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菊
(成都市成飛醫院,四川 成都 610091)
慢阻肺呼吸衰竭是老年患者多發肺部疾病,不僅嚴重影響到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同時還會威脅到其生命安全[1]。為了改善老年患者的臨床癥狀和提高其預后質量,臨床多會采用霧化吸入治療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以幫助患者進行排痰,然而,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受老年患者自身呼吸功能較差因素的影響,其往往無法順利配合臨床完成治療工作,為此,在霧化吸入治療期間,臨床還需采取綜合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干預,才能使患者獲得良好的治療和滿意的預后效果[2]。本文主要探究了不同護理模式對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療效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收治的236例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收治時間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該項研究已獲得患者知情同意權和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將患者隨機分成研究組(118例)和對照組(118例),研究組中男女患者比例為109:9,患者年齡范圍:67-94歲,平均年齡(82.5±2.0)歲;對照組中男女患者比例為108:10,患者年齡范圍:65-95歲,平均年齡(82.2±2.1)歲,性別與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兩組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干預,主要給患者提供常規的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護理和病情監測護理。研究組采用綜合護理模式干預,除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外,增加以下護理措施:
1、體位護理,指導患者取坐位或半臥位,并將其床頭抬高至45°,以促進患者呼吸深度提高,霧化液沉積。
2、呼吸道管理
1.2.1 每日評估患者呼吸道是否通暢
霧化吸入治療前,護理人員需每日合理檢查與評估患者的呼吸道通暢情況,若患者存在痰液阻塞呼吸道,需先對其進行吸痰處理,然后在吸入治療的過程中還需幫助其輕拍背部,促進痰液順利咳出。
1.2.2 霧化吸入后護理
患者霧化吸入后,采用振動排痰儀器協助排痰(振動排痰裝置可對人體正常生理咳嗽原理進行模擬),每日2次,每次10-15分鐘。患者取坐位或側臥位,然后用管路將其所穿背心連接空氣脈沖發生裝置,護理人員再迅速的進行充、放氣,以促進患者胸壁發生規律振動,使呼吸道粘液及各肺葉深部的代謝物松動,脫落隨咳嗽或吸痰清除。這既減輕護理工作量,又增加患者的依從性。
1.2.3 病區環境管理
保持病房環境干凈,清潔,室溫24-26℃,濕度50-60%。
1.2.4 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多食含高維生素、蛋白質和熱量食物,并保證飲食清淡易消化,以加強機體營養。
1.2.5 恢復期的肺功能鍛煉
待患者病情和生命體征平穩后,護理人員還需盡早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肺功能鍛煉,如進行縮唇呼吸鍛煉,即呼氣時縮小口唇,再緩慢呼出口中氣體,呼吸頻率控制為7-8次/min,早中晚各鍛煉一次;護理人員還可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鍛煉,即患者取平臥或坐立位,雙手放置在胸腹前,然后用鼻吸氣,吸氣時需收縮膈肌、盡量突出腹壁,再用口縮唇呼氣,呼氣時需內收腹部,緩慢呼出,以促進膈肌移動度和肺泡通氣量增加。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PaCO2、PaO2、SaO2等血氣分析指標水平及護理的總有效率,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經護理,患者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基本消失,血氣分析指標水平改善明顯或基本恢復正常;有效:經護理,患者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及血氣分析指標水平均有一定改善,但未達到正常;無效:經護理,患者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及血氣分析指標水平改善均不明顯,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對所得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與分析,計量和計數資料分別用±s)、(%)表示,檢驗采用t、x2進行,若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護理前,兩組患者各項血氣分析指標水平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PaCO2水平(5.3±1.2)kPa明顯低于對照組(7.2±1.5)kPa,研究組患者PaO2(15.8±2.4)kPa、SaO2水平(99.3±6.0)%明顯高于對照組(10.2±2.1)kPa、(89.6±5.7)%,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組間血氣分析指標水平對比
護理總有效率對比,研究組(96.6%)明顯高于對照組(80.5%),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組間護理有效率對比
綜合性護理是一種整體、優質的護理模式,通過對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施行體位護理、呼吸道管理、病區環境管理、飲食護理以及恢復期的肺功能鍛煉指導護理等綜合護理干預,將能有效提高患者在霧化吸入治療過程中中的呼吸深度,從而有助于提升其血氧濃度和整體治療效果[3]。
本研究中,分別采用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對兩組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進行干預,比較兩組干預效果,結果顯示,血氣分析指標水平方面,護理前,兩組對比無顯著差異,護理后,研究組PaCO2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研究組PaO2、SaO2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總有效率方面,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了綜合護理效果優于常規護理。
綜上所述,對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提升患者整體療效。