電,提供冰枕有助于消除腦水腫,減小顱內壓力。對于并發癥嚴重患者,護理人員時刻監控患者提問、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注意科學用藥,嚴格遵照醫囑用藥[4]。
臨床康復護理干預在腦出血偏癱患者中的護理具有積極作用,幫助患者盡快恢復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痛苦,提高肢體運動能力與神經功能,值得在今后臨床工作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